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生物是指 ,生存环境是指 等自然因素组成的环境。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部分。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4)生态学环境容量与污染物环境容量是不同的,生态环境容量是指环境中可容纳 。污染物环境容量是指 环境中能容…  相似文献   

2.
蓝蓝 《绿叶》2008,(5):90-95
女性意识对应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男性的视角;而"大地"意识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学、人类学范畴的意识,它是组成大自然所有生命和物质的整体概念。在孕育、养育的生命现象里,二者在象征意义上重合在一起。人的自我是在对周围事物的认同关系中形成的,一旦构成这种关系的对象不复存在,人类的末日也将到来。"关系"不仅体现了人的价值,也是艺术表达冲动的根源。诗歌是一种向善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绿色视野》2009,(7):27-3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身生存的基础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2l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相似文献   

4.
人们历来都是用“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和“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样的贬语,来给乌鸦盖棺定论,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们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乌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有功者;是具有勤劳、勇敢和机智等生活习性的益鸟。(一)乌鸦在农业环境中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欧盟和中国关系的不断密切,我们建立的共识是:如果要保证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前景, 我们必须共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欧之间可以在下述三个方面来共同开展友好合作:能源、生物多样性以及水源的控制。能源一直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过去,我们在气候的变化方面曾经进行了一些对话,2003 年,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 比如如何寻求和建立新的能源、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指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植被类型较多样且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地区.具体地讲,生物多样性地区,不但生物种类多、而且数量也多,与之相应的种的遗传基因也多,其特征种和濒危动植物也较多,具有科学上(单型种、寡型种、特有种、子遗种、残存种)和经济上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隐侠 《绿叶》2011,(10):111-115
生态学是工业革命以来兴起的一门学科,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理解,自然而然成为生态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百年的历史中,生态学在不停地发展,生态学家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两个过程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韩静 《环境教育》2014,(4):86-87
正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孩子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自己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找到一些图片来配合事例的讲解和问题的讨论。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活动步骤:(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头脑风暴",讨论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有娱乐、小说、诗歌等,这些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事物中哪些与自然有关?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以一个主题来讨论,比如有的小组围绕"吃"讨论,有的小组围绕"行"来讨论。小组要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可以多样,用文字、图表或者绘画的方式都可以。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并把结果贴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4,(3):56-57
“非典和禽流感相继暴发,应当引起我们对现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如不能制止严重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不能与生物界和谐共存,人类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因‘特化’走向灭绝。”谈到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鸿福激动地说。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研究生物演化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殷鸿福委员说,生物界的消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全面进化,旧物种虽不复存在,但演变为更高更新的物种;另一种是未能绵延后代而绝灭。前一种消亡是好的,比如从猿到人的演变,人猿消亡了,却产生了更高级的人;后一种则是物种的悲哀,比如恐龙。 殷鸿福委员认为,引起恐龙灭绝的内因是“生物特化”。所谓生物特化,是指不与自然平衡,造成生物体某一方面非自然地过度发展。比如某些物种个体增大是一种特化现象,它是生物演化上升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越大  相似文献   

10.
正还有什么比海鸥飞过头顶,与海底生物一起潜水更好的生命体验呢?我国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历来备受重视。其实,影视作品的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影视审美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而且两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实践中企图以任何一方来代替另一方的作用都是徒劳的。一方面,既不能用教育来代替美:观众不会为了接受说教而自觉地去影院,他们去影  相似文献   

11.
怎么看历史跟怎么看今天,是搅在一起的。"五四"包含两个运动:救亡,启蒙。今天理解"五四",同样绕不开两者的关系。对于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来说,"启蒙"始终是"救亡"的前提,社会中下层的权利和福祉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国家的认同。"五四"的"启蒙"后来一分为二:中左翼、中右翼。在世界又走到岔路口的今天,两种启蒙能否合二为一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特别需要"五四"的那份"少年中国"的朝气和锐气。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位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间差异已成为分类学家注意的焦点,生物有机体的形态和大小差异必然导致有机体生活方式的不同。种间差异越大或者生活在一定地区的那些生物越是不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物种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达尔文(1859)把这种现象称为性状趋异原理。关于竞争排斥原理或高斯(Gause,1934)假说,在近代生态学中还是一个争论得十分热烈的问题,Hutchinson和Deevey(1949)认为它是“理论生态最重要的发  相似文献   

13.
环保生活     
<正>环保是这个时代的热点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单靠一方力量,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产生,要改善环境问题,就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近年来,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低碳生活"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说起低碳环保,让我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  相似文献   

14.
人与山水自然之间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人类自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脱离了猿猴的群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就已远远不再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了。人虽然还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天地山水之间,但人已完全不同于天地万物了。人为天地万物立法,成为大自然的立法者。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也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物不存在的尺度。人生活在山水之间,采摘着野果野味,猎取着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进而种植着禾麻黍麦,饲养着六畜家禽。在此过程中繁殖着自身。在几千年的农耕生活中,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可自从十八…  相似文献   

15.
世界真奇妙     
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 经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评选出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1)澳洲方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 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 死亡。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4,(5):18-22
科目:科学、社会、语文 技能:组织(整理);分析(识别组成成份及各成份间的关系);阐释(联系);应用(创新) 词汇: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给出的“词库”中的不熟悉的词 时间:一节课 材料:大张的白纸、铅笔、装卡片的信封、写有关键词的卡片 目标:给生物多样性下个定义,建立一个“词语网”来体现生命网中一些复杂的联系。然后讨论生物多样性影响人们生活的途径(至少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物种的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物种形成和灭绝的历史进程相当长,形成灭绝的速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相等,因此物种之间也长期维持着一种近乎平衡的自然状态,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直接影响下,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或多或少被改变和破坏。特别是近百余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物因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18.
余达忠 《绿叶》2012,(7):63-68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短暂超越和脱离当下飞速发展的不真实的、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生活状态,满足人们寻求"真实"的愿望,为寻求生活意义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方式。在我国,生态旅游更多指面向自然生态的旅游,而原生态旅游则更多指向文化,指面向古朴、奇特、原始文化地区的旅游。二者都体现和蕴含的现代性,包含着对于"本质"、"本真"、"本色"的一种回归和诉求。在我国西部广大民族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这些原生态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将是原生态文化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类和自己的生物“兄弟”生活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其中当然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以为对抗主宰着大自然,那是不对的。科学家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证实:彼此敌对和漠不关心的关系可以让位于紧密合作和互相帮助。科学家可以带我们到各种生物环境和角落去,那里展现出的  相似文献   

20.
傣族的水观念水是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不能存在,可以说水是生命之本。作为一个崇尚水的民族,傣族“爱水”、“敬水”,他们对水始终都怀有一份极为真挚、深刻及特殊的感情。在中国,由于傣族和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傣族拥有一种生动的水文化,因此,傣族通常都被其他民族生动地称为“水傣”。根据傣族人类起源的传说,他们认为天空和大地都起源于水。傣族把土地叫作“喃岭(N a m l i n g)”,在傣语里“喃(N a m)”的意思就是水,“岭(l i n g)”的意思即土地。这表明傣族把水和土地联系在了一起,把水看作是土地的一部分,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