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53 9701570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谢绍东…(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6,17(5)一1~4 环信X一5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该地区红壤不同土种的潜在酸度临界负荷在0.6一3.8keq·hm一2·a一,,S沉降临界负荷在0.7~3·2g·…  相似文献   

2.
环境地学     
X142 9600695海河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刘全友(中科院生态环竟研究中心)//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5,3(4)一52~58 环信X一4X144 9600696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Cu2+吸附过程中H十释放动力学/胡国松(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5,14(4)一293~299环信X一87 以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为参比电极,低阻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研究了红壤和高岭石体系Cu2+吸附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红壤和高岭石的酸碱滴定曲线求得了不同反应时间H十释放的绝对量,即H十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Cu2+吸附…  相似文献   

3.
入53 9700336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平衡时间与污染次数的关系/华路…(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土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6,28(2)一69~71环信S一38 研究了邯郸马头镇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随时间、污染次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对砷的缓冲速率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外源A、含量相同时,随平衡时间的延续,土壤中As的浓度减少,在相同平衡时间内,土壤溶液中A。的浓度随外源A。量的增大而增高;土壤对As的缓冲速率=上清液中砷的减少量(mg)/〔土壤质量(kg)X缓冲时间(天)〕;土壤对As的吸附皿在前三天较低,但在第?一15天时急剧…  相似文献   

4.
X53 9803247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中铝的释放与缓冲作用/仇荣亮…(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8,17(2)一143一147环信X一87 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淋溶液pH值及Al离子释放特点结果表明,石灰土和滨海盐土的阳离子淋溶量低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主要处于阳离子交换缓冲范围和碳酸盐一硅酸盐缓冲范围,Al释放量一般低于。.40mmol·kg一’。铁铝土纲系列土壤在阳离一23一子释放总量超过阳离予交换量后,淋溶液pH值急剧下降,此时Al淋溶量明显增加,质子缓冲转向Al缓冲范围。其释…  相似文献   

5.
X53通气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丁克强(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2(X)l,33(4)一1 85一188环图S一38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就通气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降解的影响,在自制反应器中进行了为期50天的堆腐试验。结果表明,通气可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可保持土壤声稳定,从而促进了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强化了它们对石油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通过在反应器中,调控通气量使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进一步提高,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  相似文献   

6.
X53 200400878 有机酸对土壤中镉的解吸及影响因素/高彦征(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3,40(5).-731-736 环图S-4 研究了酒石酸和柠檬酸对两种不同处理土壤(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行为,探讨了介质pH值、支持电解质等对其解吸镉质和污染土中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及缓冲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主要可分为初级和次级2个缓冲体系,其盐基离子释放主要受H+输入量控制.当H+输入量少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以初级缓冲体系交换盐基离子为主;随着H+输入增多,红壤对质子的缓冲进入矿物风化阶段.酸度大的酸雨对红壤的矿物风化作用相对较大.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各盐基离子释放量最终趋于稳定.盐基离子对酸雨的敏感性顺序为Ca2+>Mg2+>K+>Na+.结果还表明,Ca2+与Mg2+的释放显著线性相关,n(Ca2+)/n(Mg2+)随酸雨pH和淋溶量增加而增大.强酸性酸雨淋溶下红壤矿物风化所导致的Na+释放的机理和来源可能与K+,Ca2+和Mg2+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酸雨对红壤中硼释放的影响,了解土壤缺硼机制,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作用下红壤中硼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硼的淋溶损失.酸雨作用下红壤中硼的释放随淋溶量的变化具有初期阶段减小,中期阶段显著增大和后期阶段又减小的阶段性特点.模拟酸雨的pH值越低,硼的释放量越高.酸雨对硼释放的这种促进作用,一般表现为中期阶段的影响要大于初期和后期阶段的影响.淋出液中硼含量的动态变化与pH值的变化成负相关关系.供试土壤不同,硼的释放强度和释放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硼的释放强度和特点明显受土壤硼的背景值和土壤对酸缓冲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学     
X144 9902061土壤与环境间题国际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向一一参加第16届国际土壤学会专题综述/赵其国(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8,30(6)一281~290,310 环信S一38X144 9902062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穆兴民…(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委会一1998,12(4)一119一126 环信X一12X144 X37 9902060关于荒摸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崔书红(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一1998,(12)一2。~21,36 环信X一7 本…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三省(区)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应用McFee所提出的分级标准,对我国华南广东、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的敏感性进行分区探讨,并就土壤敏感性分区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华南80%以上地区分布着对酸雨敏感或微敏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态环保协会一1994,13(6)一241~245 环信X一15 光解塑料在太阳光下铺晒可以降解成碎片,其分子量由277。。O降至5500。光解后的膜片以1:500浓度与土壤混告,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了明显影响;对小麦、玉米、白菜的生长及产量,降吉一221一3,8丫scm处理组外,其它处理组均未显示不良影响。不改变土壤和作物中Cu、Cd、Ni等重金属的含量。土壤微生物能够在以光解后的碎片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图4表7参4X53 9502323碱性改良剂对富铝化淋溶土酸缓冲性能影响研究/吴杰民…(浙江农业大学环保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4,14(4)一48…  相似文献   

12.
X53 200502730 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化学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王金满(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5,42(1).-98-105 环图S-4 通过士柱淋洗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脱硫副产物在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对碱性土壤化学指标(代换性钠、ESP、SAR、pH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两种土壤各分两个脱硫副产物施用水平(强度碱化土为3gkg-1和3.6gkg-1;碱土为7gkg-1和8.4gkg-1)。结果表明,经过施加烟气脱硫副产物和淋洗各种试验处理的代换性钠、ESP、SAR和pH值都有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物学     
X171.4200503184瓷土矿尾矿沙山的生态治理/胡胜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5,18(1).-13~16环图X-6X171.4200503185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张毅川(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5,18(1).-17~20环图X-6X171.5200503186土壤锗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林匡飞(华东理工大学危险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中心)…∥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5,42(2).-266~269环图S-4着重讨论土壤添加Ge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土壤Ge污染临界含量。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Ge…  相似文献   

15.
土壤酸沉降缓冲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作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酸雨作用下各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溶特性,硅、铝元素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 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酸沉降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酸定量回漓和土壤BS-pH缓冲曲线定性比较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强弱.结果表明,酸性淋溶土缓冲能力虽较弱,但缓冲区出现范围较宽(BS20—80%)且缓冲性能较持久.近中性水成土则大体相反.四种土壤对SO_4~(2-)的吸附容量甚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表述的规律.水和1.0 mol/L KNO_3对土壤吸附态SO_4~(2-)解吸率甚低(<40%).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与环境     
X22200702977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赵其国(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7,44(2).-318~326环图S-4X24200702978基于EW-MFA方法的我国1990~2003年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特征研究/孙启宏…(中国环科院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7,20(1).-108~113环图X-6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flow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  相似文献   

18.
139一142环图X一41 介绍了近年来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动向,以及重金属对酶活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用土壤酶表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土壤酶类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土壤酶活性特别是总体酶活性作为污染指标是可行的;上壤酶与重金润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粘粒等含址的高低及它们对土壤酶的保护容鸳和对重金属缓冲容盆的大小。文中还分析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参31X53 200100229上壤承金属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蒋先军…(中科院南京上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19.
XZI 9903394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彭海君…(华南环科所)//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1999,14(1)一1一2,5环信X一16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认为统筹规划,按区域资源特点进行产业布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并在全区域内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策。表2参2XZI 9903395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关系剖析/史德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本刊编辑部(陕西)一1999,5(1)一1…  相似文献   

20.
环境生物学     
点和特征、水生植物的种类及其特性。最后介绍了应用植物净化方法的净化系统的净化反应机理和净化效果,以及在发展中国家水环境净化中的应用。图7表3参24(朱建国译)X171 .52(X)l仍215添加碳酸钙对土壤中锡形态转化与玉米叶片锡组分的影响/周卫…(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2(X)1,38(2)一219-225环图S一4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锅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锡组分的影响乙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锅含量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