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国的辽阔天空突然出现似雾非雾的气体,蔓延南北,飘荡东西,竟覆盖了几十个大小城市,搞得昏天黑地,刺鼻呛喉,亿万民众苦不堪言。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所属气象部门已开始向民众报告PM2.5浓度(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用的是汉语"雾霾"一词。雾是常见气象,即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一般遇到晴日强光便逐渐消失。但霾就大不同了,它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竟可遮天蔽日,弥漫好几天。难怪市民们惶恐不安,纷纷在室内安装昂贵的空气净化器,出门则戴上价格不菲的专用口罩。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  相似文献   

3.
正"太可怕了,中央气象台又发雾和霾预警了,这都整个有一周时间了。""看了预报,京津冀又有霾了!""现在怎么好多地方都在发霾预报?"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霾"伏,霾预报预警信息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许多人都很好奇或并不知道雾、霾预报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黄家鑫 《民防苑》2009,(6):32-34
梅雨 每年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霾多雨天气。此时,正值江淮梅子熟透、梅林飘香时节,却逢连绵阴雨,人们就说其为“黄梅雨”或“梅雨”。因为连续阴雨,物品极易发霉,故又称为“霉雨”。我国有“梅雨”的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晋,后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9,(10)
继《上海市大型宴席食品安全操作指南》发布后,此次发布的《上海市旅游团餐食品安全操作指南》要求科学设计菜谱。首先,菜肴品种要适量,防止菜肴烧煮不  相似文献   

6.
为规范地震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地震应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7.
高峰 《防灾博览》2010,(6):56-59
<正>是雾还是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我国部分地区也将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霾称为灰霾,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称霾为烟霞。如果出门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就是雾。但是如果没有湿润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报道震灾的报刊约是明时朝廷的《邸报》。《邸报》是传知皇帝谕旨和官员奏议等朝政文书的抄本,所以也称《邸抄》或《邸钞》,始创年代已不可考。清代称其《北京邸报》或简称《京报》,最晚存雍正朝(1723—1735年)已近似“日报”,所以也称“日抄”,后由报馆商人经营。 关于《邸报》的款式、内容、发行,耶稣会传教士龚当信神父在1725年12月—1727年12月间,自广州发往欧洲的几封信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述。他写道:“《邸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洛杉矶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治霾"离不开各级政府制定的具有延续性的清洁空气政策、设立强有力的负责清洁空气政策监测和执行的专门行政机构、研发先进的控制固定和移动气体排放的技术以及公众的持续参与。要把雾霾真正关进笼子里绝非易事,治理空气污染是一场短时间无法结束的战斗。面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不时发生,恐怖分子制造的阴霾依然存在,许多悲惨的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还在我们的心头萦绕。安全形势的严峻,让各国安全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压力随之加大,一些可能减轻军方和警方压力的安保新技术也随之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