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程是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堆肥工程,其与之后陆续建造的唐山西郊污水处理二厂污泥堆肥工程和唐山市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形成了目前我国唯一完全采用国产技术的污泥堆肥项目群,代表了各个时期我国的污泥堆肥发展水平,为行业纵向对比研究提供了范例。文章介绍了上述项目的背景、概况和技术特点,并对主要技术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污泥有机肥农地实验应用情况及跟踪监测数据;指出该项目群对我国污泥堆肥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蚯蚓堆肥过程会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进行调整,从而改变重金属在污泥中的形态。对蚯蚓堆肥过程中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形态的变化趋势进行归纳,提出了蚯蚓堆肥过程中影响重金属行为的因子,对调理剂作用于蚯蚓堆肥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进行了说明,同时,对蚯蚓堆肥后污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污泥堆肥(生物干化)项目臭气治理现状,指出除臭问题是制约污泥堆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对比各种除臭技术,分析了污泥堆肥臭气成分和除臭机理,得出结论:化学生物组合除臭工艺与植物液除臭工艺相结合是适合污泥堆肥项目的选择。最后介绍了除臭系统设计选型的主要参数,指出在污泥处理工艺设计中考虑除臭系统可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污泥堆肥发酵仓和目光温室的研究,提出目光温室型污泥堆肥发酵仓的设计原则和参数。为我国污泥堆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适合国情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膜覆盖污泥堆肥技术是功能性薄膜防水、透气性能对静态堆肥的改良,保留了静态堆肥的优势又避免了其技术的不足。通过膜覆盖系统在我国北方冬季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污泥指标变化,探究在北方的冬季,污泥通过膜覆盖技术进行好氧发酵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污泥堆肥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污泥堆肥产业现状、技术发展方向、相关标准规范;比较了污泥堆肥项目的建设运营与污水处理的不同之处;通过唐山西郊项目的成功运行,说明污泥堆肥项目在运作良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运营平衡,结合资源化处置的污染治理项目也有可能实现效益产出.  相似文献   

7.
施用污泥堆肥对滩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堆肥中富含有机质营养成分,可改良土壤,同时要防止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可能引起的污染。为评价污泥堆肥作为土壤改良基质的可能性,本试验系统进行了上海曲阳水质净化厂污泥堆肥/滩涂土混配土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与滩涂土混配后,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得到改善;营养得到补充,肥力提高明显;混配土中未见病原菌污染问题,污泥堆肥施加比例控制在30%(干重计)以内时,也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混配土可以满足农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TRIZl理论的起源与主要内容;对中国污泥堆肥技术系统所处进化阶段进行了分析;以SACT污泥堆肥系统为例,在系统、子系统、设备等层面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得到完整功能分析模型,并论述了污泥堆肥系统的创新方法,认为创新方向应指向协同化、网络化、智能化、空间化、模块化、标准化。SACT堆肥系统采用TRIZ理论进行技术优化,可简化思路,提高效率,为工业化堆肥时代的全面到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堆肥中腐熟污泥替代外源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腐熟污泥替代木屑等外源添加剂高温好氧堆肥作了研究。通过腐熟污泥回流三次的堆肥结果显示,每次回流的堆肥温度都能在55℃以上保持5天以上,达到无害化的要求,含水率都能降到45%左右,污泥的有机物降解率相近,pH在6~9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腐熟污泥多次回流中重金属浓度有个增加的过程,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进行污泥秸秆好氧发酵容器堆肥探讨,先建立一般污泥秸秆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堆肥热量平衡模型,通过利用不同容积动态容器堆肥机,调节污泥秸秆不同配比,对模型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N-TC=896/[2.95+372(J·F+1)/Sm]可用于实际动态容器堆肥升温的粗略计算,同时在合理的碳氮比(20~35)范围,相同质量不同配比的污泥秸秆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堆肥升温差异不明显,且动态容器好氧发酵可以快速分解有机质,缩短堆肥时间,但分解不完全,陈化仍可升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污泥浓缩、污泥调理、污泥脱水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着重对主流污泥脱水技术及设备选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强调了污泥处理技术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此外还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污泥处理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污泥停留时间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停留时间不但决定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直接影响到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及活性等。由实验可知:污泥停留时间延长,可导致微生物缺乏营养,减少污泥产生量;从而导致SVI升高,污泥负荷降低。因此,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减少剩余污泥量,可以节省尿素和KH2PO4投入量,从经济上节省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3.
污泥接种量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污泥接种体积分别为25%、50%和75%的反应器有效容积情况下的污泥颗粒化特征。结果发现,25%体积的污泥接种量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成长,其颗粒化程度高、平均粒径大且粒径分布范围广,而50%和75%体积的污泥接种量只能形成少量细小的颗粒污泥。分析认为,悬浮分散污泥是颗粒化的一个较大障碍,较少的接种量能够提供较大的自由沉淀空间,使污泥能够实现重力分层,进而排除与颗粒污泥竞争底物的悬浮不沉降污泥,从而利于颗粒化。污泥颗粒化的直接影响因素不是沉淀时间而是自由沉淀空间。沉淀时间的缩短使自由沉淀空间增加,从而影响了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岩  周恭明 《环境技术》2004,22(1):39-42
针对当前污泥处理遇到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和污泥量急剧增加的矛盾。指出今后污泥处理的方向应当是以减量化为主,资源化和无害末端处置为辅;并对当前污泥减量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应用上的概述,同时对将来减量化的发展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污泥无害化处理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我国污泥处理和处置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为农田堆肥处置,这对环境保护有不良的影响。在室内进行了油田污泥固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污泥可用于制作筑路材料,以水泥、石灰、水玻璃为主要固化剂的污泥可进行填埋处理,含油污泥可制成煤球,可将含油污泥焚烧处理,可以用污泥焚烧灰制砖。这些方法都是污泥后续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炼油化工废水水量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OD、NH3-N、硫、酚、石油类等污染物,活性污泥法具有运行稳定,耐负荷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污泥沉降比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温度是影响沉降比主要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也影响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对维持曝气池稳定有重要作用,利用污泥沉降比可以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污泥浓度;通过污泥沉降比的变化可以及早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及时做出工艺运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水厂污泥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厂污泥进行沉降性能及各种因素对其沉降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以期得到关于水厂污泥处理的数据资料。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泥进入浓缩池前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能改善污泥浓缩性能;在池中减小斜板间距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浓缩池的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18.
溶解氧(DO)浓度是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啤酒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SBR工艺中DO浓度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高DO浓度(4~6.5mg/L)不会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低DO浓度能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当DO浓度降低至0.4mg/L时,SVI升高到210mL/g,会导致污泥膨胀发生。低DO浓度下污泥膨胀发生后,在较高的DO浓度条件下运行一定的周期数后,污泥膨胀能得到有效控制,使污泥沉降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消化/剩余污泥水分扩散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干燥温度、污泥厚度及其种类3个主要因素对污泥水分扩散的影响,干燥温度设为30℃、40℃和50℃,污泥厚度设为1.3 cm、2.6 cm和3.9 cm,分别考察了消化和剩余两种污泥的干燥性能。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两种污泥的有效质扩散系数,采用因次分析法建立了它们的水分扩散通量的准则关系式,通过实验研究两种污泥的水分扩散通量随干基含湿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了两种污泥的水分扩散通量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显示3.9 cm厚的消化污泥在40℃条件下的干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性与污水处理工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SCOD/TCOD作为评价稳定程度的标准,通过碱解液化的实验方法,对徐州市7个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以求污泥稳定性与污水处理工艺的关系,从而为污水处理工艺是否需要建设污泥消化池以及如何优化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系统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