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十六届五次全会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中只提出两个量化指标:一个是人均万元GDP翻一番;另一个就是万元GDP能耗要比"十五"末降20%.根据本市实际,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不仅要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好滨海新区,全市GDP能耗还要达到降低15%的目标.天津将如何破解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和环境两大制约难题,为此采访了天津市经济委员会贾泓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泰州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环评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规划实施中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的支撑能力,明确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及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力求把区域经济建设等发展规模,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正>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即将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预计,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400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综合考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后于日前提出了"区域限批"政策.这是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有效途径,也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十一五"降耗减排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深度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准确把握承载力变化趋势,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3个子系统中选取18个指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3年的承载力和3个子系统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选择和识别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5年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略微下降,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子系统发展力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99524,几乎达到最优承载力水平;资源承载子系统承载力水平波动起伏,但总体变化幅度小,基本呈"V"型曲线;环境承载子系统(除2009年外)承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0.98106;其中,经济子系统发展力和环境承载子系统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整个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发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4个指标是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0.8%,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这一高一低两条增长曲线是天津"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低能耗、高增长科学发展之路的最好注脚."十二五"期间,天津将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上"三管齐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社会承受的良性互动,节能降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7.
基于IPAT模型的苏州市环境压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苏州市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就多种经济、环境发展情景下,定量分析苏州市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在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5.4%和12.0%的情景下,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年下降率分别为18.0%和15.0%时,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削减目标,但资源效率分别需要提高1.2和1.0倍,实现削减目标的压力很大;应采取提高环境效率、控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速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以缓解苏州市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为基础.投资需求与构成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境保护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向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要改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实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以加大投入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广东省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肇庆市,在当前承接珠三角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情况下,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
<正>粗放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反过来,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又对人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实力和恢复力带来巨大风险。数据显示,中国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占到GDP的3%-6%,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中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结构都面临环境承载的瓶颈期,步入了"绿色"转型的阶段。因此,绿色发展成为中国改善目前环境和经济矛盾的主要发展方式,而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07,(23):47-48
杭州市2007年7月因城镇环境保护成绩显著,荣获"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城镇管理)奖".面对新的环保形势和任务,杭州在荣誉面前不停步,最近又出台了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意见,把落实"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目标,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举措.提出到2010年,全市COD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5%,使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循环经济试点进入评判阶段,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判体系尤为重要.在评述现有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发展内涵,提出了“目标-结构-响应”3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案例研究表明,1996—2008年国家试点城市——邯郸市资源生产力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达7.3%,而同期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年均下降率达4.5%;生产函数计量结果表明,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2004年的34%降至2005─2008年的21%.说明邯郸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输入和环境排放显著脱钩,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结构和响应层面的指标证明了目标层面上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市,是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安徽"战略部署的一个战略步骤.阜阳市选择生态市建设,作为统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发展的纳瓴性战略,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叶扬 《环境保护》2011,(2):68-70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既面临自身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也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长江中下游环境安全的重任."十一五"期间,四川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环境质量连年好转,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公众关注环境、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徐鸣 《环境保护》2012,(1):33-34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和部署,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把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作为一个彼此影响又彼此联系的整体,实施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80年代初,国家又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作为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在基本国策指导下,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蕾 《环境保护》2007,(5):48-5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4大类指标的30项必考指标和2项参考指标.指标更加具体、切合实际;管理更加细致、规范明晰;效果更加明显、顺应民心,充分体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钟武 《环境保护》2007,(4A):13-18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中共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思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重要的正是它们之间在数量上的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1,(23):20-25
环境法治对于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这一点,人们已形成共识.当下,认真回顾"十一五"时期的环境法治历程,对于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环境法治的新局面,意义重大."十一五"时期环境法治回顾"十一五"时期的环境立法"十一五"时期环境立法梳理"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环境立法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这个时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营口市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在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力推低碳经济建设,实施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即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城市",打造绿色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