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环境工作通讯》2014,(7):34-34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资深律师大卫·佩蒂特介绍说,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和中图的环境公益诉讼目标类似.都是为了促使公民通过诉讼的方式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条款始见于1970年联邦《清洁空气法》。公民诉讼领域的一个关键案例是1972年的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谦 《世界环境》1999,(3):17-18
公众参与原则是目前各国环境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原则。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明确提出:“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应当让人人都能有效地使用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度”。美国环境法在很多方面都是走在世界前列,其中普遍规定在各种环境保护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更是美国环境法的一大特色。该制度赋予公民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揭发企业违反法定环保义务或督促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积极执法,是公众参与原则在立法上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对美国环境法上的该…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施行以来,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已被推向了更深的层次。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所有具体的环境行政行为都可能成为被申请复议或被提起诉讼的对象。其中不但包括行政处罚,也包括行政排污费、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行政行为。因此在环境执法工作中,要求环保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同时也要求环保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这就要求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向科  相似文献   

5.
从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已被推向了更深的层次。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所有具体的环境行政行为都可能成为被申请复议或被提起诉讼的对象。其中不但包括行政处罚,也包括征收排污量、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行政行为。因此在环境执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理论基础、主要诉讼类型、主要救济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美国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制度建立在公共信托、私人检察总长、环境法私人实施、环境权以及公妨害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形成了公民诉讼、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环境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以及公妨害诉讼四种诉讼类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四种有特色的救济方式——禁止令、民事罚金、和解协议以及附加环境协议。通过上述分析为我国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提供借鉴:尊重司法与行政的分工;探索建立针对环境保护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强化环境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建立专门的环境基金制度及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多元化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7.
胡静 《环境保护》2007,(12B):88-90
美国环境法的执行手段分为民事执行(civil enforcement)和刑事执行(criminal enforcement)。美国的民事执行主要针对一般违法行为.包括直接由政府官员进行执行和政府官员向法院提起诉讼执行两种。行政机关的直接执行往往针对轻微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执行一般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刑事执行一般用来对付故意违法的个人或企业,适用于法律规定采取最严厉惩罚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境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维护公民环境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将会对建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国洛杉矶空气管理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5年间,洛杉矶的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城市扩张,但是洛杉矶的空气污染水平得到了下降,在达到加利福利亚州和《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大气质量总体目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期间起到重大作用的因素包括:①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术和企业实践的巨大进步.②联邦、州和地区的清洁空气政策的发展.③强有力的专门负责清洁空气政策的监督和执行行政机构的设立.④公众压力.⑤从信任政府运用命令与控制手段到利用激励手段和市场手段完成许多政策目标(包括空气污染控制)的变革.同时,该地区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经济继续繁荣扩张,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尤其是来自移动污染源的污染物.另外,在公众不太支持加强政府力量或增加税收的形势下,要求政策制定者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或大幅度改变洛杉矶居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静 《环境保护》2007,(24):88-90
美国环境法的执行手段分为民事执行(civil enforcement)和刑事执行(criminal enforcement).美国的民事执行主要针对一般违法行为.包括直接由政府官员进行执行和政府官员向法院提起诉讼执行两种.行政机关的直接执行往往针对轻微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执行一般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刑事执行一般用来对付故意违法的个人或企业,适用于法律规定采取最严厉惩罚的违法行为.可见,在执行中,美国法院具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吴良志 《环境保护》2020,48(3):46-50
法院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而又唯一的作为依法居中裁判者对政府和企业等主体实施监督的职能部门。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环境治理中的这种特殊的"监督者"角色定位有所淡化,有向"规制者"逐渐偏移的倾向。应当注意克服这种倾向,维护法院的"监督者"规范定位。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法院监督功能的回归,在坚持法院监督独特性的同时兼顾环保事业特殊性对法院监督的新要求,实现法院监督功能的优化和提升。具体措施包括:打破司法与行政联动的路径依赖,理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职权有限原则,积极回应社会重大环保关切。  相似文献   

1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单位或个人因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应承担的行政、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承担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责任者须有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第二,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行政法规有关行政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及其领导者、直接责任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公民,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外国人(自然人和法人)。 对应负行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的惩罚措施,称行政制裁。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行政制裁分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目前没有对环境权作出具体规定,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亦散见于部分不同层级的法律文件,具体内容尚不完善,也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尤其是能够提起诉讼的原告主体方面有待进一步充实,因而导致中国当下在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充分吸收地方实务中的检察机关诉讼和环保组织诉讼,借鉴发达国家公民诉讼等先进经验,构建起公民直接提起诉讼与公民诉权受阻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主体制度,同时完善环保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补充性制度,构建适合于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简称《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行政违法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违反我国行政法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1公民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并非都是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只有在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能够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和能力的情况才成为行政处罚的运用对象。《行政处罚法》从年龄及精神状态两个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1.l年龄公民是否适用行政处罚的年龄分为3个时期:完全适用行政处罚时期——公民实施违法行为时年满18周岁;从…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是检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依法办事,司法得体的法律,是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法律。环保局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政机关,必然要以《行政诉讼法》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政行为。环保局的排污收费、罚款、限期治理、责令停产、审批新、扩、改项目“三同时”以及处理污染纠纷、污染事故中,经常要遇到“民告官”的情  相似文献   

16.
田洋 《环境保护》2023,(4):60-62
民法典中首次提出了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为环境健康损害惩罚性赔偿提供了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要对其具体的适用进行探讨以指导包括公益诉讼在内的司法行为。本文从公众健康损害预防、健康损害赔偿补充、健康损害维权监督三个方面分析了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必然性与意义,按照主体身份与客体要件的维度对具体适用范围边界进行了阐释,并从被侵害人民事诉讼、公益诉讼、行政救济三种路径分析了该条款在司法与执法实践中的适用路径,以期为后续的落实与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就当今德国来看,撤销诉讼和课以义务诉讼等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并不以实体法上的权利(通常包括私权、公权等)为限,法律上值得保护的利益亦属之,换言之,诉讼利益已经由传统的狭义的权利概念扩大到法律所保护的法定利益乃于值得法律保护的事实上的利益,此外其依据也不再以一般的成文法规为限,还及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一般法原则”所生的不成文权利,仅以撤销诉讼为例,依据现行《行政法院法》第42条第2款的规定,原告应当主张其权利因违法行政处分而受到侵害始得捍行政诉讼,而原告所主张的权利侵害,究竟要达到以何种程度才能符合诉权的要求,在学说和实务中均采用“可以性理论”,即原告除了主张其权利受到行政处分的侵害外,其权利的侵害还必须于少具有可能性,其诉讼方为合法,而在具体判断上,认为《行政法院法》第42条第2款所规定的“权利”不仅指主观的权利即法律上所保护的利益,也包括宪法权、习惯法上的权利和基于一般法则所生的不成文权利,这样,除了以主观公权之有无判断诉讼资格是否存在外,许多案全怨以宪法上的基本权为根据提起诉讼,实务上亦承认关系人可以直接基于基本权之规定而取得诉讼资格,当原告值得保护的个人利益被任意忽略或作为基本权的权利受到严重而不能忍受的侵害时,关系人即可提起行政诉讼,如第三人竞业诉讼,可基于基本法第2条第2款关于自由权的保障提起撤销诉讼,也可以依据该条款关于生命权、身体权等人格权益的保障捍邻人诉讼,百建筑法上的邻人诉讼,得直接基于基本法第14条关于财产权的规定提起撤销诉讼等。此外学说和实务也承认基于由宪法和法规整体所演绎出的“一般法原则”,如原告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的利益,也有诉讼资格,这是基于建筑法而发展出来的“顾及原则”或“应予基酌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人民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时,行政机关为一个决定时应予考虑、基酌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人民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时,行政机关为一个决定时应予考虑、基酌或顾及,若对此任意的不予考虑、基酌或顾及。则人民可以受侵害为由提起撤销诉讼,可见,“顾及原则”或“应予基酌原则”的适用,使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也成了“公法上权利”而被允许提起撤销诉讼,由此,对于那些规定人民参与行政程序的法规,只要该规定并未明显地以使行政机关获得更好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则在此范围内该有关公民被承认具有整体上被保护的法律地位,可提起行政诉讼,而具体到环境行政诉讼,则基于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规定,环境权益因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处分而遭受或可能遭受侵害的,利害关系人得珠起撤销之诉、课以义务之诉等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8.
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放宽了环境公益诉讼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要将其规定真正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尚未作为一种诉讼类型,提起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范围仍未明确,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具体规则,民间环保组织可能会无意愿或者无能力提起公益诉讼,司法体制改革滞后可能会使人民法院不能积极立案,而且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也缺乏必要的衔接。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类型,清晰界定并逐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提升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能力,稳步推进环境审判体制改革,制定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保障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的配套与衔接。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环境法上的民众诉讼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诉讼制度作为自力救济措施是美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特色之一。该制度赋予民众借助法院的权力,监督行政机关执行环境保护法律以达到加强执法或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研究该制度对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8月,全国人大修改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中正式加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条款,这是司法实践推动环境立法的典型样本,更是环境法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2014年4月24日,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