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7年3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技术文件《核安全文化特征》(编号:NNSAHAJ-1001-2017),该文件是《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的细化支撑文件,体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求以及所倡导的良好行为方式,将是今后核安全文化评估活动的主要依据文件,也是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南。现主要介绍《核安全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核安全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核安全文化建设对《核安全法》落实的重要保障作用,并以中核集团在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为例,介绍了涉核企业在新时代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核安全法》落实的具体实践,为我国核行业落实《核安全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电已发展30余年,核电行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18年6月,在建核电机组18座,运行核电机组38座,中国核电事业实现了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文化对于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核电行业始终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核电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对我国核电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世界各主要核电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从核安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对比其他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以及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对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总结,并为提高我国核安全文化水平提供建议:推动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核安全文化评估标准和要求;重视特殊国情及民族特性的影响;注重不同领域核安全文化评估的差异性;处理好核安全文化评估和核安全监督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为配合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活动,《环境》杂志本期策划核安全专题宣传,深入宣传核安全文化,使核安全战略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全民安全意识。2018年1月1日,我国首部核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核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核安全任务非常繁重。作为我国核安全领域的首部法律,《核安全法》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性、协  相似文献   

6.
核安全标准对保障我国核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核安全法》的颁布解决了核安全标准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本文介绍了核安全标准的现状,指出了核安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和核安全领域强制性标准缺乏等问题,提出尽快建立完善的核安全标准体系和整合核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用以推进核安全标准的进程,落实《核安全法》对于核安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陈润羊 《环境保护》2013,41(5):50-52
时值日本福岛核事故两周年,核安全是核能生命线的观点持续强化,保障核安全,公众认识、态度和行为都至关重要,公众的广泛有效参与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条件。推动我国核安全公共宣传和信息公开向常态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政治法律实际的核安全公众参与机制,将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两年前的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世界核能政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全球对核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如德  相似文献   

8.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公众沟通是减少核能神秘性和恐惧性的有效手段,是普及核能知识、增强公众信心的必要过程。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章节专门对公众沟通做出了规定。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核安全公众沟通中尚存在法律执行、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明确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核安全法和原子能法.作为一名核法研究工作者,笔者对制定核安全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深刻体会.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从笔者最近几年的调研来看,核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具有现实可行性,应该尽早纳入新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核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国际法层面看,还是从我国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角度看,研究制定核安全法都非常必要.制定核安全法是国际法的要求,是我国作为核能利用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核安全规划》总体思路以及核心思想,认为《核安全规划》以中国核安全观为统领,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根本宗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同时,就《核安全规划》系统安排的"十三五"我国核安全工作的10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核安全规划》的重大创新:为促进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为推进科研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为监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环境》2007,(6):7-7
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排放前先经过衰变或用活性炭吸附,达到允许标准后才由高空烟囱排至大气。排出物中只有氪-85、氙-133和碘-131对公众有轻微影响。一般用相对危害指数来比较各种有害排出物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与生活中常见的污染和常规污染相比,核电站产生的废物,及其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实际上是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环境》2010,(5):85-87
本期话题:2010年5月下旬,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实时监测发现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但并没有导致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升高,对外界没有导致核泄漏。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于6月15日下午发表声明说,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放射性核泄漏事件。但是,此次事件,引起了香港、深圳以及内地一些在建或拟建核电站的地方民众的高度关注。针对此话题,本刊约请了北京大学核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及部分研究人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求解管道壁厚方向的温度分布。方法 采用PIPESTRESS程序,对某核电站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管道的某一瞬态温度曲线进行瞬态热分析。结果 得到管道7类关键区域的温度场和最不利的温度梯度ΔT1、ΔT2、Ta、Tb,并将该温度梯度数据与参考电站数据进行对比。结论 采用PIPESTRESS程序的结果满足工程需要。该工作不仅为管道疲劳分析提供了重要输入条件,其研究方法也为其他系统管道的热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世界环境》2011,(3):7-7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发生爆炸,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虽然,在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但爆炸时泄露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后10昼夜,反应堆被封存时,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  相似文献   

18.
19.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20.
福岛核事故虽已过去4年,但其给日本乃至世界核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针对福岛核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日本对核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改进。现行的日本核安全管理制度体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核安全管理制度亟需完善,日本的这些变化会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