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国产XJP-821B型新极谱仪,新极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痕量Se(Ⅳ)及Se(Ⅶ)。在HClO4-Na2SO3-NH3-NH4Cl-NH2OH·HCl-KIO3体系中,硒的Ep=-0.57V(银电极),硒浓度在0.01-1.00μg·L-1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0.01μg·L-1。实验选择了最佳条件;并且对硒的催化波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对不同地点水样作了Se(Ⅳ)和Se(Ⅵ)的分析,变异系数小于20%,回收率为90.0%以上。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气PM10中水溶性氯盐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氯盐是大气气溶胶中重要水溶性无机盐,对2004年全年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中氯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可溶性氯盐的年均值在(3.1±1.7)μg·m-3,采暖期平均浓度为(4.6±2.1)μg·m-3,非采暖期平均浓度为(2.6±1.6)μg·m-3.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1.3±0.8)μg·m-3;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5.8±5.3)μg·m-3.日变化在秋冬季多为白天浓度低,晚上浓度高,夏春季多呈现上午高,下午低的特征;季节变化呈现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区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以天津地区PAHs各介质浓度的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相关参数为基础资料,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估算了天津市人群对环境中16种PAHs的暴露水平.计算结果说明,天津地区居民终生日均暴露量为3.3μg·kg-1·d-1,其中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亚群的暴露水平分别是4.3、3.8和3.1μg·kg-1·d-1.膳食摄入约占总暴露量的75%,呼吸贡献为20%,皮肤接触约占5%.8种致癌PAHs的终生日均暴露量为0.38μg·kg-1·d-1,其中3个亚群的暴露水平分别为0.48、0.45和0.36μg·kg-1·d-1.  相似文献   

4.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黄河小浪底至高村河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小浪底-花园口-高村河段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10种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样中检测到8种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其中孟州一干渠中硝基苯浓度最高,为8.426 8μg·L-1,但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GB3838—2002).伊洛河的悬浮颗粒物中硝基苯类有机物的总浓度达164.382μg·kg-1.洛阳石化沉积物中硝基苯类有机物的总浓度最高,为14.718μg·kg-1.在三相(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硝基苯的含量最高.硝基苯类有机物在水、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大体分布趋势为悬浮颗粒物>沉积物>表层水,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有再次释放到水体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卫工河水中6月(夏季)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244~2.038μg·L-1,平均为0.768μg·L-1;9月(秋季)水中总多环芳烃(TPAHs)含量为0.503~0.989μg·L-1,平均0.761μg·L-1;11月(冬季)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229~0.427μg·L-1,平均含量为0.346μg·L-1。个别地点苯并(a)芘含量明显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卫工河水中多环芳烃污染来源分析发现,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燃烧来源;通过商值法对卫工河的初步风险评价表明,卫工河水中苯并(a)芘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广东沿海六个地点牡蛎样品的总石油烃浓度。牡蛎整体软组织总石油烃浓度范围为45.4—114.0μg·g~(-1)干重,平均浓度为37.0μg·L~(-1)。石油烃在牡蛎各类组织中的分布有内脏>鳃>外套膜>闭壳肌的趋势。牡蛎体内石油烃化合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成品油类。与其它水域牡蛎样品比较,广东沿海牡蛎总石油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样品中硒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海洋环境样品中硒的存在形式、分析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对现今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海洋环境中硒的含量低于μg·L~(-1)水平,样品的富集处理仍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根据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操作的繁简及仪器的普及情况,作者认为原子吸收法和气相色谱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某工业区为对象, 分析了排污渠、周围大河和农田植物及根际土壤中六氯苯(HCB)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采样区内植物和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HCB污染, 植物中HCB浓度(以干重计,下同)为4.45~1 189.89 μg·kg-1, 根际土壤中为27.93~3 480.71 μg·kg-1. 排污渠和大河沿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相对较高. 排污渠内木本植物对HCB富集程度大于草本植物,富集系数(RCF)分别为0.41~2.55和0.01~1.34. 不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差异很大(4.45~333.1 μg·kg-1), 而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对HCB的富集也不相同,例如,芋头果实、根和茎叶HCB含量分别为318.77、 281.02和10.94 μg·kg-1. 排污渠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HCB含量无相关性, 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大河南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随着与排放口距离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植物根和茎叶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的HCB显著相关, 但与脂肪含量无相关性. 植物中HCB分布特征受到污染源强、脂肪含量和HCB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迁移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大气中硫的化学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西南重庆、贵阳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并用多元回归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硫主要以SO_2~(2-)状态存在,约为74%。其次是S~(4+),约为15%。S~(2-)、S~(?)或非水溶性硫酸盐共为11%。其中SO_4~(2-)以H_2SO_4的含量最高,约为60%。用双曲线1/[SO_4~(2-)]=1.31/[SO_2)+0.041拟合SO_2与SO_4~(2-)之间的关系较好,反映了该地区大气中SO_4~(2-)的浓度变化有一极限值。当SO_2浓度达200μg·m~(-3)以上时,SO_4~(2-)浓度基本稳定在24μg·m~(-3)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人群对六六六的暴露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天津地区六六六(HCH)各介质浓度的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相关参数为基础资料 ,采用多介质暴露模型,估算了天津地区人群对环境中HCH的暴露水平 .计算结果说明 ,该地区人群的终身日均暴露量为0.05μg·(kg·d)-1,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亚群的暴露水平分别为 0.10、0.06和0.04 μg·(kg·d)-1.膳食摄入占总暴露量的 87%以上 ,是最主要的途径 ;其次是呼吸暴露 ,对总暴露的贡献达5%~10%.各项参数中,膳食结构和食品、气相HCH残留水平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1.
古水稻土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判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测定了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 000a)遗址2个剖面表层土壤、古代水稻土和古代旱地土壤、以及底层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的含量分别为202.9μg·kg-1和207.7μg·kg-1,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古水稻土中PAHs含量明显降低,仅为56.0μg·kg-1,但高于古旱地土壤及底层土壤。古旱地土壤及底层土壤PAHs含量在32.0~36.9μg·kg-1.古水稻土中,2环和3环所占比例较大,达63%,萘和菲含量最高,而4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含量较低.Phe/Ant和BaA/Chr比值和有机质13C-NMR图谱显示,古水稻土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水稻秸秆的焚烧,同时还原条件下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其另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8年8月对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该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湾海水中砷的含量在1.44—2.86μ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μg·L~(-1)。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在7.80—57.67X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6.54×10~(-6)。海水和底质中的砷均呈现由西部近岸至东部湾口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 4种活性炭纤维 (ACF)作为吸附剂 ,对水中 CHCl3、CCl4、高锰酸钾指数 CODMn、紫外吸光值 EUV254等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与 ZJ-15型颗粒活性炭 (GAC)进行了对比 .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 ,ACF3对 CHCl3的去除效果最好 ,当 CHCl3的平衡浓度为 60μg· L-1 时 ,ACF3对 CHCl3的吸附容量为 212μg·g-1 ;GAC对 CCl4的去除效果最好 ,当 CCl4的平衡浓度为 3μg· L-1时 ,GAC对 CCl4的吸附容量为 0.83μg·g-1;GAC及 ACF1对 CODMnEUV254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当CODMn的平衡浓度为 2.5mg·L-1 时 ,GAC及 ACF1对 CODMn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2.16mg·g-1 和 1.98mg·g-1 ,当 EUV254的平衡浓度为 0.05时 ,GAC及 ACF1对 EUV254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0.32 g-1和 0.15g-1.  相似文献   

14.
贵州汞矿矿区不同位置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为了深入理解汞矿矿区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污染特征,应用AAS、GC-CVAFS方法,分别对贵州万山、务川和滥木厂汞矿矿区不同位置土壤以及对照区土壤中的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1.1~790 mg·kg-1和0.19~15μg·kg-1,务川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33~317mg·kg-1和0.41~20μg·kg-1,滥木厂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41~610 mg·kg-1和0.70~8.8μg·kg-1.对照区土壤汞含量明显低于矿区土壤,其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14~1.2 mg·kg-1和0.09~0.23μg·kg-1;对照区土壤THg含量接近或稍高于全球背景土壤THg含量0.01~0.5 mg·kg-1.研究表明,汞矿区稻田土壤具有较强的汞甲基化能力,其MeHg含量明显高于菜地和旱田土壤;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滥木厂和务川汞矿区土壤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可吸入颗粒物生物活性及其微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2004年春季北京市区和郊区上甸子(本底区)PM10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郊区上甸子2个PM10的TD20值(引起20%质粒DNA损伤所需要的颗粒物剂量)分别为53μg·mL-1和<50μg·mL-1,市区2个PM10的TD20值分别为125μg·mL-1和100μg·mL-1,说明郊区PM10的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市区.同时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从PM10微观特征上进行了生物活性差异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有:①上甸子PM10中以细颗粒物为主,在0~0.7μm粒度范围内的细颗粒物的数量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市区PM10,而表面积则在0~1.0μm的范围内高于市区;②市区PM10中以粒度较大的矿物颗粒物为主,而上甸子PM10则以生物活性较大的烟尘为主,数量百分含量高达58.8%.因此PM10质量浓度并非评价可吸入颗粒物健康效应的唯一指标,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和类型可能在其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海潮间带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点重金属总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30%,个体重金属浓度除间隙水中差别较大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0%.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均值为41.2μg·L-1,原水、沉积物间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2.7μg·L-1、112.7μg·L-1、345.0mg·kg-1和262.3 mg·kg-1.潮间带各介质中重金属构成有显著差别,典型重金属元素Zn、Cu、Pb和Cr在原水和过滤水中约占40%~50%,而在悬浮物、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约占到50%~80%.潮间带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与滨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分布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其污染来源为陆源污染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相关性较弱,但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夏季室内外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2004年7~8月在广州市9个采样点的室内、室室外同步采集了PM2 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分析得到OC、EC的质量浓度,对OC、EC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室内室外质量浓度关系、0C/EC质量浓度关系及二次有机碳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C室内、外平均质量浓度为17.3和19.9μg·m-3,EC室内、室外平均质量浓度为6.5和6.6μg·m-3,总碳气溶胶占PM25质量的50%以上;在不同类型采样点0C、EC质量浓度存在区别;室内环境中OC、EC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室外环境中0C、EC质量浓度相关性不显著;0C、EC质量浓度比ρ(OC)/ρ(EC)超过2;室内、室外PM2 5中二次有机碳质量浓度是7.6和10.0μg·m-3,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为43.8%、45.5%.  相似文献   

18.
二甲戊乐灵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1、5、10μg·g-113个浓度处理所释放的CO2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该药对纤维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表现出促进作用,纤维素在5和10μg·g-12处理中的半衰期分别比CK提高1.32和2.14倍;二甲戊乐灵对脱氢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激活强度和作用时间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二甲戊乐灵对土壤脲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现象,抑制和激活的程度及持续的时间与处理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太湖浮游植物色素的定量反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张运林  秦伯强 《环境科学》2006,27(12):2439-2444
基于2005-05~2005-08对太湖全湖不同湖区92个样点吸收系数、光束衰减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等固有光学特性测定与计算,选择色素浓度反演的最佳波段组合,利用反射率比建立了太湖叶绿素a,叶绿素a与脱镁叶绿素的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全湖4次采样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149.8μg·L-1、均值为(38.14±28.89)μg·L-1;0~45.8μg·L-1、均值为(8.49±7.24)μg·L-1,存在很大空间差异,湖心区和草型湖区的东太湖、胥口湾、贡湖湾色素浓度一般要低于其他湖区.同样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at(440)的变化范围为0.86~23.25 m-1、均值为(6.21±3.31)m-1,bt(550)的变化范围0.05~2.25m-1、均值为(0.72±0.52)m-1,东太湖、胥口湾、贡湖湾的值要低于其他湖区.400~650nm随波长增加总吸收系数大致呈下降趋势,680nm附近存在1个峰值,峰值的强弱与水体中色素浓度有关,而到720nm以后则逐渐增加,后向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则逐渐降低.反射率比R(706)/R(682)能较好地用于太湖色素浓度的反演,叶绿素a、叶绿素a与脱镁叶绿素之和幂函数反演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0.823、0.864 5.模型能用于包括湖面反射率受湖底和沉水植物影响的全太湖.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Ⅵ)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厌氧环境下,改变温度、U(Ⅵ)的初始浓度、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试验,以了解其特性.结果表明,SRB的最佳还原条件为温度35℃、pH值7.0、U(Ⅵ)初始浓度25 mg·L-1.SRB的最大还原能力为179.1 mg·g-1.共存离子Mo(Ⅵ)或Ca2+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5 g·L-1时,对SRB还原U(Ⅵ)影响不大;但当其浓度达到20  g·L-1时,它们对SRB还原U(Ⅵ)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o(Ⅵ)对SRB的抑制主要是生理抑制,Ca2+是通过和U(Ⅵ)形成稳定的Ca-UO2-CO3络合物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还表明,Ca2+浓度低于5  g·L-1时未出现停滞期,但其浓度超过20  g·L-1时出现了1 d的停滞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