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淮阴市的重要水产养殖基地。近10年洪泽湖水质逐渐下降,目前已降为IV类水。国家对淮河污染十分重视,颁布《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沿湖各地也加强了对洪泽湖水体保护和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生态工程保护洪泽湖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l开展区域环埃综合整治以洪泽湖为中心的周边五县区域经济发展既受益于洪泽湖又受制于洪泽湖,洪泽湖及周边五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就是通过区域整体环境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几年来,淮阴市环境保护局从不同层次开展了洪泽湖区域环境综…  相似文献   

2.
X522 9503429淮河污染特点及防治/平新华…(江苏省盯胎县环保局)//环境导报/江苏省环保局一1995,(2)一14~16环信X一]24 淮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洪泽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近几年淮河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沿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洪泽湖开发和南水北调产生质的影响。淮河流域水文、水质条件决定了淮河水质转好存在极大的困难,进一步加强点源控制、着力开展区域综合防治、强化环境法制观念、开辟污水新出路,对根治淮河污染是有效的。X522 9503430运河水中悬浮物和底泥上有机污染物的探查/陈建林…(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3.
姚杏明 《环境科技》1993,(1):24-26,30
淮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区,横贯安徽省北部,流入江苏盱眙县后汇入洪泽湖。全长一千余公里,为洪泽湖主要的补给水源,约占全湖年补给水量的70%以上。因此淮河的水质直接影响到洪泽湖区的生态环境,作为洪泽湖水质保护对策研究课题任务之一,我们从1984年开始,对淮河水质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监测,现将淮河水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程钟  孙祥 《环境科技》1996,(1):15-18
为了解洪泽湖水质的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通过1990-1993年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港洪泽湖水质现为国家地面水的四类水质,属营养型污染和有机性化学污染的复合型污染。,污染程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且间隔时间不等,整体水质有污染加重的趋势,并据此讨论了洪泽湖水源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洪泽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湿地生态系统对淮河下游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环境质量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由于受过境客水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5种湿地类型,且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文章在分析洪泽湖湿地生态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洪泽湖湿地存在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功能减退、水质下降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认为洪泽湖湿地水位剧变、水质恶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导致洪泽湖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淮阴市代市长赵学凤与所辖各县(市)、区长签订了水污染防治责任状:凡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1996年6月底前必须全部关停。 1995年淮河盱眙段水质始终劣于5类水标准,洪泽湖大部分区域水质也仅为四类水,加之淮阴市工业废水排放所带来的较大污染,使该市面临的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谁污染谁治理”制定了具体的有关《条例》,规定禁止在淮河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淮河干流区水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频繁的水旱灾害和严重的水污染是治理淮河的两大难题,入洪泽湖口以上的淮河干流区尤其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淮河干流区的水质情况。首先简要介绍了淮河流域的自然和水环境背景,然后分析了干流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最后对淮河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总体上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仍十分严重,防污治污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淮河干流的基本情况、水文水质特点,水质发展趋势分析,对淮河干流的污染防治及水质保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方法采用隶属度函数描述环境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体现了评价标准界限的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论文结合洪泽湖实际污染特征,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石油类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0-2008年洪泽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2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区除2003年是Ⅳ类水质外其余几年均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继续恶化。洪泽湖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各监测点中,老山乡和高良涧镇监测点水质最差。论文分析了影响洪泽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建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91-92,107
洪泽湖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鉴于洪泽湖西部湖滨对洪泽湖的富营养化防治独特的生态价值,迫切需要加强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范围、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后,阐述了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意义和建设方针,重点提出了当前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湿(湖)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并且还在文中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资金的来源进行了筹划。最后还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11~2020年洪泽湖全湖逐月监测数据的分析,厘清了近十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变化趋势、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要素,为洪泽湖富营养化控制提供针对性建议.作为洪泽湖最主要的入湖河流,淮河近十年来高锰酸盐指数显著上升、 TN显著下降.洪泽湖近十年水体总体透明度、 TP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显著上升,TN和Chl-a浓度的平均值显著下降,富营养化状态指数(TLI)有下降趋势.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洪泽湖东区是淮河的过水通道,由于较短的水体停留时间,即使在营养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藻类生物量仍显著低于其他区域,同时由于淮河水质的改善,TLI显著下降;北区具有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不仅降低了水体营养盐浓度,并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了栖息地,有效地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富营养状态要明显低于其余湖区,近十年TLI呈现下降趋势;西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由于内源释放的加剧,藻类生物量最高,富营养化程度并没有得到改善.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富营养化指数最高,藻类生物量因温度升高而相对较高,同时夏季藻类生物量主要受营养盐浓度影响,其中NO-  相似文献   

12.
将洪泽湖分为北、东、西3区,基于二维湖泊藻类模型构建洪泽湖藻类空间动态模型.利用水文、气象、水质数据初始化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并用2012年逐月叶绿素a实测浓度校正模型参数,模拟出洪泽湖2012年叶绿素a浓度连续变化过程.从时间维度看,叶绿素a浓度变化多呈“双峰型”趋势,分别在4月和8月左右出现峰值;湖心和出湖口站点呈单峰型或无明显峰值;颜圩站点出现多个浓度峰值.从空间维度看,西区叶绿素a平均浓度最低且空间差异不明显;北区因湖水流动性差,浓度分布均匀,且靠近湖岸地区浓度较高;东区叶绿素a浓度受过水通道影响较大,空间差异显著.虽然受大型浅水湖泊模拟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个别点位模拟误差偏高,但不会影响整体分析结果,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引江入湖修复城市内湖方案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引水换水方案,通过对湖北黄石磁湖水和长江水的水质监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浸泡实验,模拟换水工程,测定水质基本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引江入湖修复城市内湖生态环境方案的可行性。结论认为:采用江水湖水比例为1.5∶1,秋冬季节引水较为适宜;考虑磁湖内源污染严重,单纯的引水对湖水水质改善难以发挥最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可以采取有效的内源污染治理方案和引水方案并重对磁湖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4.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5.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张文斌  余辉 《环境科学》2012,33(2):399-406
为了揭示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2008年6月采集了洪泽湖淮河入湖口附近、湖西和湖心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分析其总氮、总磷、有机质和重金属Cu、Zn、Pb、Cd、Fe、Al、Cr、Hg、Mn、As的垂向分布特征,揭示了营养盐演化规律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淮河口附近沉积环境受淮河流域影响较大,营养盐中TN、TP、OM的含量分别为390.8~643.7、428.6~538.6、5 194.3~9 164.9 mg.kg-1,Zn、Cd、Al、Fe和Mn受人为影响较小,其余重金属人为影响较大.湖西区沉积环境受淮河及湖西周边城市影响,TN、TP、OM的含量为633.4~2 677.3、480.0~1 115.9、7 140.8~47 849.7 mg.kg-1,TN、OM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加剧,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As和Cr受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重金属受人为影响较小.湖心来源主要为流域碎屑物质,TN、TP、OM的含量为904.7~1 585.4、526.3~750.1、10 635.6~19 020.6 mg.kg-1,营养盐和重金属相关性显著,垂向分布均相似,含量从底层至表层呈上升趋势.沉积柱中营养盐、重金属元素具有比较一致的污染特征,与洪泽湖流域发展阶段相吻合,洪泽湖沉积环境属于洪水冲刷型堆积模式(Turbidity Flood Model方式).  相似文献   

18.
牛栏江污染物源解析与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栏江-滇池补水是缓解滇池生态用水短缺的重要工程,对牛栏江流域主要污染源与空间差异性的识别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牛栏江的水质. 采用CFA(对应分析)对牛栏江流域污染源进行解析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TN、NH3-N(氨氮)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嵩明县境内,TP、氟化物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寻甸县境内. 在CFA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CA(层次聚类分析)和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4个监测点、10种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以识别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且评价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监测点代表性. 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中,TP、氟化物、砷化物、Vph(挥发酚)在寻甸县境内的七星桥污染最严重;TN、NH3-N在牛栏江上游嵩明县境内的四营污染最重. 结合流域污染负荷调查可知,寻甸县的磷负荷最大,占流域总负荷的58.73%,七星桥的TP污染贡献大于其他3个监测点,与七星桥TP污染最为严重相符合. 该研究结果可为牛栏江流域实施进一步的分段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洞庭湖水环境,本研究基于1991—2015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文情势变化与湖泊水环境监测数据,从水质和藻类水华两方面探讨了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确定了主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不同阶段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5年,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91—2002年洞庭湖水质下降较为缓慢,藻类水华程度总体稳定,影响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流域污染负荷输入,其中农业面源贡献相对较大;2003—2015年洞庭湖水质呈加速下降趋势,藻类水华程度也明显加重,局部水域已出现明显藻类水华现象,该阶段水环境演变主要受流域污染负荷输入和水文情势变化共同影响.因此,今后洞庭湖水环境保护不仅要继续加强流域污染控制,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也要密切关注水文情势变化对洞庭湖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科学恢复或调整江湖关系,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