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结合对新常态下新要求的分析,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常态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给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指出要通过环保部门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大推动环保产业新发展的力度,环保企业应创新驱动,提升环保产业新发展综合能力,推进新常态下的环保产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科学制定了“一品一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整体刚刚起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或限制措施与现有的源头管控、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还存在很大的衔接空间。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绿色产品认证、清洁生产、排污许可等的政策要求和技术体系,提出新污染物治理与其衔接的可行性,建议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为抓手,实现新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的全过程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新时代持续向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任务,是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各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大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本文梳理了新污染物风险防范与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总结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进展,并剖析了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新污染物检测、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协同学理论,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和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其次,以具体的应用型高校为例,基于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情况;最后,给出了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好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新思维,从而加快实现改善环境质量为主,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调,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综合支撑3大转变,同时,加强法律、制度、管理、政策、社会等政策措施对环保新思维的支撑和保障工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黄河干流中卫新墩断面近年水质状况及水质变化趋势,文章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新墩断面2004年以来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墩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受到轻微污染,水质一般。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GM(1,1)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拟合了新墩断面未来水质污染变化方程,得出了新墩断面未来水质将进一步好转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新特点、新方向为出发点,分析了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等对资源环境的新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的新需求,并从释放政策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提高创新能力3方面,提出了我国环境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谢镇泽、郭海军合著的《改革开放城市新移民文学书写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新移民文学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重新界定了广东"新移民文学"这一概念,并以打工文学、底层写作、城市文学、新市民文学来概括新移民文学的历时性形态。从"新移民"到"新市民"的蜕变,更是为广东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民生工程。环保工作者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干苦干。攻坚克难。以新思路开创新局面。以新打法实现新突破,以新姿态创造新业绩?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局长王秉杰用“大环保”观对环境保护做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生存环境恶化,能源紧缺等问题也不断显现。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执法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体现,因此,开拓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环境执法新局面,维护环境法制的尊严,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基层环境行政执法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环境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现状出发,分析和剖析了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目前环境执法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在各级政府的环境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环境行政执法不力的现象。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从改革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强化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健全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加大企业违法成本,降低守法成本。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守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环境执法从内部分析,面临着法制困境、体制困境和机制困境三方面不足;从外部分析,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强势和社会公众参与乏力的缺憾.本文提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管理作用,从明确目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众参与等方面多管齐下的建议,希望抛砖引玉,促进中国环境执法工作早日破解执法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基层环保部门赋予了更多执法手段.但由于外部不利因素与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原因,使得当前基层环保执法面临诸多困境,不仅阻碍了新环保法的有效落实,而且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遏止当前环境恶化趋势的执法需求.在分析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的各种困境基础上,提出切实提高环保执法水平的对策措施,适应新时代执法要求,稳步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环境执法不力是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环境保护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突飞猛进.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的.造成了局部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非常实际,非常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其现状、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体系.强化环境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等,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环境联合执法是指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统一执法,以实现有效预防和处置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执法机制。它是近年来各地为了改善环境执法效果而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环境保护的严峻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环境联合执法的必要性,随着人们对环境联合执法工作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一些矛盾与困局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落实责任、完善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思考解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睢宁县环境执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当前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强化环境执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能耗、高排放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进而环境执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环保领域基本上有法可依,但是在具体环保执法实践中,却面临许多困难和阻力,存在着环境执法的力度、效能不高等方面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和阻力,提高环境执法的能力、水平、高效性、权威性,是摆在环境执法人员面前的问题。本文对环境执法具体实践中,遇到存在的地方政府、法律、司法、立法和环境执法部门自身建设等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阐述,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和效率的办法对策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