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坑水资源化是缓解矿区供水与矿抗排水之间矛盾,针对神木大柳塔煤矿区的包气带特性和坑水特征,经过室内砂柱试验研究,讨论了利用沙化地区包气带岩土净化矿坑水的可行性及其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X752 .0312(X犯03504利用沙化地区包气带岩土净化矿坑水试验研究/聂振龙(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2(X犯,20(2)一13~巧环图X一26 砂柱模拟试验表明,在大柳塔煤矿区利用沙地净化矿坑污水是可行的:1.土地处理系统成功运转的关键因素在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该试验区的岩性(细砂、粉细砂)、包气带渗透性(2.5一3.2耐d)、包气带厚度或地下水埋深侣一20m)都可满足常规要求。2合理利用大自然自净能力,充分利用沙漠化土地;净化效果显著,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7 .33%;表面负荷5.75m时,人渗率仍为0.72耐…  相似文献   

3.
矿冶固废渗滤液流经包气带系统时,包气带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会把渗滤液中的部分污染物质固定下来,使渗滤液得到净化。包气带系统中的微生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和植物根系构成了包气带系统的净化介质,是决定包气带系统自净能力和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包气带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四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净化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指出包气带系统对重金属的净化作用可能是暂时的,pH值和Eh值等条件的改变会促使累积在包气带系统中的重金属重新发生迁移,并提出利用包气带系统净化矿冶固废渗滤液中具有高毒性与放射性的核素时,必须对该核素在包气带系统中的迁移转换规律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利用包气带系统的自净作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赵各庄矿坑口热电站的供水水质要求,对该矿矿井水进行了净化利用的工艺模拟试验,系统地考察了矿井水中SS浓度的变化规律,选择了净化利用的最佳参数,为给水净化厂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油-水驱替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行设计制备的二维包气带石油驱替装置是采用电导仪和负压计测定泄漏石油在包气带入渗过程中压力和水分的微观变化,用染色油品观测入渗锋面迁移,进而探讨了包气带油水驱替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先良 《环境科学》1993,14(5):32-38
通过室内淋滤实验,研究了酚,氰,砷,汞,铬在粉质轻亚粘土和中砂中的积累,运移规律:(1)土体对污染物质吸附净化均可分为强吸附阶段,饱和吸附阶段和吸附饱和阶段;(2)土体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净化强度与其粒度通常呈负相关;(3)酚,氰在包气带中降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挥发性与生物分解作用。证实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主要迁移形式为:H3AsO3,H2AsO3^-,CrO4^2,Hg(OH)^+,GgOHCL,同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岩性垂直净化能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模拟“黑箱”条件,对砂,砂砾石,砂性土以及粘性土等不同地质构造的区域进行岩性垂直净化能力的试验研究,由此了解到被污染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包气带对各类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从而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铅和铬污染包气带及再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机玻璃柱模拟包气带,研究了Pb2+和Cr6+在污染包气带时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雨水淋洗受污染包气带中重金属再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受重金属污染过程中,铅和铬在粗砂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分别为7.25cm/d和0.4cm/d,远大于其在细砂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4.46cm/d和0.36cm/d,且Cr2O72-形式存在的六价铬在包气带中的迁移速率比的铅离子迁移速率大10倍以上;在模拟实验中,溶液在通过包气带区域时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的反应很弱,通过包气带的水样中三价铬未检出,并且包气带介质中三价铬含量(0.006mg/kg)几乎为零;雨水淋洗铬和铅污染的粗砂和细砂包气带模拟研究中铅淋洗溶出率为0.056%和0.112%,铬淋洗溶出率为62.33%和40.36%.因此,Cr2O72-在砂质包气带中的迁移性很强且容易从介质表面淋洗去除,而铅在介质中的迁移性较差且很难从介质中淋洗去除掉.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包气带中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广贺  张旭  黄巍 《环境科学》2000,21(4):61-64
包气带土层系统中油类污染物的性质和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性是影响污染物自然衰减和污染包气带强化生物治理的重要自然和生物学因素 .对淄河滩油污土层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污染物质组成的分析 ,以及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烷烃、环烷烃和多环芳烃构成淄河滩油污土层中主要烃类污染组分 ,其含量高达 90~200 g· kg-1干土 .淄河滩石油污染土层中降解菌主要为好氧异养菌 ,菌群数量高达 106~107个·g-1干土 .为包气带土层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和净化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条件 .  相似文献   

10.
包气带中造纸废水COD天然生物降解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文炳  段保需  张诚 《环境科学》2000,21(1):102-105
通过野外试验和土柱实验,研究了造纸废水渠底部包气带中,天然形成的生化层分布特征及其对COD降解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生化层由生物氧化带和生物还原带组成,生化层的发育厚度受包气带厚度控制,当包气带厚度大于10m 时,生化层发育良好,对COD的降解率达到97% 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朔露天煤矿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经过15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建成比原有生态系统结构更合理,功能更有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形成了一套以水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比较良好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水分调控技术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针对矿区生态建设的目标而产生的。本文从矿区可持续发展角度,依据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作用和内容,将水分调控技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水环境安全调控阶段,二是水土保持阶段;三是水分的资源化利用阶段。水资源化利用是今后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此着重探讨了其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2.
煤矿矿井水伴随煤炭开采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受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污染,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是矿井水处理技术核心之一,本文以神东矿区含悬浮物矿井水为例对悬浮物处理技术进行说明,并进一步探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淮南矿区矿井水以含悬浮物为主要污染物的水质特点,设计了一套矿井水悬浮物去除装置及配套加药系统,并在淮南矿区某煤矿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中试装置采用高效接触絮凝反应、斜板沉淀集成工艺技术,压力式进水和出水,依靠水力作用完成絮凝反应和沉淀过程。装置净化处理后水质能够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对水质的要求,且运行稳定、效率高、空间体积小、能耗低。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实现建设富强矿区、和谐矿区、绿色矿区的奋斗目标,为解决大淑村矿的用水需求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创新,实施了矿井水治理利用新举措,采用混凝、澄清、过滤、消毒工艺处理矿井水,出水综合利用作为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通过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实施,解决了大淑村矿的缺水问题和过度开采地下水源井水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了矿井“出水不排水”的环保生态目标,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促进了企业绿色矿山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5.
煤矿区废弃矸石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平煤集团矸石山实地调查、理化特征分析,最终提出了治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重建。通过该治理方法的实施,逐步实现了煤矿区废弃矸石山的生态恢复,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此方案的实施,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的问题。综合考虑矿区地质背景和采矿条件,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具体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建设”是煤矿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应采取适当的生态环境政策与评价分析,来规划、设计、建设煤矿区的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以平朔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由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侵蚀指标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立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将指标定量化,根据平朔矿区特点确定了指标分级标准,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原地貌、采矿后、复垦初期和复垦8年后土壤质量分别为4级、6级、5级和4级。  相似文献   

19.
对煤矿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及其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发过程中“三废”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主要为矿井水、煤层气、煤矸石)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分别对其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叙述.在矿井水方面:从各类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出发,阐述了各类矿井水相应的研究进展.在煤层气方面:从煤层气的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煤层气的利用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在煤矸石方面:在分析煤矸石特性的基础上,确定其综合利用途径,为煤矸石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