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空斗砖房震害的调查和研究,指出影响现有空斗砖房震害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进深、层高和开间宽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斗砖房震害预测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以影响震害的三个主要因素构成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应用灰关联分析和二维信息分配原则来确定模糊综合评判中的权向量和单因素评判参数,使给出的震害预测方法兼顾考虑了影响震害的两种不确定性,即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施甸5.9级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介绍了施甸5.9 级地震房匡震害,分析了各类房屋在不同烈度区的综合震害指数,对典型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计算并与实际震害作了对比,分析了震害原因,总结了这次地震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云南永胜6.0级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害特征;分析了震害原因,计算了各类房屋在不同烈度区的平均震害指数;对典型的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计算和抗震验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根据收集到的《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和1989—2016年晋冀蒙交界区成灾地震的震害记录和相关数据,对农村房屋结构归类分析,给出低烈度下各类房屋的震害矩阵。采用贝塔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方法,对震害矩阵中结构破坏比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得到高烈度下各破坏等级的概率值,最终获得完整震害矩阵。结果显示,相比南北地震带地区和我国整体各类房屋建筑震害情况,研究区各烈度下不同建筑结构震害情况均较为严重;经贝塔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所得破坏概率整体上符合破坏比分布特征,所得结果更能接近研究区建筑物的震后真实破坏情况,可用于未来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云南鲁甸5.1、5.0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后11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分别给出了5.1级地震等烈度分布图及5.1、5.0级地震等烈度综合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及其震害、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形成较大范围的7度破坏区和少数调查点有8度破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震源浅,地表振动强烈;盆地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土和松散的粉砂、粉土等不良影响地层,且埋藏浅;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两次地震震害叠加。最后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一种最为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房屋——多层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分析研究,简要介绍六种常用的多层砌体震害预测方法,易损性概率分析法或称为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延性系数判别法、模糊类比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结构理论计算法,在详细调查房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上几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震害预测的分析方法。对郑东新区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做出该地区的震害矩阵,并给出该地区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及相应震害面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大量震害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出中等烈度条件下,不同震害等级的震害率并以此作为震害评估的重要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可广泛适用于中小城镇(市)震害评估和区域性震害快速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震害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由环境因素和管道结构参数组成的,对架空管道震害预测进行二级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文中给出了计算、评价构成二级评判因素地震烈度、场地类型、工作状态和结构种类各档次正态模糊数范数ak的参数和对实际情况如何确定的方法。本文为面广量大的已建架空管道的震害预测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性强,方便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姚6.1级地震多层砖砌体和框架房屋震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云南大姚6.1级地震多层砖砌体和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震害、不同烈度区的平均震害指数和震害预测计算,分析了震害原因, 并与实际震害作了对比,总结了这次地震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其结果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2006,21(4):42-45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德益  林命周 《灾害学》1990,(4):1-7,19
本文把多级模糊决策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文中详细论证和推导了多级模糊决策方法与模型。该方法使决策部门可以根据输入前兆的变化随时作出合理的对策。文中还给出了地震预报多级模糊决策数字解实例,并用回顾法讨论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模糊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易的城市地震小区划方法—场地指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导出的场地指数作为地震小区划的尺度进行地震小区划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场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场地指数与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的关系。最后以唐山地震时该地区实际震害的分布与小区划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场地指数小区划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云南地震地质为背景,定义出活动断裂交汇程度作为影响地震震害面积的定量指标,并应用模糊信息处理方法,分析了云南39个历史地震资料,推导出震级、震源深度、断裂交汇程度与震害面积之间的模糊关系,然后研究震源深度为15,25公里时的震级、震害面积关系。文章结论指出:在活断裂密集的高烈度区,断裂分布情况具有影响震害面积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结果,对高烈度区的工程抗震设防范围考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Lihua Feng  Gaoyuan Luo 《Disasters》2010,34(3):695-704
Drawing on calculations of wind scale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measuring flood magnitude and disaster intensity. Flood magnitude i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that describes the scale of a flood; the flood's disaster intensity i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describing the losses caused. Both indices have numer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with definable concepts and simple applications, which lend them ke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风险因素和风险评估指标的模糊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提出了影响地震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地震震级、烈度、人口密度等因素与某些震害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与其它风险因素的关系。筛选出了地震灾害模糊风险分析指标———震损度DA(其用于风险评估的指标值为 (da) 0 )。给出了一种多变量信息分配算法的公式。在建立因果律模糊关系矩阵时 ,以归并、排序的方法解决了自变量在其样本空间组合后的重叠与错序问题 ,并简化了矩阵运算。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震损度指标值 (da) 0 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震后灾情的快速评估是政府救灾的主要决策依据,而烈度的快速评估是其基础。本文在ArcGIS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城市震后烈度快速评估系统,并以福州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首先,根据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的实时数据接收程序,将福州强震台网所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文件导入本系统,再利用福州地区各类场地的地震动放大因子β,经过本系统自行编制的计算程序的快速处理,可以在1~2分钟的时间内得到福州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及加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另外,如果强震台没有得到强震记录,依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震源参数信息,同样可以进行烈度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7.
震害预测中建筑物属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中,如何得到规划区大量的建筑物的普查资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S技术通过首先旋转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而后搜寻建筑物阴影区有效分割线段来实现大范围建筑物层数信息提取的新方法,并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实际建筑物层数信息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正确,普适性较强,算法过程简单,所得结果精度满足城市震害预测基础信息的要求,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震损失预测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分析。本文给出一种分析方法,可用来确定当城市遭遇一定地震烈度时的可能损失和年平均损失期望值。文中叙述了建筑结构、生命线工程等各类损失预测方法,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损失问题,并给出估算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用本文方法预测安阳市在遭遇Ⅷ-Ⅸ度地震影响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为编制安阳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