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5):49-60
特殊教育发展战略是决策者基于理论与实践成果,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及组织实施的顶层谋划与构想。文献分析表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特殊教育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特殊教育发展战略体系,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经历了萌芽期(1949—1988年)、形成期(1989—2000年)、发展期(2001—2013年)与成熟期(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实现了隔离式、融合式向全纳式的新跨越,特殊教育正步入全纳、均衡、公平、优质、个性化的新时代。然而,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仍存在一些局限,深入反思与不断完善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教育部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如何有效地推进环境教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塑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加强环境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大力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养,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环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保护环境,不外乎三大途径:一是污染治理,即对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江海河湖等进行治理;二是生态建设,针对以往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危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如退耕还林等,进行“亡羊补牢”。三是教育,即在全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环境教育,以帮助人们获得对环境的完整认识,并使他们对环境采取更为理性的、更适合社会需要的行动。本文侧重对我国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做一简单回顾。我国环境教育发展的简单回顾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境教育开展较晚。中国的环境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197…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后金融危机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秩序重构和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动力,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梳理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及发展趋势,或许可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这是曲格平局长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口号。这就要求全国环保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环境教育在整个环保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同时要求全国教育工作者,正确地认识环境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对于发展环境教育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携手并进,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步纳入规划、立法取得的进展、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作用的逐步增强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批典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紧迫.本文主要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出发,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防止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是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前提。我国生态村的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的生态农业实践,本文通过我国生态村建设的兴起、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村概念、内涵和目标;总结归纳了我国生态村建设的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构成。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环境医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医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山东医科大学卫生系徐厚铨,韩玉荣,韩发彬环境医学是由于环境科学的发展,在环境卫生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的一门新的学科。从学科内容上突出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重点在于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研究水平逐步从群体水平、细胞水平向分子...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对全面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开展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进展,反思了在绩效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周期与评价公开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构建“点—线—面”协同推进绩效评价的逻辑体系以及科学、规范、动态、公开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基础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及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污染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本文从钢铁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出发,倡导生态工业理念,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及污染特点,探索建立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保障措施,对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型,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