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前几日在市区某一交通干道路口,看到交警扣留了许多摩托车。原因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许多人为图方便和凉快,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交警对他们进行罚款,无非是提醒车主注意交通安全,莫因不戴头盔一件小事而酿成伤亡事故。这不免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位朋友,因为骑摩托车未戴头盔,没少交罚款。但是他缺乏自律性,终于在一天晚上酒醉驾驶摩托车时因车速过高造成头触地身亡。交警在调查事故原因时感叹,如果当时他戴了头盔,绝不至于身亡。可是这位朋友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2.
男儿有泪     
有位丈夫喜欢打麻将,妻子怕他跟人学坏了极力反对.起初丈夫打麻将是没有节制的,“麻友”一叫就去,去必尽兴.妻子找出各种理由来阻止丈夫:你不能不管孩子;晚上你不回来我睡不着觉……为了维持家庭关系丈夫作出了重大的让步:约束自己只能星期天打麻将,而且要在晚上9点以前回家.可妻子还是不满意.丈夫买了件新衣服大家都说潇洒,兴头头地回家穿给妻子看却被兜头泼了盆冷水:“难看死了,象个土匪!”平时的恶语还好忍受,当着客人的面,也不给面子.这种没有面子、没有温情、没有笑脸的日子,丈夫已经觉得实在难挨了,妻子还要追穷寇;性生活上克扣;在亲戚面前数落;甚至甩出离婚这张王牌.一句话:要么你要麻将,要么你要这个家!丈夫也被逼急了:离就离,奉陪到底!  相似文献   

3.
"我驾驶摩托车好多年了,就一直没有戴安全头盔,但我一直活得很好"。"戴安全头盔,不舒服"。"戴安全头盔会弄乱我的头发"。"……"。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行动中,驾驶摩托车未戴安全头盔的不法交通行为仍然较为普遍,当问及为何不戴安全头  相似文献   

4.
武某在极短时间内被撞了两次,先撞武某的肇事车辆趁着夜色逃之夭夭,后撞到武某的肇事车辆撞到人后赶紧报警。至警方赶至现场时,伤者已经死亡。那么到底是谁致使武某死亡?后撞武某的肇事车辆驾驶史称:他撞到武某时,武某已经死亡了;武某的妻子却说,当时她坐着丈夫踩的人力三轮车后座,可以证明不存在两部车撞她丈夫,更不存在另一部车肇事逃逸的事实。可见,报警者谎报另一部车逃逸,显然是在逃避事故责任。 阴谋?诡计?真相?安溪交警终于拨开了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5.
话说"万一"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 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 言。不幸的是,这句经典语言在不少 驾驶员中反而成了"挡箭牌",引申 成为一句"反俗语"。 某天,我打的见驾驶员没系安 全带,便提醒他系上。谁知他笑着 说:"哪有那么巧!我就成了'万 一'?"某天,我见朋友骑摩托车没 戴头盔,提醒说:"不怕一万,只怕 万一。"他也笑了,说:"如果碰巧这 次没戴头盔就恰巧出事,我也认了  相似文献   

6.
性奴隶(下)     
X光片之二:妻子把性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甚至作为冷战的武器用来对付丈夫.比如妻子想让丈夫买一样东西丈夫不肯买,妻子就拒绝跟丈夫上床,非要丈夫买了她才肯.使得丈夫性生活过后弄不清自己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弄不清妻子到底是爱他还是爱东西,也弄不清妻子这么做跟娼妓的区别在哪里.夫妻间难免有争执,有的妻子竟然挥舞起性作杀手锏.我们不否认争吵的时候并不是做爱的好机会,但因情绪不佳不想做爱和以性作为冷战的武器要挟对方毕竟不同,这太伤感情  相似文献   

7.
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有人行道他不走,偏要走车行道;后面有车他不让,偏要悠然而行;有红绿灯他不看,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你若问他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他心里的想法多半是反正车子又不敢撞我,撞了他赔钱,弄不好,司机还要被判刑。  相似文献   

8.
笔者前几日在市区某一交通干道路口,看到交警扣留了许多摩托车。原因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许多人为图方便和凉快,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交警对他们进行罚款,无非是提醒车主注意交通安全,莫因不戴头盔一件小事而酿成伤亡事故。这不免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位朋友,因为骑摩托车未戴头盔,没少交罚款。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赔车 一对夫妻是车迷,虽无经济实力购车,但彼此都满怀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名牌轿车。妻子偏爱红色的法拉利跑车,丈夫则对豪华奔驰车情有独钟。 一天夜里,丈夫被怒气冲冲的妻子吵醒了。她揪住丈夫的胸口,嘴里不停地说:“你赔我的车!赔我的车!”原来她梦见丈夫的“大奔”撞坏了她的“法拉利”!  相似文献   

10.
学着点     
有一家买了抽油烟机,丈夫单位的朋友来帮忙安装。妻子看着别人麻利地又锯又钉,就对丈夫说:“你也学着点。”如果丈夫能多学会一门手艺当然好,可是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学着点”。 有位领导干部的女儿跟一个一般家庭的儿子结了婚,两人感情很好。丈夫原来在家是独子,被父母娇宠惯了,连两个妹妹都要让着他,难免养成了一些毛病。于是妻子总是嫌丈夫缺少教养。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数落丈夫:“李明最懒了……”“他呀,一点不顾人,他一个人饱全家都饱了……”丈夫被当众奚落心里不痛快回家生闷气,妻子还觉得他“这么小器”。  相似文献   

11.
期盼阳光     
传板报、墟目的交通秩序管理,他都自觉地承担起来。在村里,郑新严看到谁骑车不戴头盔、无证驾驶或酒后开车,他都会及时上前制止,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安全法规,解释酒后开车、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的危害。开始,村民们都嫌他多管闲事,久而久之,村民们渐渐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去年底村里“摩托高手”阿来出了车祸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嫌郑新严罗嗦了,大多村民骑车出门也都自觉戴上头盔,开车的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老伯骑摩托不戴头盔,被交警逮到,要罚他的款。老伯很不情愿地说:“当年我参加‘八二三’炮战连钢盔都不戴,炮弹不长眼,我都眼……”交警打断他的话,说:“炮弹不长眼,可我警察长眼,认罚吧!”  相似文献   

13.
安全帽史话     
当你到矿山、工厂、工地、林场、油井各处参观时,常看到作业工人戴着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安全帽吧!别看这小小安全帽,它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哩! 说来有趣,安全帽来源于古代武士的头盔,而武士的头盔又从何而来呢?传说,从前有一次两国交兵,有一小队士兵被对方敌人包围了。将军下令突围,14个战士中12人被打死了,只剩下两个炊事兵。将军一查问,原来他两人是顶着“行军锅”跑出来的。于是将军作出决定,作战中战士都要戴头盔,果然大大减少了伤亡。到18世纪初,许多国家军队普遍采用了头盔,逐渐地有了各种不同用途的军用头盔。 军用头…  相似文献   

14.
这招管用     
木头是建筑工程队的作业班长,新婚妻子小麦从心底爱着丈夫木头,当然,他爱她比她爱他更爱得要命.婚后木头依了小麦"不抽烟不饮酒不同其他年轻女性热乎"的要求,至于要求他在上班作业要怎么怎么,他就有些"那个"--堂堂男子汉一班之长,能在大干苦干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笑话!在家听你小麦的,上班就得自个听自个的--难道你小麦能成为我出门的"跟屁虫"?  相似文献   

15.
狂按喇叭“叫板”交警昨日下午,收到500元罚款收据的黄某后悔了。一切缘于6日深夜的那次“叫板”。晚上11时,黄某驾驶一辆大绵羊摩托车,在路口看见对面有几名交警在执勤。黄某心里一动,便把车子停在路口。黄某非本地人,但一直在石狮做服装生意。几周前,他与朋友酒后驾车时被交警查获一次,对此,黄某心里有气。“今晚我身上有驾驶证、行驶证,又戴安全头盔,看看交警能把我怎样!”黄某突然有了“叫板”交警的念头。于是,他连续狂按喇叭。几名交警穿过马路朝黄某走来:“天这么晚,怎么还在这边按喇叭?这样会影响别人休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小小说给芸儿嫂的一封信雍珂芸儿嫂:纷纷扬扬的雪花在路灯的光晕里无声地飘落。夜静得很,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连末班车都已经停开了。从前的这时候,我正在梦乡中荡开神思追寻那美好的一幕。然而,今夜望着窗外朦胧的雪景,我却不能。我没想今年的冬会来得这么早。去年的...  相似文献   

17.
创伤     
离出事已经快一年了。 有勇气坐到她的对面,象平日随随便便嘻嘻哈哈采访没有丈夫或其他亲人突然在一天就死去了的别人,委实不是件易事。 北京的冬天好刮西北风,从长安街东头往西骑车,上坡,顶风。工会大楼再往西,才是全总的宿舍。田明熬到40岁,总算是熬到了这么一套房子,如今那里头只住着妻子和11岁的儿子。他一摆手就去了,在1月18日那个黑咕隆咚的夜里,从天上一头扎进离重庆机场垂直距离只有5公里的一片稻田。这是他妻子谷声应对我说的。“一摆手”,这位常年出差跑外的丈夫和父亲。哪次离家也没那么轻松然而明确地向妻儿摆过手。“中午的飞…  相似文献   

18.
这是发生在淮南煤矿的故事。 一天的大早,开拓工张传利就赌气离开了家,妻子胡宝莲跟后紧喊慢喊,他都不应。 昨晚,张传利下中班后很晚才回家。宝莲见丈夫气色不对,便关心地问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可左问右问,丈夫就是不开口。问急了,才知道丈夫在井下扒了电车头,被安监员给逮住了,还叫家属到矿上去一趟。宝莲当时便火了,直嚷嚷道;“你是吃了豹子胆啦?干了这十多年开拓工,扒电车头是违章,你心里总该一清二楚。再说,我上个月已和矿上签订了安全包保合同,包你不出事的。现在倒好,你犯了错,连俺也搭上,我不去!”当下,两人便翻了脸,一宿无话。 …  相似文献   

19.
防护手套,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但该不该戴,应从实际出发。该戴不戴会出事故;不该戴而戴了,同样也会出事故。 去年,一个电工在合闸时发生严重灼伤,经检查分析,原因是他在操作时没有戴绝缘手套。通过这次事故,我们在有关安全会上,大力宣传电工操作戴绝缘手套的重要性。 又一次,一个钳工在钻床操作时,把右手绞进了床子,使手指、手臂受伤。经过分析,原来是这个工人上钻床时戴了手套,手和手臂随着手套一起绞进了钻床。 两次重伤事故教训告诉我们,防护用品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戴不戴手套应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也不是新手一天中午,在道尔顿大街钟楼附近发生了一起车祸。但幸运的是,被撞的行人脚上仅有几处擦伤。司机停下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恼怒地对行人喊道:"为什么不注意?要知道我是个熟练的驾驶员,开车7年从没出过事!"行人闻言大怒,立刻接过司机的话说:"可我也不是新手,我已步行46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