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底泥中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释放机理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底泥(沉积物)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总结了底泥中氨氮、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理,也指明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释放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对其释放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与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CR3态连续提取法对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Cu , Pb的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的2.45,1.91倍,重金属迁移性的大小为Pb>Cu>Cr。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Cu的脱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Pb ,Cr的脱附符合抛物线扩散方程和Elovich方程;pH、盐度、温度、泥水比等因素影响重金属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3.
浏阳河底泥中的富集重金属的底泥会以一定形态进行二次释放。主要考察了时间、pH值、温度以及分别固定Cl-、NO-3、SO2-4的条件下常见阳离子Na+和Mg2+等因素对底泥中重金属Cd、Cr、Pb、Ni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通过底泥中重金属总含量的测定,发现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CuNi;同时Cd对浏阳河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评价等级为强,其他3种重金属则属于轻微生态危害;②重金属Cd和Pb释放比较明显,Ni和Cu释放量未检测出;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时间、温度、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除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释放量的影响呈凹形趋势;③Cl-、NO-3、SO2-4浓度一定时,Mg2+对重金属释放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Na+;相同浓度时,对Cd和Pb释放影响较大的是Cl-和SO2-4。  相似文献   

4.
以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杏子河中游主河道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达到释放平衡的时间为16~18 d,上覆水体二次污染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8 mg/L和3.5 mg/L;通过释放前后沉积物的石油含量对比发现,沉积物表层10 cm厚度对水体的污染贡献最大,是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主要源头。根据沉积物组分分析,杏子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11种烷烃,7种多环芳烃。通过释放前后峰面积比较发现,碳原子数在12和17之间的烷烃容易进入水体,成为杏子河石油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杏子河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组份是苊、芴、异丙基萘、菲、蒽、苯并[a]芘。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沉积、冲刷释放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以管网中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沉积与无沉积的模拟管道,在首次冲刷的理论基础上得到管道污染物沉积释放计算模型,进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有机污染物的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并对不同流量下进出水的粒径分布及颗粒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管道6 h水力循环条件下,当流速为0.32 m/s时,污水中有机物变化以沉积贡献为主;当流速增加为管网最小设计流速0.6 m/s时,污染物沉积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冲刷释放效应增强;当流速进一步增加为0.9 m/s时,冲刷释放成为主要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6.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建筑废料、天然沸石和自制陶粒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覆盖厚度为2 cm、温度为18~22℃的条件下,自制陶粒的抑制效果最好,天然沸石次之,建筑废料最差。天然沸石覆盖底泥后,在18~25℃范围内,温度越高,覆盖法抑制磷释放的效果越差。在第57 d,温度为25℃时,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为1.598 mg/L,而在室内水温(18~22℃)条件下,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为0.984 mg/L。覆盖层厚度越大,沸石粒径越小,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效果越好。在温度为室温、粒径为3~5 mm的条件下,在第57 d,覆盖厚度为3 cm时,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为0.565 mg/L,而覆盖厚度为1 cm时,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为0.984 mg/L;粒径由3~5 mm减小到20~40目(0.42~0.83 mm),第32 d的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由2.80 mg/L降低到2.06 mg/L,第57 d的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由3.59 mg/L降低到2.64 mg/L。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扰动、p H值以及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钝化剂钝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扰动状态下,PAC对COD,TP,TN的抑制效果均随着扰动程度的加强而增大;不同p H值条件下,PAC对COD,TP,TN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随酸性的增强而降低,也随碱性的增强而降低,在p H值为6~8时抑制效果相当,且弱碱性条件下效果最好;不同溶解氧水平下,PAC对TP的释放抑制效果明显,对COD和T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通启运河通州段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采样分析通启运河通州段表层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监测河段内底泥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PbZnCdCuNi,其中Pb达到中-强污染程度;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Ni,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达到强,Pb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HNO3-HF-HClO4全分解和Testier连续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研究了浏阳河芙蓉桥至湘江汇入段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含量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水体的二次污染状况。结果显示:①5个采样点的各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大,总体上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Cu>Ni,同时Cd对浏阳河的潜在的生态危害性较强,其他3种重金属则属于轻微生态危害;②各重金属形态分布各异,Cd、Pb、Cu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2)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3)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
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道底泥的主要成分和特征,阐明了河道底泥对水体水质的危害,并对河道底泥的传统处理、卫生填埋、海洋投弃、堆肥处理和热干化与焚烧等处置途径进行了阐述和研究,指出了河道底泥资源化处置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泊疏浚底泥的泥水分离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以沙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选择化学试剂AlCl_3,FeCl_3,FeSO_4.7H_2O,Fenton作为脱水剂,采用单独添加和FeCl_3与Fenton试剂联合添加的脱水实验方案,以有效抽滤时间为参考指标,探索不同方案对底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论是单独添加和联合添加方案均能有效改善底泥的脱水性能,但联合添加效果好于单独添加。最佳方案为:100 mL泥浆,含固率3%,脱水剂添加量为0.3 g FeCL_3+0.05gFeSO_4.7H_2O+25μL H_2O_2,脱水时间33 s。  相似文献   

13.
水质安全不仅是与人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了解作为饮用水源——黄河万家寨断面的水质状况,笔者依据中国现行的有关水质标准,对黄河万家寨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超标项目作了检测超标率、最高超标倍数等分析计算,确定出建库前后最主要的超标项目对它们进行了水质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污染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黄河万家寨断面水质安全的分析和评价,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液化天然气(LNG)瞬时泄漏扩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其泄漏后发生闪蒸时的液滴夹带以及混合空气量,将闪蒸完的状态作为箱模型的初始状态,考虑空气的湿度影响建立了重气扩散过程的箱模型,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得出了泄漏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区域以及距离泄漏源的位置,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模拟结果显示了重气扩散过程中的重力沉降,空气夹带等一般特征,同时云团初始闪蒸时的液滴夹带对云团的扩散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忽略.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岩溶地表河明流段水化学日变化和探讨岩溶碳汇稳定性,以潮田河上幸坡鸟岭段河流为研究对象,用自动检测仪器每隔15 min对水体中温度、p H值、电导率(Sp)、溶解氧(DO)、叶绿素(Chl)等参数进行测定,人工每小时检测水中HCO_3~-和Ca~(2+)。通过3 d的昼夜监测,数据显示温度,p H,DO,Chl表现出白天升高晚上降低(Sp,HCO_3~-和Ca~(2+)相反)的昼夜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藻类碳汇效应明显,3 d昼夜监测数据计算得出潮田河上幸坡至鸟岭段光合作用固定HCO_3~-碳量为2.012 t C,增强了碳汇的稳定性,促进了岩溶地质碳汇。浮游藻类是岩溶碳汇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江航行安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船舶规模大 ,载货量或载客量非常大 ,一旦发生海损事故 ,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都难以估算。笔者提出了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 ,对长江航行船舶进行安全监控 ;针对船舶海事中 70 %是碰撞事故的事实 ,提出了长江船舶避碰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 ;长江航运各有关机构则应恪尽职守 ,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这些新观念和新思路对减少长江海损事故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毒物泄漏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对于未死亡的人员,毒物泄漏则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导致人员操作失误,进而使装置失效泄漏,产生二次事故即间接事故连锁效应。基于泄漏源模型、气云扩散模型、人员死亡概率模型及人因失误理论提出化工装置毒物泄漏后果评价体系,获得了间接事故连锁效应概率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镇江市大东沟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了不同水位时底泥重金属含量,并对其底泥中As、Zn、Cu、Cr、Pb、Cd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大东沟底泥重金属浓度受水位影响较大,低水位普遍大于高水位;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Cd>Zn>Cu>As>Pb>Cr,综合评价为重度污染;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