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岛市近岸海域不同功能海区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7年11月在胶州湾、崂山近岸海域和青岛市文昌鱼保护区共采集了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生源要素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生物硅(BSi)的含量。青岛近岸海域TOC、TN、TP和BSi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43%、0.02%~0.13%、0.06%~0.15%和0.26%~0.60%。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较高,崂山近岸海域TOC较高,而文昌鱼保护区BSi含量较高。此外,胶州湾沉积物中BSi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海域硅藻生产力的下降。根据沉积物中TOC/TN摩尔比,崂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为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而胶州湾和文昌鱼保护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海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未受到污染,而TN和TP则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深水表层沉积物采样器采集海河干流8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不同粒径表层沉积物的总磷(TP)、总铁(TFe)和有机质(OM)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TP与TFe和OM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除光华桥断面分布较均匀外,其余各断面主要以砂粒(>54%)为主;沉积物的TP含量为29.00~78.99 μmol/g,TFe含量为595.67~719.91 μmol/g,w(OM)为3.77%~8.79%;同一断面不同粉砂粒之间的TP,TFe和OM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断面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1).TP与OM和TFe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金刚桥、外环河桥与中心桥外,其余断面的TP与TFe和OM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峡库区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钾(K)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水平,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条支流pH值平均值(7.91±0.53),按照支流沿程分布,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回水断面和断面营养盐含量较高。仅澎溪河(PX)上游断面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较高,按沿程逐渐降低,到支流回水末端又呈升高趋势。7条支流均未出现有机污染,但受到有机氮污染胁迫;除OM外,25个断面的营养盐(TN、TP)含量基本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发布的沉积物中能引起水环境生态风险效应的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沉积物已受到污染,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以承受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近郊汉石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再生水补水对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通过采集湿地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揭示了湿地沉积物中OM、TN、TP水平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汉石桥湿地沉积物中OM、TN、TP含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三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0.65,4.72,,0.96 g/kg;在水平空间分布上,OM和TN表现出一致的分布特征,均为上游含量低、中游和下游含量高,TP含量在不同区域间无显著差异;在垂直空间分布上,表层0~10 cm沉积物中OM、TN、TP含量最高,呈现随剖面深度增加含量先降低后逐渐稳定的趋势;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湿地表层沉积物中OM、TN、TP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1);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汉石桥湿地沉积物整体上呈中-重度污染。再生水补给加剧了湿地沉积物中氮、磷元素的富集,湿地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受补水中残存污染物浓度、水动力条件和湿地地形结构的影响,在水流速度缓慢、滞水区域,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明显升高,再生水补给是湿地富营养化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滇中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克里金插值法与端元模型,研究了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因素,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表层沉积物OM、TN、TP平均含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域内土地利用和湖泊水动力情况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同时,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OM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而TN、TP污染较为严重。此研究结果将为杞麓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书锦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张超 《环境科学》2016,37(12):4615-4625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干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734、1.453和1.255g·kg~(-1),TP平均值分别1.085、1.034和0.992 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9.051、47.730和42.133 g·kg~(-1);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948和0.895 g·kg~(-1),TP平均值分别0.599、0.523和0.519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3.098、46.897和43.395 g·kg~(-1);干、湿季各指标含量垂向分布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富集明显;三层沉积物各指标含量均为干季高于湿季,且除OM外,TN和TP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2单因子指数(PI)、有机氮指数(ON)和有机指数(OI)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干季沉积物氮磷属于重度污染,有机质属于中度污染;湿季沉积物氮和有机质均为中度污染,磷为轻度污染;总体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污染水平为干季高于湿季,且干、湿季各污染指数均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表层污染最为严重.3干、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污染来源存在差异,干季以外源为主,湿季以内源为主;干季沉积物营养盐潜在释放风险较湿季大,且以表层释放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库调水前后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旨在探明中线工程调水前后(2011~2016年)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风险,对丹江口水库5个典型生态位点表层沉积物中p H值、有机质(OM)、总磷(TP)、总氮(TN)及铬(Cr)、锰(Mn)、铜(Cu)、锌(Zn)、镉(Cd)和铅(Pb)这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加拿大淡水水生环境沉积物质量指导值(CCME)为标准来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中OM、TP和TN含量分别为25.85、0.57和1.34 g·kg~(-1);Cr、Mn、Cu、Zn、Cd和Pb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57.96、521.78、13.91、195.74、0.37和12.92 mg·kg~(-1),6种重金属的含量除Zn和Cd处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TN、Mn和Zn在调水后呈上升趋势,TP及其余重金属元素在调水后呈下降趋势.除p H值外,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所测重金属含量在生态空间上分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沉积物中OM除与TN和Pb呈负相关外,与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d、Cu和Pb均不会对生物产生不良效应;OM、TN、Cr和Zn为低生态风险;TP介于无生态风险与低生态风险之间;但库心和黑鸡嘴点位Cr、Zn和TN在部分时间有较高生态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北运河沙河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溯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沙河水库表层(0~2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氮、磷、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排污口附近和水库典型区域沉积物中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和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荧光光谱特征、分子量分布特征(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研究了点源污染对沙河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氨氮(NH~+_4-N)、磷酸盐(PO■-P)平均浓度及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含量依次为(52.13±40.32)、(1.75±1.88) mg·L~(-1)与(2853.81±1501.93)、(1496.00±454.06) mg·kg~(-1).库区沉积物中TN、TP含量由库上游((1898.00±1047.54)、(1264.00±104.61) mg·kg~(-1))经库心区((2996.67±1405.13)、(1340.00±332.47) mg·kg~(-1))至库下游((4500.00±920.00)、(1750.00±10.00) mg·kg~(-1))依次增高.沉积物C/N比分析表明,点源污染区与库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于陆源与自生生物源的混合源.而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量分布的分析表明,点源污染区与库区沉积物中DOM的组成特性具有一致性,且主要来源于自生生物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营养盐(TN、TP)与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点源污染区沉积物中高的营养盐、有机质含量是库区污染物累积的潜在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5月在渤海中部海域采集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含水率(MC)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有机质物源的贡献以及海域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分别为TOC(0.21%~1.43%)、TN(0.01%~0.12%)、TP(0.01%~0.04%)、BSi(0.08%~0.46%)、OM(1.43%~9.42%)、MC(18.24%~47.70%),TOC、TN、TP、OM和MC分布特征相近,总体呈现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BSi则在渤海中部含量较高。TOC、TN摩尔比值显示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陆源和海源混合输入,以陆源输入为主;而TOC/BSi说明硅藻对渤海中东部海域总初级生产力贡献较大。沉积物质量评价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海域沉积物中TOC和TN含量超过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的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采集了该湖具有代表性的9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其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结果表明,OM浓度为1.48%~4.22%,平均值为2.06%;TN浓度为382~2 217 mg/kg,平均值为1 340 mg/kg;TP浓度为142~716 mg/kg,平均值为294 mg/kg。与国内其他湖泊(水库)相比,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OM和TN浓度处于中等水平,其内源负荷不容忽视;OM和TN浓度的空间分布相似,总体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TP浓度总体表现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C/N为6.1~14.8,平均值为10.2。从生物沉积角度而言,洞庭湖表层沉积物OM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湖体沉积物环境状况较好,整体处于较清洁至尚清洁范畴。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遥感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ODIS遥感数据为驱动,采用以遥感像元为基本模拟单元的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msing)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分析了2016年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海河流域172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海河流域总氮(TN)排放量为13.62万t,入河量为2.53万t;总磷(TP)排放量为8152t,入河量为1597t;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氮磷面源污染较重,其中河北省片区氮磷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最大;农田径流型是海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类型,其次城镇径流影响也较大;筛选出海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27和131个,面积占比分别为84.2%和87.0%.  相似文献   

12.
pH和盐度对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磷(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敏  文威  孙淑娟  黄岁樑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616-2622
采用等温吸附解吸方法,研究大范围pH(2~12)和盐度(2‰~32‰)对海河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磷的影响,并与分级提取技术得到的海河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钙磷(Ca-P)和难溶态磷(Re-P)为海河表层沉积物磷的主要形态.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符合修正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0).海河沉积物(8个典型断面)对磷的理论吸附量较大,说明在今后上覆水含磷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仍能吸附大量的磷污染物.在海河水磷污染较轻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磷将释放并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pH对磷的吸附影响呈“U”型,且随着pH增大,磷的解吸量也增大,这是由于OH-交换能力的增强所致;盐度增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10‰~15‰之间有反复,并且随着盐度增大,磷的解吸量也下降.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湾诸河口底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6月实地采集了环渤海湾诸河口 19处土样 ,进行了汞、铜、锌、铅、砷、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分析 ,发现环渤海湾诸河口底泥中基本无重金属 (及砷 )污染 ,但与历史资料相比 ,近年来重金属含量普遍增加 ,特别是铅和锌含量增加幅度较大 .大多数河口底泥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较高 ,尤其是海河口附近的河口总氮和总磷含量高达 0 14%和 0 0 9%,通过与水体的交换 ,将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  相似文献   

14.
污染物入海总量准确测算对于厘清污染源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天津市陆域和海域两个氮、磷入海通道,系统开展污染源调查和入海总量核算研究。针对陆域氮、磷入海量,研究建立一套基于入海系数的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方法,即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一套陆域氮、磷入海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陆域氮、磷污染物入海量。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分析比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估算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近岸海域总氮年均入海量为14490吨,总磷年均入海量为768吨,陆域氮、磷输入量占绝对优势。天津近岸海域氮、磷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永定新河、蓟运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和畜禽养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eRS模型的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nsing)模型对海河流域面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结合地表水质评价标准,构建了面源污染潜在风险分级方法,评估了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污染量上,海河流域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量(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分别为429.2、25.7、288.3和1017.0 kg ·km-2,入河量分别为2.5万t、1597.2 t、1.7万t和6.6万t;污染类型上,农田径流是海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型(TN、TP和NH4+-N)面源污染源,对于COD指标,城镇生活是首要污染类型,其次为畜禽养殖;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面源污染负荷较高,此区域也是该流域面源污染高风险集中分布区,氮磷型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域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化学需氧量型则较为零散;海河流域有36%以上的区域存在氮磷型面源污染风险,有2.94%的区域存在化学需氧量型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its release in the sediments of Haihe River,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amounts and forms of phosphorus (P)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Haihe River, Tianjin, North China, were examined using a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ive fractions of sedimentary P, including loosely sorbed P (NH4Cl-P), redox-sensitive P (BD-P), metal oxide bound P (NaOH-P), calcium bound P (HCl-P), and residual P (Res-P) (organic and refractory P), were separately qua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di erent P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varied greatly. The total P (TP) contents ranged from 968 to 2017 mg/kg. Phosphorus contents in NH4Cl-P, BD-P, NaOH-P, and HCl-P ranged from 6.7 to 26.6 mg/kg, 54.5 to 90.2 mg/kg, 185.2 to 382.5 mg/kg, and 252.3 to 425.5 mg/kg, respectively, which represented 1.2%–3.2%, 7.7%–13%, 33.3%–48.9%, and 36.2%–54.2% of the sedimentary inorganic P, respectively. For all the sediment samples, the rank order of P-fractions was Res-P > HCl-P > NaOH-P > BD-P > NH4Cl-P. The high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s of P released from the sediments and those in the NH4Cl-P and BD-P fractions, indicated that NH4Cl-P and BD-P were the main fractions that can release P easily.  相似文献   

17.
在夏季对海河与渤海湾表层水中溶解态的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河和渤海湾表层水中PCBs、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分别为0.06~3.11 μg/L、0.05~1.07 μg/L和0.01~0.15 μg/L.海河干流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排放等陆源输入可能是渤海湾中PCBs和OCPs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该地区PCBs与水中的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具有一定的正相关.与国内外类似水体相比,海河中PCBs和OCPs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而渤海湾则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区典型景观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8,他引:10  
为掌握合肥市环城河水系水环境状况,于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城区选取6个典型景观水体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和叶绿素浓度,开展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①各水体氮、磷污染较为严重,TN和TP月平均浓度均远超过国际认可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②南淝河、黑池坝和雨花塘水体氮浓度表现出显著的逐月变化性,南淝河水体TP和PO3-4-P一直在较高浓度状态下波动,而银河公园水体则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③雨花塘与黑池坝水体TN/TP比平均值分别为104.7和158.3,包河公园、银河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南淝河水体分别为16.8、18.7、6.4和16.8,表明雨花塘、黑池坝水体处于磷限制性状态,逍遥津公园为氮限制性状态;④聚类分析将6个景观水体聚为两大类,即污染严重的黑池坝和南淝河归为一类,其余4个相对封闭的水体为另一类;⑤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水体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银河公园>黑池坝>南淝河>逍遥津公园>雨花塘>包河公园.  相似文献   

19.
海河沉积物中磷释放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海河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与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关系及好氧/厌氧条件,pH,温度,外源磷含量,微生物活动等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是影响海河沉积物中磷释放量的主要因素;厌氧条件下,磷从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量远高于好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略高于中性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当上覆水磷含量较高时,沉积物中的磷呈“负释放"状态. 研究还显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含量与沉积物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可交换态磷(NH4Cl-P)和可还原态磷(BD-P)含量与沉积物磷的释放量高度相关(R2分别为0.99和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