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为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法律保障环境法制建设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形势下,中国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是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这一法制体系列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科学基础。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大力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扭转环保执法软弱无力局面,就成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环保目标的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针…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关系到全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公众参与不仅对做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本文试就公众参与对环境法制建设的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的形式、范围与法律保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公众参与的作用1、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疆环境与资源保互的实际,对环境问题及其政策进行了粗浅分析,以此为基础,文章对环境政策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并对实施该策略转变存在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是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完善环境监管制度转变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提出了加快实现环境监管的三个重要转变:环境管理向环境治理的转变,环境监管能力向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变和环境监管方式向环境综合监管的转变。另外,本文还对三个转变如何落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为规范的经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环境保护工作也必须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有赖于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体制上的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过去那种片面追求产值速度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粗放式发展路子,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关于体制上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把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予以了具体化和系统化,并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而关于发…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加强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仝川 《中国环境管理》1996,(5):11-13,16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时.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球”。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在其第九大部分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第二小部分的标题就是“环境和生态保护”。这标志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被…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02年11月23日~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三届一次会议。与会的中外委员与课题组长们格外关注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并就中国即将出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的6个优先领域中几个紧迫问题,委员会提出了给中国政府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摘登如下:一、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转变1.改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政府管理结构政府管理结构涵盖的问题很多,如公民社会和社区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在自我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作用,以及实施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管理》1996,(5):17-20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现有11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总人口7066万、党的十一庙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5150亿元,5年平均递增18.1%。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环保工作也得到加强。全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大力改善环境质量,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几个体制障碍问题,提出了消除这几种体制障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国家目前运行着的环境法制体系完全是依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那么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环境法制建设,怎样才能满足目前经济迅猛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呢?当前有两类环境法制问题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是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要寻求解决的方法;二是由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而环境法制建设中有一些不能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也应随之修改、完善。对此,本文将作以下六个方面的探讨。一、尽快建立基层环境违法稽查队伍  相似文献   

15.
浅析政府对环境民事诉讼不适当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纠纷在不断增加。由于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的缺陷和环境行政执法的不力,很多纠纷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于是污染受害者不得不求助于环境民事诉讼程序。然而,政府部门对这些诉讼活动的不适当干预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降低了法律、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权威性,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着重探讨了种种危害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动机和法院软弱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污染防治立法新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两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新修订或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的颁布,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70年代,我国的污染防治主要集中在点源治理上。进入80年代,我国通过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产品、产业结构等政策和措施,对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到90年代,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立了污染防治新的指导思想,即在污染防…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国将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经济体制的转换无疑会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课题,环境管理工作如何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寻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环境管理工作的可行办法已迫在眉睫,我想在这里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同大家商榷。一、树立三个观念是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管理工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青海省环境立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提出完善本省环境立法的构想,由于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对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同样不可或缺.青海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青海,环境法制工作必须加强,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通过对青海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分别从环保法体系执法与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意识等层面对环保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对将来的环境法制建设在以上几个层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旨在为青海省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70年的中国环境立法,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起步阶段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发展阶段是从1979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是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历史表明,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立法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提到工作日程,并取得一定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发现我国环境立法依然存在立法质量不高、立法体制机制不够合理、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应当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新时代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快环境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补齐生态保护立法的短板,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生态化,加强配套环境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加快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实现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两项主要法律制度,它们对防止经济建设中新污染的产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从宏观看,全国不少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非但没有明显改善,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漏网问题,它直接影响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党中央提出的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一、目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制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