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2.
杨启佳 《安全》1996,17(5):35-36
人的不安全行为再分析与对策杨启佳(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山矿)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失误是事故致因的三个要素。而人(指操作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事故的触发因素。我矿建矿30多年来发生的3977起工伤事故进行归类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3.
浅谈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4.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安全评价中,人因失误特别是事故后人因失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而言,事故前人因失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通过对大量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和运行事件报告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事故前人因失误对系统安全的显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在核电站开展事故前人因(失误)分析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系统熟悉,定性分析,筛选,定量计算,与故障树的集成,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形成分析档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6.
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这三个方面,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侧重于物的研究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重视程度不够。搞好安全管理,人的因素很重要,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通过事故致因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人的行为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利用激励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施工生产由人进行控制操作,人的行为规范与否,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因此,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也可作为险性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9.
阮勇 《安全与健康》2005,(5S):30-32
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即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人身、设备以及系统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从多年的事故教训中,我们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生产安全管理之中.重视人的因素.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人因失误的机理、分类和特点等方面,对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间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应从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人机系统设计等方面预防人因失误,从建立和维持操作者对安全工作的兴趣、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以煤矿斜井提升事故为例,说明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的判定原则和方法,从而为预防、控制人因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一个时期人们安全理念的集中反映。它涉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及谁应该对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等重大问题。从早期的事故频发倾向论到新近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伴随着人们安全理念的不断变化,防止事故从着重对人的选择、教育和管理转向强调机械设备、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防止事故的责任从劳动者转向设计者、管理者,从个人转向政府。  相似文献   

13.
顾斌 《劳动保护》2005,(7):42-43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发现,有94.3%的事故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表明:有94.3%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导致的事故,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人因失误,找出导致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运用4M屏障理论,找出失效屏障并提出修补的方法。发电企业应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和规范安全生产活动,充分运用防人因失误工具,在事件发生前防止人因失误的发生。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减少人因失误工具,包括明星自检、质疑的态度、3向交流、遵守程序、监护、独立验证、工前会、不确定时暂停、工作交接、他检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减少人因失误工具,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人机安全状况、强化安全管理,构建基于4M屏障理论的多重预防体系,可以有效斩断事故链或堵塞屏障漏洞,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展望未来,构建卓越安全文化是实现被动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的核心逻辑,通过提升全员的安全观念、意识、思想、态度、知识、技能,从而实现全员在安全工作中的高度自觉和自律。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故总是事出有因,这个"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的漏洞,是企业没有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管理的体现,并且通过企业管理完全可以消除这个"因",也就是说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员工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是完全可预防的."卓越安全解决方案"正是针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化企业全面的安全管理,在根本上预...  相似文献   

17.
事故轨迹交叉论足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的运动轨迹交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玑,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昭曙 《安全》2009,30(12):36-38
近年来,辽宁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相继发生多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分析火灾爆炸事故的致因,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极为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业的特点,事故发生率较高,世界各国均如此。去年上半年,全省建筑业行业发生事故46起,死亡48人。南京市市政工程建设行业也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研究探索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规范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兵吉 《劳动保护》1994,(11):36-37
改善环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刘兵吉行为学认为,行为安全与本质安全是安全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安全的机制成因,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和部队安全训练的重要前提。事故致因论证明,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