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开发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塔河流域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石油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等区域开发优势,同时存在水土资源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交通条件差、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等区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从塔河流域资源优势出发,针对当前区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按照新疆经济发展对塔河流域的要求,选择“优势资源转换开发模式”为塔河流域开发战略模式。解决塔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使现有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最低限度保护现有植被面积不再减少,即维护现有天然胡杨林29.8万公顷、天然灌木林111.33万公顷、天然草地90.38万公顷,在此基础上,恢复和改善下游绿色走廊的植被,约3.96万公顷。如果完成以上指标,必须确保生态用水,特别是下游段的生态用水,加强天然植被的抚育更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2.
山地林业资源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不仅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还是生态脆弱区、经济落后区,研究山地林业资源的优化利用,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山地林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结合DPER分析山地林业资源优化机制,最后提出山地林业资源优化利用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人和自然关系巨系统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组织与前期调研,于今年五月全面铺开。该课题研究不仅对山东的经济发展将起重大作用,同时也是今后开展“中国东部沿海不同类型地区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与调控研究”的试点。研究内容主要是:1、山东省人与自然历史和现状;2、山东省主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预测;4、山东省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协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最早创办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对策和经验是:1.坚持土地管理的“五个统一”;2.坚持环境保护的“八不准”;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发挥各种资源优势;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高、精、轻、优”的特区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2 0 0 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 3 3 9.2 2万公顷,园地110 8.16万公顷,林地2 3 3 96.76万公顷,牧草地2 63 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 5 5 0 .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 5 3 5 .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 14 .5 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 5 6.5 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 .0 1% ,园地增加2 .70 % ,牧草地减少0 .16%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 3 % ,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 .3 0 %。全国净减少耕地2 5 3 .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 0 0 2年的0 .0 98公顷降为0 .0 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 2 …  相似文献   

6.
简讯     
“黄金矿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通过国家验收  由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政府承担的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计划项目“黄金矿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于 2 0 0 0年 11月 2 8日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针对黄金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围绕节约和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两个重点 ,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对黄金行业进行综合整治 ,并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对重点企业进行改造 ,提高黄金生产的水平。同时加大“三废”治理力度 ,积极开展综合利用 ,从而解决了黄金生…  相似文献   

7.
1990年2月8日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省人工降雨专家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政府领导和农业、水利、环保、化学、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教授。本刊记者从会议上获悉:1989年山东省共组织人工降雨飞行31架次,播撒催化剂3,785公斤,累计作业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增加降雨1.8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7,080万元,与总投入141.6万元相比,投入效益比为1:50。为缓和山东省旱情,保证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8.
1991年国家首次投入“海防林”专项资金1000万元,沿海各省、市积极筹措建设资金3亿元,共完成造林40多万公顷,绿化海岸线2000公里,使我国沿海防护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我国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着干代表性定义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分析,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环境系统特点及环境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苏省自然特点为单一而脆弱,表面为平原为主,水域面积较大,山地少,森林覆盖率低,生物种类少,江苏省社会环境特点为人均资源少,经济基础好,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和人才优势明显;江苏省的废气,废水,固体,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上述特点和原因,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水产养殖业发达,但应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整治环境污染,利用天在河道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江苏省工业轻,重并举以轻为  相似文献   

11.
截止 2 0 0 3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区 1999个 ,保护区总面积 14 3 98万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 13 975万公顷 ,海域面积 60 3万公顷 ) ,约占国土面积的 14 .4%。与上年相比 ,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 2 42个 ,面积增加了 110 3 .1万公顷 ,增长率分别为 13 .8%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2 6个 ,面积8871.3万公顷。 2 0 0 3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8个。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海洋开发的形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纲要》确定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在“九五”期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然而我国陆地资源日趋紧缺,多种陆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耕地以每年36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受污染的状况也愈来愈严重;我国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45种主要矿产…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每年损失耕地2100万公顷。每分钟损失40公顷.全世界每年有1100万公顷森林消失,每分钟消失21公顷。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沙漠化土地11.4公顷.全世界每年有25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分钟流入4700吨.全世界每年有4500亿吨废水排出,每分钟排放废水、污水85,000吨.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阐述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草地、农用地和整个山地生态系统环境退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即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分区分类治理;不同区城不同退化亚系统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同时,就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出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对山东省2001-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1 649.88万t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36 357.25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12.05%;碳排放量由2001年12 308.17万t增长到2010年30 881.45万t,年均增长9.64%,由煤炭引起的碳排放量占73.09%;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1 t/万元下降到2010年0.78 t/万元,年均下降4.23%。针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改变高耗能的发展方式,积极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以往的农业资源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也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宜,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与要求,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先进的方法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的情况下,重新对湖南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等评价模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丰度等两个角度对湖南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农业资源实际相吻合的评价结论,并根据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从正确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实行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强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规划管制致使区域间保护耕地资源多寡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带来相关利益群体机会及利益损失。基于耕地保护承载力角度,确定区域保护耕地资源空间外溢面积,利用机会成本核算单位面积保护耕地损失,在构建暴损程度系数基础上,核算区域间规划管制下耕地保护空间外溢量及区域间财政转移额度,为建立区域之间经济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空间外溢赤字城市有成都、攀枝花和雅安,赤字量最大的是成都市,赤字量达到650.71 kha;耕地资源保护空间外溢盈余的城市有14个,其中盈余量最大的城市是资阳,为219.98 kha;耕地资源保护空间外溢平衡城市是内江。(2)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单位面积耕地保护机会损失为每公顷25.30万元。(3)通过暴损程度及经济调节系数的修正,计算出区域之间的空间外溢补偿额度,为减少财政压力,按照盈余区补偿量总和作为空间外溢赤字区的支付总额,最终成都支付额度为416 775.25万元,攀枝花市支付额度为125.10万元,雅安市支付额度为83.40万元,财政转移支付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煤炭城市普遍面临城市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城市人口就业形势严重等挑战。在低价高硫煤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经济发展水平适中、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典型地区实施以多联产为支撑点的“合成气城市”规划,是这类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初步探讨了“合成气城市”规划研究的内容,并以山东省济宁市是为例分析了实施“合成气城市规划”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耕地资源态势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山东省建国以来的耕地序列数据以及近10多年来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地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人口压力是造成山东省耕地资源持续藏少的三类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同时通过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法,分别预测出2020年的山东省的耕地数量和耕地最低需求量.结果表明山东省未来的耕地资源态势不容乐观,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山地的生态敏感性使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国外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在Springer,EBSCO,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文文献,对国际上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于山地旅游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山地土地利用对山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山地旅游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研究、山地旅游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等方面。发达国家学者较为注重山地旅游带来的对土地利用变化、覆被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较为重视对山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研究较为薄弱,遥感和GIS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也被一些学者采用。实地调查的内容涉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中心、旅游路径、旅游地边界等不同地理实体。最后,分析了对中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