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再生砖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骨料GRC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再生混凝土骨料对GRC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GRC的强度随废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先增长后下降,当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可达到或超过天然砂GRC的力学性能;当粉煤灰取代水泥10%,同时硅灰取代水泥10%,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UNITANK工艺特性及其基于ASM2D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NITANK采用A/O工艺的空间结构,利用SBR工艺的控制策略,但也有其独特的性质。混掺现象对于UNITANK运行产生明显影响,建立UNITANK工艺模型必须考虑混掺,并将各个反应池建立不同的模型以反映这种现象;ASM2D与UNITANK工艺模型结合较好模拟了UNITANK运行的动态变化,对于控制和改造UNITANK工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亚称 《环境》2005,(Z1):23
GRC构件装饰是古典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流派的结合.近年来,一些比较高档的建筑外装饰喜欢采用这种风格独特,外观优美、典雅的GRC构件.这不仅美化了市容、美化了居住环境和人们的视觉环境.GRC水泥欧式构件的种类很多,有外墙饰线、罗马柱、斗拱、花瓶、花盆、栏杆、花杯、窗框线等.GRC构件是一种玻璃纤维网和高标号低碱水泥生产制作而成的水泥薄壁构件.同水泥亲和性好,并且安装稳固,易于修补.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浙江省1597处3A级景区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点密度分析,结合ArcGIS 10.6、地理探测器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探讨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子,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思路:(1)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聚集性显著,空间结构呈“万”字形。(2)各地级市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趋低海拔、趋平原、趋阳坡、趋河流、趋干线、趋中心地等分布规律。(3)3A级景区村庄数与高程、坡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呈负相关,距水域分布5 km范围、地级市40 km范围、区县15 km范围、重要道路干线4 km范围、高级别景区20 km范围内具有显著的聚集性与辐射性。(4)自然因子是影响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的先决性因子,人文因子是村庄转型的牵引性因子。(5)3A级景区村庄优化可进一步以点促面,促成多核心放射结构和核聚—扩散结构、以线为轴,优化聚集—汇流结构、以面化点,优化同异互动结构。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间分析中常用采样方法及其对空间结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几种采样方法在不同的采样密度下分别在两套模拟数据集上进行模拟采样,并以实验半变异函数为结构分析工具探讨了采样方案对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的空间结构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采样密度与采样方法的选取都对空间结构的表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管晶  焦华富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836-2852
以淮北市为例,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扩张指数、相对变化率等方法,研究1985年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00年,城市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形成了“城·矿·乡”三元结构;2000—2010年,城市主城区中心性逐渐凸显,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中心—外围”结构;2010年至今,城市转型发展速度加快,主城区向郊区扩散,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圈层结构。(2)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本质是由分散到集聚、由分离到一体的过程。(3)矿城管理体制、城乡产业结构、市域交通网络和政策制度四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     
变异函数为结构分析工具探讨了采样方案对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的空间结构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采样密度与采样方法的选取都对空间结构的表达有显著影响。采样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采样密度的减小即样本量的减小,实验半变异函数对空间结构信息表现的精确度下降。对不同的采样方法其精确度的下降有不同表现。此外,采样方法在空间结构的合理表达上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涉及的6种采样方法各有优劣,在空间结构表达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图4表l参llX830 .12(X)(X) 3132应用BP神经网络实现环境监测的优化布点/彭荔红(厦门大学环境科研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黔中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量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林分的空间结构可为研究森林现状与生长发育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林分的动态过程监测和指导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了黔中普定县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2hm~2森林固定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天龙山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别为0.737、0.498和0.516,表明林分中林木种间处于高度混交状态,树木胸径的大小分化程度差异较小,并且树木处于轻度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抗碱玻璃纤维增强低碱水泥复合材料——GRC材料制成的新型沼气池,于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湖北省襄樊市通过技术鉴定.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五十余人鉴定结果表明,GRC型沼气的抗渗性、气密性等性能指标达到了水压式沼气国家标准.池型设计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空气流通等微环境,必然对PM2.5分布和扩散产生影响,研究两者关系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建筑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体系,采用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济南市中心城区PM2.5浓度的空间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基于全域和不同高程视角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对PM2.5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DEM平均值、建筑绝对高度平均值、户外活动面积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建筑绝对高度最大值、建筑基底面积总和、建筑密度、占空比、建筑体积总和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是影响PM2.5分布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布局时应重点考虑。2)不同高程和时间范围,PM2.5分布存在时空差异。PM2.5浓度越高,城市空间结构指标对其浓度分布的影响越明显。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越大,PM2.5浓度与各城市结构指标相关性越弱。3)地形高程是影响PM2.5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平均高程增加,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与PM2.5浓度呈显著相关的月份数量增加,且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技》2010,23(4):I0003-I0003
徐州九鼎钢结构有限公司(徐州长字钢结构网架厂)座落于江苏徐州市火花张庄工业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专业从事钢结构、网架生产和加工的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13.
协调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擎宇  杨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8):1581-1592
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识别城镇化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结构和内在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协调水平提高,城市群内部的高协调城市逐渐显现出以上海为核心的“Z型”分布态势,低协调城市则稳定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范围;(2)根据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关联强度划分长三角城市群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的加权平均中心度和联系密度增大后,上海极化效应更加明显;(3)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从在空间距离影响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变形为在时间距离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结构;(4)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三者协调水平的变化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相较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加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协调视角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优化政策,有助于中国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标准鲸鱼优化算法收敛精度低和易早熟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小世界邻域结构的混合鲸鱼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小世界网络作为种群的空间结构,在围猎捕食和气泡网攻击阶段,设计了一种混合引导策略来协调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此外,为了能够找到更多局部最优解,提出了基于边界信息的小概率局部维度变异策略。基于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表明,与标准鲸鱼优化算法和其他性能优异的改进算法相比,具有小世界邻域结构的混合鲸鱼优化算法在收敛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郝丽莎  赵媛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817-1826
石油资源横向流动是以源地、汇地、中转交流地及其间的运输通道为构架的资源空间运移系统,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为解决现有的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研究中,研究对象及其内涵各异,且相互不成体系的问题,论文以石油资源横向流动为例,借鉴哈格特的空间结构认知模式,将石油资源流动的空间结构系统地解析为流动节点、流动关系、通道网络和流场四大要素,并分别对其空间内涵、特征、意义以及研究重点与相应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其对于资源流动机制与流动优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石油资源流动空间结构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严密,并可为其他资源的流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孟  李凤英  刁一伟  吴丹 《环境科学》2014,35(4):1586-1596
我国城市土壤仍存在Pb的严重富集,准确地评价土壤Pb污染水平和范围是进行科学的土壤Pb污染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城市土壤Pb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强且结构复杂,现有的大多数研究在单一空间尺度上开展,不足以全面揭示空间结构特征,不利于促进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因此,探寻一种能够全面揭示城市土壤Pb含量的空间结构信息的方法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造成城市土壤Pb含量高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污染源的多样性、污染过程的层次性,以及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城市土壤Pb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由3个空间层次嵌套而成的等级结构.在此概念性的空间结构之上提出一个基于地统计学理论、以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核心的方法框架,可以将城市土壤Pb含量的空间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全局趋势、具有空间自相关的随机变异以及异常高值点.最后,提出完善城市土壤Pb含量空间变异多尺度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更加高效的空间抽样策略;确定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右岸一级支流磨刀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影像和地形图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进行流域结构分级,并通过对各级溪流的河流属性、空间结构、生态特征等的分析,就流域结构分析在磨刀溪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对二者的综合分析可更好地考察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特点。基于分形理论,在总体与部分两个层次上对2004-2012年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空间结构合理优化及空间形态稳定性提高相关对策。研究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和形态分形特征显著。全区尺度上,聚集维数、关联维数随时间变化而减小,形态维数值持续增大,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呈聚集发展态势,空间结构自组织不断优化,但形状特征日趋复杂,稳定性降低;分乡镇尺度上,部分乡镇存在空间结构松散、关联性较弱等问题。未来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居民点体系内各要素关联度,促进空间结构优化;并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降低土地利用空间发展的随意性。研究可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空间关系和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保护地治理的基础,美国大黄石生态系统(简称“大黄石”)是多种单元协调共生的保护地集群典范。经过150多年4个时期的建设,大黄石保护地单元空间关系中的边界重叠问题逐步解决,外部相依和内部嵌套相继建立,在更大范围形成土地利用共生圈层和景观尺度的空间相依关系;保护地集群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核心、国家森林为主体、其他类型保护地填补空缺的空间结构;“基础—路径—目标”框架可以解释该结构的形成原因,土地权属、政府治理及资源保护利用是保护地集群形成的物质基础、发展路径及建设目标。对中国的启示:空间管控要关注保护地单元的空间关系和保护地集群的空间结构;政府治理要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全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 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各组分浓度均存在中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 .多环芳烃浓度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大气运移和土壤TOC含量可能是影响土壤多环芳烃浓度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