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稳定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各国相继或联合推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了上万亿的大规模救市方案。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又促使各国相继提出以发展低碳产业和技术为重点的绿色复兴计划。如何权衡经济发展的短期阵痛与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之间关系,成为对各国战略智慧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世人关注,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也得到公识。传统的高碳经济,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轻常规环境污染而且有利解决世界气侯变化等问题。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本文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气候问题是人类价值所在,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国际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趋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辽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制约因素,重点研究适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辽宁经济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应对策略,指出克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是辽宁经济结构适应低碳经济调整的着力点,最后提出辽宁必须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发展低碳产业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法规政策体系、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划时代的低碳变革 以斯特恩报告和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为代表,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传递着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信息,即气候变暖是勿庸置疑的,并且很可能(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当瑞典科学家斯·阿累尼乌斯1896年首创"温室效应"一词,并预言燃料释放二氧化碳将导致气候变暖时,当时社会很不以为然.然而这位1903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幸言中.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以压倒性意见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人类活动确实影响着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人们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关注与行动也日趋强烈.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发展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急需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之路。中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且以工业碳排放为主,严重威胁中国的环境安全与能源安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面临低碳理论欠缺、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粗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可以从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及树立示范等方面去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和建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前者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后者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文章分析了在市场和垄断两种情况下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的结果的变化。分析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时,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替代碳排放权;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权具有补充作用;碳排放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碳排放权的分配应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发展时代,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建设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给子孙万代留下资源,这是经济发展面对的一大难题.低碳会计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低碳会计的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因此,企业会计应该深入研究在低碳企业中的作用,为提高低碳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企业的发展奋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节能工作情况、2008年节能工作重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对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大幅度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交易日益多样化,移动网络成为交易平台,探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国低碳经济的作用,由于B2C小订单零售模式,小企业电子商务基础差,效率较低,因此建立科学的电子商务问题,促进电商低碳发展,提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国低碳经济的作用,主要是电子商务产业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公车模式,鼓励电子商务大订单交易,电子商务交易不断优化创新,提高中国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是本世纪紧密关联的两个最重要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在分析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它们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也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它和其他指标一起评价“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是判断“两型社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选择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这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还能进一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森林固碳不仅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多种生态效益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碳汇林业,加强以林业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措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具有长远和治本的意义。REDD+机制的提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下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带来了政策和法律的启示。但该机制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内涵,国家责任不同,利益不同,代价亦不同,中国需持谨慎态度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法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低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优势和挑战。指出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包括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污染减排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技术创新,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能力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