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1月29日举行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辅助加热系统工程开工典礼。该系统开工启动,标志着EAST装置进行重大升级改造,进人物理实验能力大幅提升的“EAST二期”。  相似文献   

2.
杨军  李永强  李晓峰  苏薇 《环境工程》2012,30(5):39-41,85
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水在ρ(COD)=35 000 mg/L,ρ(Cl-)>27 000 mg/L的情况下,系统采用联动调试,通过接种活性污泥并依梯度启动各单元调试,在逐渐提高进水浓度的情况下,以TDS作为控制指标,经过120 d的驯化培养,驯化出耐高盐型活性污泥。当ρ(Cl-)上升到27 000 mg/L时,生化系统中COD依然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MBR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3.
实践     
正陕西实现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全覆盖近日,陕西省通过二期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项目验收,实现了全省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全覆盖。项目经陕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与各地市环保部门协调、科学选址、按章施工、精准调试、强化运维5个阶段,建成24座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  相似文献   

4.
2005年4—8月采集了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调试过程中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活性污泥样品,直接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并纯化,对细菌16S rDNA的V3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和DGGE分离,通过比较DGGE指纹的相似性来研究氧化沟的调试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缺氧池中戴斯系数(Cs)最大值:4月为68.2%,5—6月为57.7%,8月为83.6%;厌氧池中Cs最大值:4月为64.8%,5—6月为62.7%,8月为71.5%. 缺氧池与厌氧池的微生物多样性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两池间的微生物种群相似性逐渐降低,启动初期(4月)Cs最大值为80.5%;调试中期(5—6月)Cs最大值为60.8%;调试后期(8月)Cs最大值为59.3%. 好氧接种污泥在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的驯化期为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5.
介绍某化纤厂的废水处理经验,采用两级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多段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对废水处理站进行调试,并对在调试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最终废水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应用超深层曝气技术处理啤酒废水,最近,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全兴酒厂首次获得成功。1989年7月11日,该项废水处理,通过了工程验收。该工程由上海市环保所设计室进行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并承担全面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啤酒废水效果良好;原废水经深井曝气,COD_(cr)、BOD_5等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4,(24):78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祯环保")成立于1997年2月,是较早提供"一站式六维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现已形成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开发、设计咨询、核心设备制造、系统设备集成、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投资运营管理等全寿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国祯环保是国家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省质量管理奖获得单位。  相似文献   

8.
赵庆 《环保科技》2005,11(4):23-25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 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白酒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了设计、调试和工程实际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UASB-SBR工艺处理改性淀粉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日祥 《环境工程》2005,23(2):18-20
以 3种高浓度改性淀粉废水 (氧化淀粉、酯化淀粉和醚化淀粉 )为研究对象 ,采用水解酸化 上向流厌氧生物法(UASB) 活性污泥法 (SBR)组合工艺 ,从设计、调试、运行和技术分析来研究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工艺处理改性淀粉废水是可行的 ,对不同种类的改性淀粉废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机械生物反应器(JSR)处理后产生的高浓度水解酸化相浆液对厌氧反应器进行调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浆液酸化程度较高,pH和VFA分别为4.9和15 720 mg/L。对这种浆液,采用0.5 kg COD/(m.3d)的启动负荷较合理,每3天增加0.5 kg COD/(m.3d),15 d后,系统运行稳定。厌氧出水sCOD平均值为870 mg/L,VFA从527 mg/L降低到407 mg/L,pH从6.8升高到7.3,而沼气中CH4百分含量从20.9%升高到77.3%。另外,氨氮和碱度在调试阶段出现累积效应,氨氮从58.1 mg/L升高到134 mg/L,碱度从780 CaCO3mg/L升高到1250 CaCO3mg/L。因此,启动负荷的选择以及整个调试过程中pH、VFA、碱度和CH4含量的监测对厌氧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屠宰废水开工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栋  王全金  林郁 《环境工程》2003,21(6):16-18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采用二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该处理系统开工调试中污泥培养驯化、系统稳定运行改善出水水质 ,使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级标准 (新改扩 )。  相似文献   

12.
介绍IC厌氧反应器法处理固态发酵的工程设计、调试及运行情况、处理效果,总结该工程的设计经验,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最新的《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坡耕地浅层地下孔(裂)隙发育过程中径流产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喀斯特坡耕地浅层地下孔(裂)隙养分流失是造成该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因素.通过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孔(裂)隙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浅层地下孔(裂)隙发育过程中降雨径流产污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径流产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微度(1%)孔(裂)隙发育的坡耕地径流全氮、全磷和全钾流失量随雨强变化不明显,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均在70 mm·h-1雨强达到最大值;轻度(3%)孔(裂)隙发育的坡耕地全氮、全磷流失量在雨强50 mm·h-1时达到最大值;中度(5%)孔(裂)隙发育的坡耕地全氮、全磷、全钾流失量则在雨强为90 mm·h-1时达到最大值;各孔(裂)隙发育条件下的全氮、全磷、全钾养分流失量对坡度的响应不明显,轻度发育下的全氮和全磷流失量最大,在中度发育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中全钾流失总量最大;不同雨强、坡度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全氮、全磷和全钾次产污模数随地下孔(裂)隙度变化亦不明显,其中全氮次产污模数在4.38~58.72 mg·h-1·m-2,全磷在0.16~3.15 mg·h-1·m-2,全钾在0.16~3.03 mg·h-1·m-2范围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循环半干法脱硫除尘系统在焦作电厂#2机组(220MW)改造中的应用实践,比较了各种脱硫技术在改造中的适用情况,对脱硫除尘改造技术方案的选取、设计及调试要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皂素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内电解UASB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结合工程实际,对整个系统的调试运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辆镀镍废水流动处理车,在六机部第九设计院、无锡市环境保护办公室、无锡电镀厂,以及无锡市高泾板塑厂等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研制成功(见图1)。另一辆镀铬废水流动车,也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调试、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蒸发方法从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FEST6502) 全蒸发量是一种以聚合膜为基础的处理方法,它可以将有机物从水中去除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系列阻力模式,并确认了用硅酮橡胶空心纤维处理含三氯乙烯(TCE)废水的方法。这一处理模式与预算模式相结合,促进了全蒸发系统的设计;这一模式还用来预测运行、投资和全蒸发应用于水处理的操作费用及选择最佳设计变量:如膜的厚度和模式流体动力学的最佳值。最后,本文将全蒸发的状况和处理特点与空气吹脱、活性碳吸收方法做了较详细的比较。(原文文摘)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参数率定与敏感性分析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和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论文对当前典型的、应用比较成功的全局最优化参数率定和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包括: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CE-UA算法(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贝叶斯方法(Bayesian Method)、RSA方法(Regionalized Sensitivity Analysis)、GLUE方法(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等等。并对计算机自动优化方法和人工参数调试方法的利弊进行讨论,展望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与敏感性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养分累积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的沉积速率与沉积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和富聚现象,自上而下,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趋势;毛果苔草沼泽全磷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分布,芦苇沼泽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全硫的分布和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和全硫与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有机碳与容重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植被类型是影响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硫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137Cs、210Pb测定沉积年代,并结合恒定放射性通量(CRS)模式推算年龄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平均沉积速率为0.33 cm·a-1,沉积通量为0.03~0.48 g·(cm2·a)-1,平均为0.29 g·(cm2·a)-1.  相似文献   

20.
某电镀厂中间水池废水(RO-NF浓水出水)Ni主要以络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普通碱沉效果不佳。试验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破络碱沉处理,曝气30 min,出水Ni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成功实现工程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