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要地介绍了镶块锻模结构特点和可塑性优化设计的难点,着重介绍扩大其使用性能可塑性设计方法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锻模的基本失效形式作一分析.提出合理的选用锻模材料和热处理硬度。并探讨了提高模具寿命的合理模具设计及锻模的使用和维护。对锻造生产中.提高模具寿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此文以曲轴止推轴承盖锻件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锻件的锻造工艺过程及锻模设计要点。同时,说明了具有预锻和终锻工步的锻模设计成败的关键是预锻模膛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热变形过程,获得终锻瞬时模具工作表面的应力分布,以此为依据,用弹性有限元法分析模具强度,使用预应力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模具工作表面应力水平,达到合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脉冲电流电解加工特点分析以及应用实例,说明脉冲电流电解加工技术用于锻模型腔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锻模制造水平,满足精密锻模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150柴油发动机的水泵驱动齿轮锻件为例,对其锻造和锻模设计可能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从而说明了同一锻件的设计方案可采用多种形式,并无固定模式,要想实现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必须从锻造生产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从中确定出一种或几种最佳设计方案,相应地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7.
此文讨论了对传统的垂直可分式锻模的改进方法,以便更加适宜于部分零件的精密模锻。这种改进后的锻模利用摩擦自锁,提供锁模力,具有结构简单、强度好、锻件顶出力较小、易于清除氧化皮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万向节叉的批量生产。它对设备的要求是仅须考虑行程、吨位和精度。适宜于安装在通用机械压力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8.
用毛边槽桥部楔角不同的几种模具进行了模锻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楔角α在3°~15°范围内,随着α的增大,充满性提高,成形载荷下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转向锤臂锻件结构与工艺的改进 ,改变了该锻件的锻模结构 ,提高了该锻件的模锻工艺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VisualBasic为开发平台 ,以SOLIDWORKS为图形工具的锤上模锻CAPP系统 ,系统的使用者只需输入零件几何参数 ,即可自动进行冷、热锻件及模锻工艺的设计 ,从而彻底克服了传统模锻工艺设计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锤锻模锻件目前在我国模锻件产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模具费用(包括制造费)一般占模锻件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尽管我国模锻锤拥有量较多,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模锻件比例很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具费用太高,制造周期太长,而镶块模是降低模具费用、缩短制模周期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应用镶块模的经验,总结出镶块模的优点不仅是上述两点,而对于提高锻模寿命和锻件质量都有积极意义。另外,还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镶块模不仅适用于单型槽,更重要的是适用于多型糟,只要合理科学的设计镶块模与模压,任何批量,任何复杂形状的锻件都可采用镶块模。因此提出国内外传统的整体锤锻模完全可以由镶块模代替。并建议全国模协大力推广这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图1所示为我厂高压容器锻件之一。原材料为20号钢,原料为φ219×20的高压无缝管材,下料长度为1280mm,重量为 125.64kg。两端各用一火,分别在空气锤上缩径摔制而成。图2是锻件的成型模,在分模上,沿模膛的两侧,开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开式模锻变形过程的理论分析,论述了几种主要工艺参数对锻模寿命的影响,提出了降低锻模机械负荷提高锻模寿命的主要工艺措施.实践证明,这些工艺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旧2种折弯机组合上模从工艺结构、受力分析、设计要点及调节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合理的上模结构——偏心销式分段有量度调节结构的折弯机组合上模.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无缝钢管冲孔 拔伸工艺 ,分析了钢管锻件产生偏心的原因 ,并从工艺和模具结构方面探讨了防治钢管产生偏心的措施 ,可为生产无缝钢管及其他孔径要求较高的长筒形零件的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带偏置唇缘零件比较简单的二级脱模方法.四型腔注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运动可靠,注射出来的塑件质量好、效率高,不需要任何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17.
连续包覆型腔几何形状复杂,材料在型腔内为三维变形过程,利用一般的解析方法很难得到型腔内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法对连续包覆型腔内材料的变形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型腔内的三维应力、应变分布,为包覆型腔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捷联惯导减振系统的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耦合振动对捷联减振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惯导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通过扫频试验对比有无偏心情况下的响应。结果安装中心与弹性中心的不重合是导致线振动和角振动耦合的原因。结论对工程中减振器的安装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尽量保证弹性主轴与惯性主轴重合,避免偏心;增大安装半径,提高角振动与线振动频率比值;增加轴套等定位设备,增加寿命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装置检修现场立体交叉作业不可避免,高空落物造成物体打击的可能性较大,戴上一顶安全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不被伤害,可是,到现场一转,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光着脑袋在装置区穿行或作业,难道他们的脑袋就比常人的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面向卫星产品型谱的通用式包装箱设计势在必行。如何确定和选用一种适应于不同载荷特性的减振方案,成为航天器运输减振设计的关键点和技术难点。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目标产品的尺寸接口和质量特性,对卫星不同舱段运输工况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和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3种卫星舱体、4种运输状态通用的包装箱减振分系统,并对装载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系统一阶垂向频率不高于5.8 Hz。结论运输试验数据表明新型减振系统对航天产品的减振效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