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炼油厂碱渣的治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武汉石化厂碱渣来源分析碱渣污染物特征和游离碱浓度,概述并浅析目前国内碱渣处理工艺,重点介绍我厂减渣治理中源头控制,分质处理,二次利用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工作思路及碱渣治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依据同极性分子之间相互亲和的原理,采用高分子材料(聚胺酯)作为过滤器对碱渣进行了深度脱油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肯定了聚胺酯在脱油过程中起到的显著作用,改善了碱渣生产环烷酸过程中脱油程度不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此外,此法在含油污水处理上亦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胜利炼油厂废酸渣,碱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有色冶金生产对各种废有色金属在物理性质,物质成分和化学成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提高废有色金属作为再生原料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压空气氧化法使废碱液中的S^2-,SR-转变为S2O3^2-,RSSR,该过程能否成功操作取决于温度,压力和空气与水的接触,尤其是空气与水的传质速度将会较大的影响硫化物的氧化去除速率和空气中氧气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我厂新建碱渣氧化脱臭装置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及脱臭后常汽碱渣的回用情况。实践证明,此装置对常汽碱渣脱臭效果好,脱臭后碱渣完全无臭;脱臭后碱渣回用于精制油口,油品质量合格,对下游环烷酸装置的环烷酸质量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浸出液的处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垃圾填埋浸出液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浸出液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可行的处理工艺,可供浸出液处理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废弃物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1994年资料,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年增长率为8%—10%,但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1/3,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予回收利用,废橡胶回收率仅为31%,玻璃和塑料的利用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次性的。大量垃圾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历年堆存量高达60多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地下水被  相似文献   

9.
铬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源  廖隆理 《环境保护》1998,(3):25-27,32
本文主要阐述了用酸,碱,酶处理铬革废弃物的方法和铬革废弃物在制革工业及其它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石油产品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介绍废润滑油和废燃料的再生流程和工艺特点,为废弃石油产品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艳秋  赵嫣然  刘梦娇  樊灏  黄艺 《环境科学》2017,38(11):4756-4762
环烷酸类物质(naphthenic acids,NAs)是石油中的一种天然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为2%,是除多环芳烃外最具生态毒性的石油污染物.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大量NAs通过石油工业的各个过程进入土壤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然而,目前对外源NAs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自然洁净土壤为样本,通过添加180 mg·kg~(-1)高浓度NAs,并借助液相色谱、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探究了土壤中NAs的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发现,自然洁净土壤对高浓度NAs降解能力较强,5 d内降解量达到50%,15 d后稳定在80%左右,但NAs含量低于42 mg·kg~(-1)后难以被生物利用;NAs污染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样中特有OTU数目增加,主要分布在未鉴定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高含量NAs污染胁迫下,拟杆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及变形菌门中的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物种丰度在短期内迅速升高,显示了较强耐受性,是潜在的NAs降解菌,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则大幅下降,降幅高达24.8%;研究结果揭示了外源NAs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降解油田含油污泥中烃类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增德  张建  祝威  孔瑛 《环境科技》2005,18(4):9-11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含量减少。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纯化出4株能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CH1、CH2、CH3和CH4。经鉴定菌株CH3为假单胞菌属,通过生理特性实验,确定了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5,油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达85%。按照文中微生物处理舍油污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可使处理后舍油污泥中烃类含量〈1500mg/kg(符合国标GB4284—1984要求)。  相似文献   

13.
几种氯代苯甲酸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 ,4-二氯苯甲酸、4-氯苯甲酸、3-氯苯甲酸、2 -氯苯甲酸经过污泥的驯化作用可以达到降解 ,但是不同的接种污泥对相同的底物达到同样的降解效果所需的驯化时间不同 ,经 9d驯化的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即具有经 2 8d驯化的一般活性污泥相当的降解活性 ,但 4种氯代苯甲酸的生物可降解性次序是一定的 :2 ,4-二氯苯甲酸 >4-氯苯甲酸 >3-氯苯甲酸 >2 -氯苯甲酸 ,不随污泥的驯化期及接种污泥而改变 .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这 4种氯代苯甲酸在不同的污泥驯化期其降解动力学模式不同 ,在驯化初期底物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 ,在驯化后期符合一级反应 .  相似文献   

14.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剩余有机污泥处理新工艺,将剩作污泥进行酸化水解后回到废水处理系统一起代谢,基本达到无污泥排放。该工艺适合于染整废水、乳品厂废水处理站等有机污泥处置,特别适用于泥难以脱水的如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6.
曹恩伟  刘玉川  陈奎章 《环境科技》2003,16(4):22-23,26
应用以生化处理为主体的工艺:厌氧-SBR法处理脂肪酸废水,通过治理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淮河江苏段石油类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淮河江苏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所研制的聚硅硫酸铝对含腐植酸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 ,研究了投加量、pH值等对腐植酸去除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PASS对腐植酸的混凝去除机理 ,并作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堆肥过程中氨基酸(AA)浓度与腐植酸(HAs)形成的关系,分别以杂草(LW)、鸡粪(CM)、枯枝(GW)、蔬菜(CW)和秸秆(C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堆肥过程中AA及HAs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AA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LW、CS中的AA浓度降低量(90.7%和80.9%)明显高于CM(67.4%)、GW(51.3%)和CW(50.1%);而在堆肥过程中HAs浓度逐渐升高,其中LW中的HAs浓度增加量最大(66.8%),其次为CW(38.9%)、CS(43.9%)和CM(33.6%),而GW最小,仅为3.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堆肥过程中LW、CW和CS中的AA与HAs浓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纤维素类物料的AA对HAs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