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本文通过处理湖北省地磁台网三年来磁偏角D分量资料,给出了不同台距的r,s,b相关参数值;证明了在正常情况下r,s,b值的大范围空间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磁效应的分辨限度L=■-0.5■,并以L作为基线来识别异常。结果表明:近数年来湖北地区地磁场没有异常变化,同时也证实了湖北省地磁台网的连续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首先系统收集整理了通海地震灾区地震当年县区、公社、大队、小队各级行政单元的人口数量、震亡人数和所处烈度等级;然后计算各行政单元人员震亡比,得到了不同行政单元烈度震亡比矩阵,分析了不同行政单元震亡数、震亡比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烈度震亡比关系,建立了Logist烈度震亡比模型。结果表明,通海地震烈度震亡比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增长特征,所建烈度震亡比矩阵对云南农村和乡镇地区仍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地震荷载作用诱发的场地土震陷问题,以辽西地区风积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0年超越概率2%和10%的人工地震荷载及等幅正弦荷载作用下风积土的震陷试验,建立了风积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依据分层总和法预测了人工地震荷载作用下风积土场地震陷量,并对其震陷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震陷系数随动应力幅值、试件含水量和孔隙比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动应力幅值对震陷系数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含水量和孔隙比。震陷评价结果表明,若计算深度为20m,场地可判别为中等震陷区;若计算深度为15 m,场地属轻微破坏区。以上研究成果为辽西地区风积土地基的抗震防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6,(1)
震陷是导致地基失效的主要震害形式之一,选取天津滨海三个典型吹填场地,开展循环荷载下吹填土震陷特性研究,建立吹填软土震陷量计算模型;依据分层总和法提出了吹填场地震陷评价方法,并给出震陷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了吹填场地软土震陷评价方法研究。利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天津滨海吹填场地进行了50年超越概率10%和2%地震影响下的震陷评价和分区。研究结果可为场地地基处理、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云南省人员震亡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收集、整理了云南省人员震亡资料;在对资料可用性分析的基础上,以资料较为丰富的20世纪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云南省人员震亡的时空分布,探讨了震亡与震级、烈度关系,总结了20世纪云南省人员震亡4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可供认识云南省下一轮强震活跃期人员的震亡情况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地震台(以下简称二汽台)三年半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对可能的震前异常信息进行了分类,评估其应震效能。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电磁辐射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出现在震前几小时至10余天。主要表现为脉冲式,有一个弱-强-弱-平静-发震的过程。其异常延续时间、幅度与应震的震级有正相关性。目前在时间上的应震效能约0.44,但转化为震前预测的实用化试验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华丰矿1409工作面电磁辐射观测数据,应用相空间重构法计算了5次矿震前后系统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混沌系统的自由度在2~26之间。矿震发生前,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先升后降,矿震过程中系统有降维现象。研究结果对认识矿震过程中煤岩体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和进行矿震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6个震例的分析研究 ,总结出电磁辐射源来自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的规律 ;震前电磁异常的识别及非震异常的特征与排除 ,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9.
液化地区房屋震害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与液化区房屋震害预测有关的四个问题.对液化区房屋震害资料和经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测定土壤震陷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获得了各种土壤的震陷参数.提出了估计房屋震陷的简化分析方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预测液化区房屋震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中震设计与现行小震设计在性能指标上的差异,首先分析了整体中震设计与小震设计在概念上的区别,对比了这两种理念下结构构件的内力放大情况,进而从宏观上把握不同设计方法对结构整体和构件层面的影响;其次基于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位移设计反应谱推导了中震作用下单自由度简化体系总等效阻尼的表达式,理论分析了中震等效阻尼与结构层间位移、设防烈度、结构周期及“周期比”的关系,并进行了简单的证明;给出不同设防烈度下该简化体系的中震总等效阻尼比和刚度的速查表格,便于快速评估多层规则结构的中震阻尼和刚度需求;最后结合黏滞阻尼器(1-FVD)、摩擦阻尼器(2-FD)和软钢阻尼器(3-MYD)三个算例对本文提出的中震阻尼和刚度需求评估方法予以展示总结。结果表明,现行小震设计或可满足中震设计的性能要求,其中一、二级一般框架结构的柱构件基本满足中震不屈,一级底层柱满足中震弹性,一级剪力墙构件加强区剪力满足中震不屈;值得注意的是,对低设防烈度、长周期结构,中震附加阻尼比会出现负值和局部震荡现象;通过同时调整附加阻尼和结构刚度进行中震设计的策略相对合理可行;项目前期评估时可通过插值速查表格的方法初步确定附加阻尼比,进而指导减震方案。中震设计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尚显不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基本设计原则的满足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个表征非线性系统失稳程度的量,在国内外的地震预报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选用江苏及邻区(N30°00′~36°00′,E117°00′~123°30′)1970 01~1998 09的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共12个)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地震趋势作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2个震例中有11个震前有明显的响应比异常;异常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5个月;异常的最大值绝大多数在10之内;异常最大值出现时间至发震时间多数是在1~2.5年之间。研究结果对今后在预报工作中认清该地区非线性失稳的特点,提高预报效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 一文中曾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 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 “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德阳市水库土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损。依据德阳市境内66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土坝震害考察资料和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对震损水库土坝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其震害特征及震损原因,结果表明: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在此次地震中震损数量最多、险情严重,且震害类型丰富;典型震害包括裂缝、滑坡、沉陷、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与其它附属设施损坏。以德阳市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分析了水库土坝的基本情况、震前运行状况及震损情况,进而提出了有效的震后抢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地震地面破坏实地考察和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地震地面破坏的类型与发震断层的性状关系密切。以走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可产生大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高角度发震断层有时可产生一定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低角度发震断层或连通不好的发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不发育,而次生的地面破坏普遍发育。倾滑型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在多方面具有类似的特征,但逆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下盘,而正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的上盘。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表明,地震地面破坏分布受断层能量释放区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多层建筑物地基震陷的简化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阐述了震陷的机理,探讨了估算建筑物震陷的简化计算方法,讨论了建筑物的基底压力、地震动强度及基础埋深、尺寸、形式的改变对地基震陷量的影响,初步给出了这些因素对地基震陷量影响的基本规律:1地基震陷量随基底压力的增大、基础埋深的增加、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2对于特定的多层建筑物和地基条件,当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某临界加速度值时,地基震陷量急剧增大;3对于片筏基础,在基础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震陷量随基础长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在基础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震陷量随基础宽度的增大而增大;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基底压力相同时片筏基础的震陷量远大于条形基础的震陷量,且条形基础的宽度B=1.2m时,其震陷量最小。  相似文献   

16.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场地中的天然地基浅基础在强震作用下易产生失稳及震陷等破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利用其土结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OpenSees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包含土结接触面的软土地基-浅基础二维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基础上部荷载对体系地震动、基础震陷量和基底反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软土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减弱,但会产生大变形,因此抗震设计的重点应着眼于地基基础的大变形;上覆荷载大小对最终震陷值和震陷范围影响显著,而未改变震陷曲线间的相对形态;地震动能量的累积时间及累积速率影响软土地基-浅基础体系震陷的发展,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场地设计地震动的有效持时和阿里亚斯强度;采用碎石桩等加固措施可改变基底压力分布形态,从而有效的提高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黄俊  姚运生  陈志高 《灾害学》2014,(2):213-216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在1991年通过研究认为累积绝对速度CAV对低频震动敏感而对高频震动不敏感,能很好避免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报警。简要介绍CAV的概念和标准化算法,并以汶川地震及部分余震数据为例,分析高铁采用CAV参数报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铁地震监测预警中CAV参数可能会对破坏性小的远震大震报警,但CAV参数和峰值加速度PGA参数联合报警能有效地排除近震小震和远震大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缺震方法对山东南部(鲁南)三个小区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观测到发生在西区的三次4.5级(M_L,下同)以上地震在本区均有“缺震”反映,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异常达11月之久;东区有反映邻区较大地震的“窗口”效应;而中区仅对本区的4.0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对邻区地震对应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对缺震方法的预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绵阳市东南部区域三台县、盐亭县的水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损,经济损失巨大。依据两县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两县28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研究了震损水库的典型震害特征、震前运行状况以及造成震害的主要原因,给出了有效的震前防御与震后应急抢险措施。该研究不但丰富了水库震害基础性资料,也为今后水库抗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