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师课堂教学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本文先阐述教师课堂教学道德的理论前提,再主要论述教师课堂教学道德的内涵,最后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道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还能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就从概念教学、互动教学、提问策略、高效课堂四个方面出发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灵品格。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寓情感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本学科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的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质。给学生以审美的教育,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项任务。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字,我在培养学生练字的同时,注意书法的艺术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与人才准备,也不仅是教育产业的发展为城市GDP的增长增加了几个百分点,教育在引领城市精神和提升市民素质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教育要引领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我非常赞同一位哲人所言:城市精神并非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并不是可以随意塑造的。城市精神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得到积淀。城市精神需要讲传承、改造和提升。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讲城市精神的引领。教育作为传承社会文化的事业,不能只把自己定位在…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道德说教、熏陶,也是一种渗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内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的、重大的变革,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也是促进教育专业化成长的一次重要机遇,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打造教学新模式,来推进数学课堂改革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通过国学经典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学生会形成人生高洁的志向,远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把具备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用才智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具备了道德情操,还要有才能,这样就能使道德和才能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历史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和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的准确判断,可谓洞明世事。在历史转折时期他审时度势或支持或反对或引导,以教育救国之心激浊扬清、倡导新风。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人士极力拉拢他咸与维新,被他拒绝并预言维新变法必然失败。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揭露了袁世凯独裁专制、专权称帝的野心并旗帜鲜明地抵制复辟复古。在新文化运动发轫之初,他积极提倡新道德,主张科学、民主精神,当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交锋,他极力支持新文化新风尚。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同情并营救被捕学生,但是也反对采取罢课这种极端的方式爱国。  相似文献   

12.
<正>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应以《中学生守则》为基础,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认为使德育成为培养学生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结果,还包含着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体验和道德精神。知识对学生主体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知识学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7):230-231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教育内容要回归现实生活,突出主体精神。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理论讲授,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利用本地道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道德也在经历逐步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在物质水平迅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全社会都重视高考的现状下,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呢?教学实践证明,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伦理道德的进步和时代创新。因此,教师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代代传承,从而可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与学科的整合。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等方法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再次,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扬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确认了全球社会-生态问题(过度消费,道德危机)的主要根源并提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重点要关注精神、道德、心理、生理和人的智力开发(而代替以消费为导主的理念)。讨论了人类发展指标不足所涉及到的因素(寿命预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出了测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指标,即:健康人口的比例。生态效率也被建议作为转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精神,根据生态中心立场(社会-生态幸福)。通过适当的教育和体制政策而实现环境和人类健康、公平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学科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平台之一。在语文教材里,那些深刻的道理,感人的形象,哲理性的语言,精纯的思想,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它比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容易使人接受,更容易引起思想的奋进和道德素质的提升。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更应该肩负起对学生精神建设、道德建设的重任。事实上,语文的功  相似文献   

20.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基础条件。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和本国的发展历程,养成基本的历史是非观。历史题材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形式,历史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通过语文课上的历史教育进一步补充学生的历史知识,整合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促成学生的历史观正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