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劳动保护》2006,(2):9-9
安全生产要“小处着眼”《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工人违章事故多?除了欠缺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的硬件缺得太多,而有的又质量太差。讲一个最简单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栏杆。有的车间回收池边,楼上工作平台本应有栏杆的,却没有。我们去检查时路过那里,都感到胆战心惊的,而工人却每天在此作业,谁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出了事故,就是违章作业:“谁叫你不小心!”有的地方有栏杆,但大部分又是不合格的,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去制作,例如有的太矮,只有8cm高,成了绊脚杠,工人上班时…  相似文献   

2.
赵铸新 《劳动保护》2004,(12):72-72
本期"卷首语"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问题在下面,根子在领导读完本期采访云南省两位安监局长全身心抓安全生产工作的文章,主人翁的敬业奉献精神让我甚为钦佩。可当前一些生产单位安全工作总是“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最突出的表现有3个方面:一是主要领导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工作浮于表面,不深入而擅于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节。既心中无数,又忘乎所以。各项生产工作无安全方案,热衷于“无事不烧香”,得过且过,靠碰运气过日子。二是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把强化基础工作抛于脑后,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却轻车熟路。总认为出事故靠…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05,(6):7-7
山西垣曲读者宋平俊:在《李毅中局长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大格局》一文中,把“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投入”这安全生产5要素,贯穿于大格局总体构思之中,并将安全文化作为5要素之首。这种阐述在企业反映强烈,使企业安全工作者对安全工作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4月7日,山西省对吕梁“3.9”、朔州“3.19”两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处理,两矿的法人代表等人均以涉嫌重大责任犯罪而被逮捕,煤矿被吊销执照,资源被公开拍卖。但联系5种要素来分析,这种严处还只是治标,要标本兼治,还要从5种要素综合分析、整改做起。现…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安全检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预先通知,不通知和“微服私访”3种方式,不但检查“硬件”,还要检查“软件”,而且还要注意“细节”。从软件方面,比如,订了多少报刊?安全教育上了多少课?安全考试有多少考卷?考卷上有多少种笔迹?考试内容是否实用?有没有安全简报、事故通报、安全检查记录等材料?质量如何?比如,有的单位汇报查出了185个隐患,解决了181个,那就请他们拿出185个与181个的清单,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说真话。再看看生产班组有没有安全活动记录,内容如何,是不是“一次性批发”,等等。对于“硬件”的检查。检查人员不“身入”…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5,(2):7-7
浙江宁波读者凌义斌:2004年10月4日,广西浦北县长岭爆竹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7人死亡,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因此,12期刊登“特别关注”十分及时,很有意义。尤其目前正值烟花爆竹生产旺季,很有必要给烟花爆竹企业敲敲警钟。通过你们的“特别关注”,促使烟花爆竹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和安全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不断深入人心,引导烟花爆竹企业安全地生产。编辑:本刊每期“特别关注”栏目的选题都是从现阶段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应关注的安全生产问题等视角进行组稿的,我们特别希望读者朋友能给我们来信,交流一下您最关心的安全生产问…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护》2004,(11):76-76
《中央企业是贯彻中央安全工作精神的“排头兵”》一文提到,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和改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单位削减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销了内部安全机构,安全管理上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中央企业有,读者所在的广西柳州不论大、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民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更有甚者,把“安技科”当成“安置科”,属三类科室。而在领导中也形成了一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模糊观念。针对此问题,建议尽快制定配套法规,确立安技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适当提高安技人员…  相似文献   

8.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本期刊发的《点题安全生产》一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学习“安全生产”的综述。很好,很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这种“我要学”的精神,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并引发了大家对“我要学”的反思。人们都说安全工作最缺的是执行力,实际上首先缺的是学习力。试想不学习文件,不熟悉法规,怎么去执行?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学习不学习关系不大,职工是执行者,应该学好、用好。其实不然,我们各级管理者,首先都是第一执行者,不仅要学,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执行不是空…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05,(3):7-7
浙江宁波读者凌义斌:本期“图文写真”栏目《“10.20”河南大平矿难》一文中,148条生命的逝去让我们又一次痛彻心扉。矿难、矿难、又是矿难!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因此,我们有必要说:“珍惜生命,关爱矿工”。“10.20”大平矿难又一次以血的代价提醒人们,煤矿生产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爱惜矿工的生命,让每一个矿工都能平安下井,都能平安回家。编辑:“年关、年关,过年如过关”。对于那些特殊处境的人来说年关是道难过的鬼门关。今年这个“年”,成为矿难家属的鬼门关!郑煤…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4,(7):76-76
《脚踏实地抓基础》一文深深吸引了我。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不规范的市场条件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上,在安全管理上能够始终坚持稳扎稳打、创新工作方式,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从而保证了集团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处于受控状态。我认为他们的经验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集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宁远 《劳动保护》2005,(10):9-9
落到实处 看完本期“热点追踪”栏目的《淌血的暖儿河》一文后,既悲痛又愤慨。悲痛的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愤慨的是承德暖儿河矿业有限公司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即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开采方针全部被“扩能改造”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2005,(9):9-9
《实现煤矿“四化”确保生产安全》一文,提出“煤矿公司化,工人职业化、矿长专业化、培训社会化”的思路在我们企业各层管理人员中产生一定反响,大家深感“四化”做法值得我们矿山企业效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期“特别关注”专题有关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的组稿,很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在全社会重视平安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确保一方平安的今天,建立和健全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是很有必要的,刻不容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重大事故的抢险救灾上,同样也不例外。面对  相似文献   

14.
事故对任何组织或企业而言都意味着严重的危机。在注重事故预防的同时,如何处理事故带来的恶果和经营管理危机?本文将视角定在事故发生后的经营管理上,尤其偏重企业管理在危机处理上的作用,应该算比较新的视角。“危机管理”概念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是迟早的事情,本文所举事例也侧重这一方面,此是安全生产管理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05,(5):7-7
山西垣曲读者宋平俊:《“停产”的煤矿为何发生特大事故》一文,报道了去年湖南已经“停产”了的矿井发生6起特大事故,令人震惊。很明显,所谓“关停”只是幌子,违法生产才是真相。当地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装作不知或默许,致使这些特大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一边叫喊关停,一边违法生产,不出事可分享效益,出了事可推卸责任,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对策”。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并非个别,而是司空见惯,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地下矿井”。据笔者了解,一些个体矿主,白天封井休息,晚上开封生产。有的白天在山顶设置了“消息树”,派人放哨,一有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党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据报端披露,各类事故依然高发频发,事故总量及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有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多是人为,并非天灾。各类事故中,有70%以上是由于人的行为造成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安全生产只有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和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扼制各类事故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护》2004,(10):98-98
8期“卷首语”刊登得较为及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振兴不忘安全”,“安全要为振兴保驾护航”。单单强调振兴而忽视安全,这种振兴“就会付出惨重代价”。从这一点讲,此文乃“雪中送炭”。关键时刻提个醒儿——好!《关注农民工》这篇报道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05,(11):9-9
“铸魂”的方法《卷首语》把企业安全文化精辟地概括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如果按这四个层次去充实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操作起来就有章可循,比较规范化和系统化。但当务之急是如何把四个层次渗透到各级管理者和职工的心田里,因为有不少厂矿、车间、队段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还不知安全文化为何物,更不懂用安全文化去管理,只晓得违章违法要重罚。少数矿主把“死亡一个矿工赔偿20万元”理解为公式定理,走进把安全和生命商品化的误区。井下大量的农民工,有胆量面对危险,却没勇气面对贫穷,安全文化在他们脑子里是一片…  相似文献   

19.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人在安全上都有否决权,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企业、工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轻者损坏设备造成停电,重者伤人并使系统瓦解。为此,如何对电力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摆在电力生产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对安全生产做到有效控制呢?从本公司有记载的59起人身和误操作事故中可见,因违章造成的有52起,占88%。由此可见,主要问题在“人”和“法”上。只要抓住这两个要素,主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目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氛围与安全     
“氛围”一词,看起来似乎与安全生产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要搞好安全生产,决不能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某厂抓安全积极主动又扎实持久,开创出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创下了连续安全生产的新纪录,笔者感触颇深。首先,你当一踏进该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不让事故在我身边发生”两条巨幅标语;厂道边“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的安全警示牌分立两旁……难道说这不是一种强烈的安全工作环境氛围吗?其次,该厂各级领导同唱一个调,同吹一种号,保安全,创一流,强调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