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提供生物稳定饮用水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由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而成的 7种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 AOC)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 :生物陶粒预处理对 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达到 45%左右 ,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 ,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 58.4% ;常规处理对 AOC的去除非常有限 ,去除率平均在 2 0 %左右 ;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 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 %左右 ,如和臭氧氧化连用 ,去除效果能提高到 50 %以上 ;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到 86% .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 .  相似文献   

2.
臭氧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果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研究由臭氧氧化、生物处理、常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组成的臭氧组合工艺以及各单元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由于预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 ,减小了有机物的分子量 ,增加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从而强化了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 .整个工艺对有机物的控制能力很好 ,UV2 54、DOC、BDOC、AOC、THMFP和 HAAF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5.1%、92.5%、98.4%、85.8%、63.1 %和 89.1% .预臭氧-生物陶粒的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常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不尽相同 ,后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达到了 60 %左右 .  相似文献   

3.
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超  张晓健  朱玲侠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2):2722-2726
为实现在控制藻类的同时减少副产物生成量,比较了预氧化+常规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2类共7种组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藻类是重要的前体物,在本试验原水中,藻类贡献了20%左右的卤乙酸和三卤甲烷前体物.气浮工艺是高藻期除藻的核心工艺,同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臭氧、高锰酸钾也有很好的杀藻效果和前体物去除效果.采用臭氧或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组合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顺序氯化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减少卤乙酸生成量42.0%~45.9%,减少三卤甲烷生成量22.5%~71.4%.  相似文献   

4.
机碳(AOc)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生物陶粒预处理对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达到45%左右,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58.4%;常规处理对AOC的去除非常有限,去除率平均在20%左右;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左右,如和臭氧氧化连用,去除效果提高到50%以上;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达到86%。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图l表2参6X33…  相似文献   

5.
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研究表明 ,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能有效去除CODMn和UV2 54,而臭氧的投加能有效提高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和UV2. 54 的去除效果。组合工艺各单元都能有效地去除藻类、Chla和三氯甲烷前体物。陶粒生物滤池对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投加臭氧时深度处理工艺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会变差。在整个试验期间 ,组合工艺最终出水亚硝酸盐氮浓度低于 0 . 0 0 3mg L ,有时甚至低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高初始溴离子浓度水平和臭氧接触程度(Ct值)促使更多BrOx-生成.在相同Ct值条件下,升高臭氧投加浓度可使溴酸盐生成量增高200%左右.以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夹江下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不会产生溴酸盐超标风险.生物活性炭(BAC)对于溴酸盐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时,工艺中应着重注意控制溴酸盐在臭氧化过程中的生成而非依靠后续生物活性炭将其去除.  相似文献   

8.
炼油厂污水回用处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炼油厂外排污水采用悬浮载体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主要污染物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总出水清澈、无色,可以满足多种回用要求。分析表明,大部分还原性污染物通过生物深度处理而去除,而微量有机物主要由臭氧生物活性炭去除。工艺系统具有除污染效率高、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净水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现场中试装置,系统比较了预处理单元、常规处理单元及深度处理单元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和AOC的生成和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活性炭过滤对CODMn的去除率仅能达到30%,无法有效保证出水水质要求,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可以很好地满足水质标准,去除率可达50%以上.以控制生物稳定性为目的时,氧化剂的投加会增加AOC和BDOC浓度,降低生物稳定性.不投加氧化剂,直接采用常规工艺+普通活性炭过滤可将出水AOC含量控制在50μg/L以下.但要实现对CODMn和生物稳定性的同时控制,常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工艺组合是本研究中的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0.
滇池水中有机物去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水处理工艺,加氯消毒副产物多,饮水中有机卤代物对健康不利。通过臭氧、活性炭及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实验对以滇池水为源水的饮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有一定效果。根据这一生产性试验,本文讨论了滇池水深度处理结果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风景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污水生态处理、中水回用以及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这一领先技术在风景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世博园污水的排放特性、组合工艺的组成及工程建设内容,并提出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几大特点及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吕锡武 《环境科技》2004,17(2):41-42,45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遭到有机物和环境激素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水处理工艺成为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深度水处理工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用GC/MS仪分析了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水质净化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阐明了微污染水处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强化传统处理工艺、预处理技术、深化处理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用GC/MS分析仪对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陶粒滤池对有机物总量(峰面积)的去除率为83%,有效威小了后续单元的负担,O3/GAC单元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53.4%,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16.
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及其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耀杰  李平  朱凡  罗丹 《环境工程》2005,23(3):10-14
通过对现有各种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归纳整理,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传统工艺及其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膜分离技术与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集成与组合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指出了污水回用工艺的优化组合与集成对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净化水厂的运行效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省前郭炼油厂生产区及其居民区的优质饮用水净化水厂采用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传统水处理厂由混凝、絮凝、沉淀和快速过滤组成。该饮用水深度净化厂运行性能稳定,最后出水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后出水中含有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不含重点及潜在的有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而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含有11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5种重点有害污染物和23种潜在的有害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The continuously deteriorating quality of source water is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Variou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updat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to decrease the pollution problems of drinking water, such a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enhancemen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or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reviews a variety of protection and remediation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new technologies for special pollutants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某市受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评价与饮用水净化工艺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我国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水质目标与Ames试验评价现有水处理工艺与模拟水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为受污染水源的净水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现有水厂传统处理(T)工艺出水有溴味、氨氮、矿物油、亚硝酸盐氮、酚类、多环芳烃类等多项水质超标,与原水相比,致突变活性进一步增强;2在传统处理之前,增加生物预处理(BT)工艺或之后增加活性炭吸附处理(TC)工艺,均能有效改善水质,降低致突  相似文献   

20.
水源的污染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促进了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发展.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要工艺之一,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成本核算的问题.超滤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与原水水质紧密相关,因为不同原水水质对膜的污染程度不同,渗透通量不同,从而导致成本不同.本章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