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南京地区路面径流研究的初步成果,介绍了路面径流的水量和水质特性,比较了滞留池、氧化塘、植被控制、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等路面径流污染物控制措施的处理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农村真空排水系统异味逸散对周围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采用真空排水实验装置并结合异味分区监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村真空排水系统家庭户管、真空井、真空站等全流程的异味逸散规律。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户管卫生间黑水(TBW)、卫生间灰水(TGW)、厨房灰水(KGW)管道中H2S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8、0.06、0.06 mg·m−3,均达到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GB 14554-1993) 2级厂界标准限值(0.06 mg·m−3); TBW管道中NH3、C3H9N、C2H6S2、OU的异味质量浓度峰值为5.79、2.58、0.18、337 mg·m−3,明显高于在TGW和KGW管道中的质量浓度峰值(0.32和0.62 mg·m−3,0.18和0.31 mg·m−3,0.06和0.05 mg·m−3,136和170 mg·m−3); 真空井周围NH3和H2S质量浓度峰值分别超过3级厂界标准限值(4.0 mg·m−3、0.32 mg·m−3)的2.80和17.56倍,真空井防跌水结构改造后NH3和H2S峰值质量浓度分别下降72.3%和65.1%;真空站周围OU、H2S、CS2、C8H8、C2H6S2质量浓度变化与其运行电功率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452、−0.169、−0.426、−0.379。由此可知,农村真空排水系统存在H2S等异味气体质量浓度超标的现象,不同水质管道异味特征不同,真空井是整个真空排水系统异味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对真空井进行防跌水结构改造可使真空井周围异味质量浓度明显降低,真空站周围异味质量浓度变化与其运行功率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农村排水技术的改良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庆市部分次级河流耗氧污染物负荷高、水动力学弱化、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选取重庆市典型次级河流伏牛溪为研究对象,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指导思想,开展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研究。以V类水为水质目标,通过划分治理单元,开展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分别提出基于现状条件、规划用地及上游补水2种情景下的污染负荷削减计算;根据削减负荷分配的结果,提出各个治理单元的污染负荷削减目标与治理措施,并开展目标可达性分析。治理工程实施后,重庆市伏牛溪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及年达标率满足考核要求,该方案为我国山地城市重污染河流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AnnAGNPS模型的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灞河流域下属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nnAGNPS模型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灞河中游子流域为例,提出不同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结果表明:AnnAGNPS模型对径流模拟效果总体良好,率定期模拟相对误差(Re)基本在-10%~0,模拟效率系数(Ens)为0.65,相关系数(R~2)为0.81,验证期模拟Re基本在-50%~0,Ens为0.68,R~2为0.71。利用5次降雨事件数据考察AnnAGNPS模型对TN、TP污染负荷的拟合精度,AnnAGNPS模型对4次降雨的TN污染负荷模拟Re控制在-13%~5%,3次TP污染负荷模拟Re维持在-12%~40%;在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中,耕地变换成林地对TN、TP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非常显著,假设灞河中游小流域耕地变为林地的转变率分别为30%、50%、100%时,TN污染负荷削减28.20%、43.01%、78.23%,TP污染负荷分别削减33.55%、53.94%、66.81%。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r、Cu、Pb和Zn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污染非常严重,上中游河段受到重金属的高强度污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Zn,污染因子的高低顺序为:Zn>Cu>Cr>Cd>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255.58,清水溪处于高值潜在生态风险,且上中游河段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很高,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Cu>Cr>Zn>Pb。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沉积物中碳、氮、磷营养盐的垂向分布与污染特征,以无锡市周铁镇掌下浜(北段)为例,沿河流上游至下游共采集13个沉积物柱状样,分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3--N)、有机氮(Org-N)、有机碳(TOC)的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中碳(C)、氮(N)、磷(P)的组分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N、TP、Org-N含量在各点位间变化幅度不同,但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减小的趋势,即出现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TN、TP、Org-N含量在沉积物中的最大降幅分别为55.82%、69.59%和68.12%;相反,沉积物中NH4+-N含量在垂直距离上呈现随深度加大升高的趋势,上升幅度在25.39%~72.77%;在垂直方向上,NO3--N含量在1号、4号~8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加大而升高,增幅最大为107.51%,在2号、3号和9号~13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增加降低,降幅最大为65.17%;TOC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递减的趋势,含量在13.12~37.52 g·kg-1变化;沉积物中C/N在8.31~19.90之间,均值为13.21,有机物以外源有机质为主;C/P比在12.24~51.84之间,均值为26.71;N/P在1.04~2.86之间,均值为2.02;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13),表明C、N和P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8.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有机物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海苏州河污染底混中KTN、BOD5、CODor的释放进行了研究。释放后悬浮液中浓度双清液稍高,但相差不悬殊。应用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推导出悬浮释放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40%。此外,还提出了底泥的污染类型分级,为底污染程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淄博孝妇河流域孔隙水流酸盐污染特征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89~1996年孔隙水的化学资料,总结出了研究区孔隙水硫酸盐污染的特点,借助原状土柱试验探明,孔隙水中污染组分来源于农业灌溉污水。农灌的频率与强度及大气降水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本区孔隙水污染特征的形成。因此,停止或减少污灌量是改善地下水环境的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环境污染成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部分流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并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污染物超标排放、河道淤积、河滩占用等生态破坏行为,造成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提出了完善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完善城区面源污染控制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建设和实施河道用水优化改造工程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矿开采引起砷污染的初步研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伴生于许多有色金属之中,随着含砷矿床的开采,导致砷由地层深处转至地表,改变了它们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容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以辽宁某金矿为例,调查并阐述了金矿开采过程中的砷释放,以及尾矿渣的堆放,随废水排放造成对周围河流的砷污染情况,提出了适合金矿床开采的砷污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白色污染来源和环境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和方案,认为白色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农药行业三废排放物具有毒性大、浓度高、治理难的特点,文中着重分析了农药化工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农药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要点,并指出了农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猪屠宰场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严把准入关、集中建设、优胜劣汰、强化监管是减少污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就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对农业面源朽染控制做了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江苏省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及其成因,对目前的处理对策作了介绍,并指出今后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