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5):121-127
A到X结构的句法、语义有下列几种情形:A到X结构主要充当谓语,也能充当定语;当X为体词性成分时,A到X的语义为A到了X;当X为谓词性成分时,A到X的语义为A得X。A到X的性质及句法如下:A的性质,即A一般是性质形容词;到的性质,即到或作动词,或作补语标记;X的特征,X或为体词性,或为谓词性,X或作宾语,或作补语。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入的影响,听说读写论的时代局限性已不容回避。与之对应,主张听说读写视思评的积极语用教育观主张发展学习者的全语用能力,尤其注重思考、表达、评论语用能力之培养和训练,因而日益彰显其时代生命力和超越性特征。从听说读写论到听说读写视思评七字能力的培养,这种转换实质上表征着由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母语教育范式之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紧贴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理解能力、情感特点,摸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提出的理论+实践,专题+案例教学模式,是涵盖专题学习、实践体验、案例教学、多维评价、学生社团的综合性教学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绿色”从古代起就与“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其语义衍生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的语义细化并有所发展,还出现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新的“环保义”的构词语素“绿”.本文系统地分析总结了“绿色”的语义引申发展的过程,并对“绿色”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与研究,“绿色”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丰富了“绿色”内涵,推动了“绿色”语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成为了一种探索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路径方法,因此建立班组智能化作业为主体,围绕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移动智能发展的业务模式将成为电力抢修发展方向,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打造"协同、标准、高效"的配网抢修指挥新体系,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贯通"的抢修指挥模式进行研究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官渡初级中学校实施了10+30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媛媛  王晓斐  汪巍  刀谞  王帅  陈善荣 《环境科学》2022,43(3):1212-1225
分析2021年春节至元宵节前后“2+26”城市PM2.5污染过程特征,对比2016~2021年春节和元宵节前后3 d的PM2.5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2019~2021年PM2.5组分特征,讨论2016~2021年春节至元宵节前后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2021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预报结果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导致“2+26”城市在2021年春节期间出现了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在元宵节期间出现了一次轻至中度污染过程. 2021年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一期间,“2+26”城市ρ(PM2.5)平均值为111μg·m-3;小时峰值为156μg·m-3,为2016~2021年最低. 2021年元宵节前后3 d,“2+26”城市ρ(PM2.5)平均值为85μg·m-3,小时峰值为125μg·m-3,重度及以上污染小时数量为2016~2021...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PM2.5、PM10、SO2、NO2、O3和CO数据,对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向好,2019年ρ(PM2.5)、ρ(PM10)、ρ(SO2)、ρ(CO)和ρ(NO2)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0%、41%、79%、49%和20%,ρ(O3-8 h-90per)(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比2013年升高了21%.②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019年比2013年下降67%,严重污染天数下降尤为明显,降幅达90%.优良天数比例虽然增加,但2016年以后基本稳定在50%左右,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③ρ(PM10)、ρ(SO2)、ρ(NO2)和ρ(CO)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ρ(O3-8 h)(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ρ(PM2.5)越高,PM2.5/PM10和SO2/NO2越大,表明二次污染源和燃煤源的贡献越大.④就空间分布而言,ρ(PM2.5)和ρ(PM10)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南部太行山脉山前的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⑤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耗消耗以及减排政策是影响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实施的力度逐渐加大,政策影响已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爆炸”影响、“大众传媒”环境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工作、生活和舆论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强化党建思想文化引领、加强精准化培训工作和引入员工援助计划3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2,NOx,VOCs,PM2.5和PM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43.26,20.63,18.36,28.00和47.31万t,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2,NOx,VOCs,PM2.5和PM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16.68,18.11,11.03,17.04和25.33万t.基于此,采用CAMx模型对各项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模拟评估,采取措施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2,NOx,PM2.5和PM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22.69μg/m3(42.67%),33.22μg/m3(37.81%),24.28μg/m3(22.58%)和31.26μg/m3(18.67%),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2,NOx,PM2.5和PM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9.36μg/m3(26.86%),25.73μg/m3(30.62%),16.38μg/m3(16.09%)和20.43μg/m3(12.33%).2017~2018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散乱污"企业治理 >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 企业错峰生产 > 民用散煤替代 > 燃煤锅炉综合整治,2018~2019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重点行业升级改造 > 企业错峰生产 > "散乱污"企业治理 >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 民用散煤替代 > 燃煤锅炉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1.
城市臭氧(O3)污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也是空气污染防控面临的新挑战. 然而,基于长时段连续监测数据的O3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成因解析仍较薄弱. 本文基于2014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日尺度数据,通过偏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O3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2+26”城市2014—2020年O3年均浓度上升速率为3.82 μg/(m3·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小于上升速率;O3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②2014—2020年O3轻度污染天数占比最大且呈上升趋势,除北京市外,其他城市夏季O3中度污染天数上升趋势明显. ③2017—2020年O3浓度与CO、NO2浓度的显著负相关性在夏季和冬季有所增强. O3与SO2浓度的关系由2014—2017年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显著负相关变为2017—2020年夏季和冬季的显著正相关(P<0.05). ④春季和秋季O3浓度与日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O3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日均风速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研究显示,“2+26”城市O3污染协调治理成效显著,需在保持现有NOx控制力度基础上强化VOCs控制,加强SO2治理,进一步遏制夏季O3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1):115-118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X_双+N_双使动用法结构, X原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X在X_双+N_双结构中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从句法角度来讲,这种结构都是动宾结构;从语义的角度来讲,X_双+N_双结构都是表示X使N怎么样的意义;从语用的角度来讲,经济机制和追求陌生化表达效果是这种使动结构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2+26"城市的PM2.5浓度和气象数据,通过连续小波变换(CW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分析PM2.5时间序列的变化,利用小波相干(WTC)和多小波相干(MWC)量化PM2.5与单个、多个气象因子在时频域中的响应关系,并结合偏小波相干(PWC)定量评估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26"城市的PM2.5浓度具有中间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突变事件主要发生于气象条件稳定的冬季,并且集中在2018年以前.256~512 d的年尺度周期特征较稳定,同时也是PM2.5时间序列的主导周期.②PM2.5与气象因子的相干性取决于时频尺度和变量组合.在所有时频尺度上,PM2.5与相对湿度、温度的相干性较强;在小、中时频尺度上,PM2.5与风速相干性较强;在大时频尺度上,PM2.5与温度的相干性较强.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可作为解释PM2.5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变化的最佳变量组合.③时频尺度不同,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增强/削弱作用不尽相同.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PM2.5与降水、温度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对PM2.5与相对湿度、风速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气重污染频发,严重影响民生,其中以京津冀最为严重.2017年"总理基金"启动,同年冬防效果显著.衡水市作为"2+26"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处于倒数十名之内.经过2017年的冬防,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衡水市大气污染的改善在"2+26"城市中很具有代表性.本文以衡水作为切入点,利用后向轨迹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探讨了2017年衡水冬防效果及潜在源区变化,分别从气象轨迹和本地排放初探了潜在原因.结果表明,2017年冬防效果显著,PM_(2.5)浓度降低33%,优良天数增加32 d,重污染天数减少22 d.PM_(10)浓度降低41%,优良天数增加40 d.2017年冬季PM_(2.5)潜在源区由2016年同期衡水北部及以北地区向衡水南部及以南地区转移.PM_(10)潜在源分布变化与PM_(2.5)相似.两年气象条件的对比结果表明,气象变化较小,对潜在源分布影响不大,本地排放是潜在源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衡水北部工业锅炉和扬尘减排量显著高于衡水南部.研究表明,2017年衡水冬防效果显著,相比于气象条件,本地排放对大气颗粒污染及来源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2+26"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1900多个。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时颇为流行的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30分钟之类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自学的论调,本文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对其进行剖析,指出这种论调基本上是错误的,其致命之处在于不尊重学科教学的实际,无视知识的不同分类;不理解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无视教师存在的价值;提出如果这种论调继续泛滥,将导致课堂教学劣质化、低效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17.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揭示了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短板;对比分析了2015—2017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得分为64.98分,整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短板.②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ECC得分增加了3.64分,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指标.③2015—2017年“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相对较小,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变化、大气治理成效的滞后效应有关.研究显示,“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应优化国土生态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2+26”城市一次污染过程PM2.5化学组分和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6"城市颗粒物污染严重,城市间相互影响显著,开展该区域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的研究,能够为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及城市间协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对"2+26"城市2016年12月16—23日一次颗粒物污染过程中的PM2.5组分数据进行了分析,使用空气质量模式CAMx-PSAT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中阳泉的PM2.5最高日均浓度为137μg·m-3,达到中度污染;长治、太原和滨州的PM2.5最高日均浓度分别为235、188、226μg·m-3,达到重度污染;其余城市的PM2.5最高日均浓度值超过250μg·m-3,达到严重污染.PM2.5中含量最多的4种组分为OC、NO-3、SO■、NH+4,平均占比分别为19.38%±4.37%、18.20%±3.14%、16.8...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2):217-218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特有的词类,因而也是许多汉语学习者感觉非常难学的一类词。其中,个体量词个是学习者最早接触到的量词之一,且其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是容易出现偏误的量词。文章主要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关于个的语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偏误原因分析,以期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量词个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乐  周波  郑军 《环境保护》2020,48(11):55-57
本文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重点工作方向,指出我国将面临发展中国家地位受到挑战、国际环境公约履约难度增加等方面的压力,也将在拓展合作领域更好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国际环境治理体系变革、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方面迎来重大机遇。在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时期,我国应该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地位,履行环境国际公约责任与义务;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构建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四大"人才队伍体系,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