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学者的研究不应仅限在象牙塔和实验室内,而应该注重对公众的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为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专注研究全球环境治理四十多年的美国加州大学Oran Young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集Oran Young教授四十多年研究心得的"科普之作"——《论环境治理:可持续性、效率和平等》在2013年由Paradigm Publishers出版。当代环境问题的根源就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因果逻辑分析,环境法律体系的构建动机源于环境问题的直接挑战,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响并不是区域性的,尤其在漫长的全球工业文明进程中,跨国企业迅速成长、国际贸易不断扩张,由此造成的自然生态破坏现象并非仅发生在一国一地,而在善后处理机制上人们又必须依赖本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干预,引发了各种各样灾难性的后果。为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一个必然选择。本质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多重文明累积沉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讲,企业可持续发展利己利人。企业点"绿"成金,既可保护环境也可成就自己。这道理听起来很轻松悦耳,但真要落到实处往往困难重重,因为这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复杂环节。有些环节的微观机理是不容易陈述清楚的。市场营销便是如此:为何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为何企业要在消费群体中塑造负责任的环保形象?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并没有对此给出明确解释。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最新力作《市场营销3.0:从企业到 相似文献
4.
6.
7.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但是20多年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某些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迹象。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科学家们目前的共识是,在本世纪应当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Terry V.Callaghan Lars Olof Bjrn Yuri Chernov Terry Chapin Torben R.Christensen Brain Huntley Rolf A.Ims Margareta Johansson Dyanna Jolly Sven Jonasson Nadya Matveyeva Nicolai Panikov Walter Oechel Gus Shaver Heikki Henttonen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33(7):412-423
生物在物种水平上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紫外线B(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受到其群落内其他物种以及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的调节,所有的这些反应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根据高纬度地区坏境因子的可能变化而做的控制试验表明,由夏季变暖而引起苔原植被的变化要小于增加施肥而引起的变化,试验涉及的某些环境因子对北极生态系统的结构有非常强烈地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因地区而异,观测结果表明,处于最寒冷地区的植物群落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紫外线B辐射的增强反应最为强烈.尽管微生物量和养分储存量相对稳定,北极无脊椎动物群落还是很可能会对全球变暖产生迅速的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加强紫外线B辐射会改变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构,但不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产生影响.由夏季气温升高而提高的植物生产力将会控制食物网的动态变化,以苔原植被和亚极地森林植物为基础的食物网中的营养流动会明显地影响到几种优势动物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在某些年分这些动物的种群数量会达到峰值.小型啮齿动物和食叶昆虫如秋毛虫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则会影响苔原和森林苔原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些专性捕食者和寄生虫的变化.在暖冬,雪表形成冰壳可能会减少旅鼠的植物食物来源,然而较深的雪也可以使它们免受雪地表面上捕食者对它们的捕食.在芬诺斯堪的亚地区,已有证据表明小型啮齿类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的显著变化会导致专门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减少.气候还可能改变昆虫在白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因为暖冬可以增加这些昆虫卵的成活率,并且扩大其分布范围.此外,在夏季困扰驯鹿的昆虫会由于夏季气候的变暖而扩大其分布范围、增加种群数量并且种群更为活跃;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会对驯鹿不利,即那些昔日驯鹿/北美驯鹿的避难场所--冰川和未融的成片的雪--在这样温暖的夏季则可能会消失. 相似文献
12.
Terry V.Callaghan Lars Olof Bjrn Yuri Chernov Terry Chapin Torben R.Christensen Brian Huntley Rolf A.Ims Margareta Johansson Dyanna Jolly Sven Jonasson Nadya Matveyeva Nicolai Panikov Walter Oechel Gus Shaver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33(7):424-434
长期以来,就营养物质和碳循环而言,北极生态系统降低了初级生产力;能量,水和温室气体交换的水平已引起了局部和区域性的小幅度降温.大气CO2中的碳沉积在广袤而寒冷的有机土壤中,冰雪覆盖的低矮植被产生高的反射率,都影响了局部气候.然而,北极生态系统功能的许多方面都对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敏感.当前的北极气候导致了低的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因此,尽管有机物和元素输入量较低,但北极生态系统还是趋向于积累有机物和元素,土壤中氮和磷等可利用元素结果成为促进碳固定以及生物量和有机物进一步积累的关键性限制因素.气候变暖可能增加特别是土壤中的碳和元素的周转,起初可能导致元素的丢失,但最后会慢慢的恢复.在北极生态系统中,单个物种和物种多样性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元素的输入和滞留,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尽管CO2和紫外线增加对植物组织化学、分解和氮固定的影响可能变得重要,但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影响可能很小.碳循环的示踪气体主要形式是CO2和CH4,大多数碳以CO2的形式损失,这些CO2是由植物和土壤生物产生.来自潮湿苔原生态系统以CH4形式释放的碳大约是CO2形式的5%,而且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对变暖作出响应.冬天过程和植物类型也影响CH4释放和能量在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因为反射率从冬末到夏天存在很大的变化,在冬末,雪反射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在夏天,生态系统吸收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所以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北极生态系统在能量交换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季节性变化.植被深刻地影响北极生态系统水和能量交换.在冰雪覆盖期间,反射率从苔原、森林苔原、落叶林、常绿林依次降低.灌木和树增加了雪的深度,反过来又使冬天的土壤温度增加,因此,由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未来植被方面的变化很可能深远地改变区域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冰洋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厌氧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逐步稀释法在4℃和25℃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西北冰洋海域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AAB) 的检出率和含量.同时,分析了这两项指标的水平分布(纬度间、经度间)差异,以及在不同水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4℃和25℃培养条件下厌氧菌检出率高达100%,AAB含量范围分别为9.00×102~2.40×107cell·g-1和2.90×104~2.40×107cell·g-1,平均含量分别为4.54×106cell·g-1和3.99×106cell·g-1.AAB含量存在水平分布差异,随着纬度升高,或经度自西向东,或水深的加大,AAB的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国际条约、公约中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规定,环境问题对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法律对策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管理模式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市场体制下政府在环境管理中职能及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境管理实践经验,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环境规划的指引作用、环境政策工具及环保制度的推动作用、以及环境法规的扶持规范作用,共同推动环境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能源立法的必要性出发, 提出能源立法框架构想, 强调只有立法才是该领域稳妥有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认为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环境立法欠缺执行细则,基层环保执法队伍综合实力落后,环境执法体制名义不顺,地方保护主义,企业环境意识不高等问题。提出必须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理顺环境执法体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等多方面齐发力,共谋对策。 相似文献
20.
T. K. Vlassova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6,11(4):897-909
Three methods of gathering local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used to asses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 impacts in Russian boreal forest communities: structured interviews, followed by an un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an education/training workshop.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changes report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included the disappearance
of animals and plants, climate changes, a decrease in forest and shrub area, and human impacts such as poaching, forests fires,
industrial logging, clearing of forests for firewood, and water pollution by industrial wastes and discharges. We propose
establishment of the Boreal Residents' Network for Socio-environment Assessments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cquire local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s a supplement to scientific monitor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would involve permanent
inhabitants living in a broad range of boreal forests to gather local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assessments. This could
lead to a meta-database to share with international network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