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与国家的未来前途息息相关,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学校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主要阵地。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我们品德与社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环境教育可分环境基础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提高学生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修复和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为目的。第二阶段结合所学专业,深入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轻视了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其实,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崇高的道德人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的质朴精神等。总之,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今天,展望未来,懂得历史及现实社会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使学生以古人为鉴,自觉做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学教师,十几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逐渐并清晰地意识到,即使学生个体有了出色的知识积累和非凡的创造力,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载体,也是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因此,教育首先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冲击人类的道德底线。知识和信息大爆炸,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并消化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困难。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怎样培养学生更有爱心与责任感?爱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学生,是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向读者展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并不广为人知的课题,即学生的领导力的培养。人的领导力由动力和能力构成,前者指为公众事务奉献的价值追求,即社会责任感;后者指实现这些追求所需的才智,即组织管理能力。领导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或组织的发展水平,而开发领导力则是构建良好社会的需要。希望文中所提供的教育理念和众多案例,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姚卫新 《环境导报》2003,(14):14-14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环境意识的基本要素环境意识主要包括认识要素和道德要素两部分。环境意识的认识要素是指人们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程度。科学的环境意识必须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一是能认识到环境是个大系统,人类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二是能认识到环境…  相似文献   

8.
班级自主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全面发展。在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帮助、欣赏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渗透,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价值观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凸现人文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那么,怎样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与自己的粗浅理解,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助人行为[1]为基础,分析初中生道德行为情况,探讨了道德行为与道德自我的相关关系,提出重视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提高学生道德自主能力的以生为本道德行为养成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高效地育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的智力、知识和爱心,具有多样性、区域性、选择性、互动性的特点,实现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服务自身成长成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即"双服务"价值。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道德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特点和价值对推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青少年道德思想的与时变迁的现实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加大探究的力度。在巩固和加强对他们爱国、集体、社会"三大主义"理念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因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端正"三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习惯,综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和问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详细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符合社会道德、情感规范的新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让语文教学课堂不仅增长知识,更能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她)们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享受着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这种关怀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责任感,动手实践能力差,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为此,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以指导,精神上给予他们以鼓励,在课程上巧妙设计,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在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养成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先探讨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误区,进而谈到怎样为更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条件,并从"师生共同学习、形式多样化、提高自由度、加强责任感"方面出发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将他们培育成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少年,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职责。然而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少年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是在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中有一个基本点,就是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那么,班主任如  相似文献   

19.
德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文章从现象学教育学出发,对当前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德育过程优化:丰富德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改进德育方法,运用理解、关心、尊重儿童的德育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反思德育效果,树立长远的德育效果观。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道德而言,可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本文主要谈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职业道德的问题。这里谈谈我们环境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所谓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