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农业景观的科学内涵进行界定,对农业景观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针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和我国农业景观特征,提出了一种乡村尺度的农业景观规划方法体系,从农业生产景观、农业服务设施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等分别进行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
农村景观的自然-人为性与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特殊场所。研究了农村景观的双重属性,即自然—人为性,以及多样性、异质性特征。根据这些本质属性,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科技着力方向和因地制宜政策。  相似文献   

3.
霍雨  王腊春 《四川环境》2007,26(2):79-83,1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江苏省也于近期举办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会。本文通过对现存相关指标体系的回顾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对江苏省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这一体系对大丰市南阳镇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努力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路远 《环境教育》2008,(8):44-45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至今,“三农”问题得到很大改善。8亿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其中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也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加强,跟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环境保护面貌已展新颜。  相似文献   

5.
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组合工艺,结合生态及景观建设进行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该工程既处理了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理念,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不能纳入城市管网,且呈分散、难以收集、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现状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实施科学、合理、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模式事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文章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提出独特的雨污分流方法,比较了多种末端治污模式,特别推荐了增氧塔生物净化和小型人工湿地相结合的这类具有造价低、处理效率高、运行经济、出水水质好、可以中水回用且地表呈景观化的特点,适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生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败,值得全社会研究、关注。对目前江西农村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引发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的一系列对策,以促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这一主要目标,2007年4月6日至15日,我们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问题,来到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先后在婺源、淳安、萧山、安吉、绩溪、巢湖等市县、乡镇、村组开展调研,实地考察当地农村环境状况,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解决农村环境保护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是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采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识别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原有农村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问题相互叠加,并呈现综合效应,使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非点源污染,它不同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据此提出了新农村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以期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王周 《环境教育》2009,(3):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反规划”视角的乡村旅游规划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反规划"思想,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给乡村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强调"反规划"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传统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探析了"反规划"思想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建立乡村旅游"反规划"发展模式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地区如何既实现经济发展,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统筹协同是重要前提.科学分区是设计因地制宜协同模式的基础,界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模式内涵,综述已有相关分区研究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分区原则和依据、分区单元、分区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协同关系的西部新农村建设分区方案,划分为八大区:城郊农业区、西北牧业区、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北灌溉农区、西南高原区、西南河谷平坝区、西南丘陵山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区,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重点与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环境经济协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总结日本等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回顾国内"一村一品"的发展历程,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的"一县四品"为例,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提出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和四川丹棱县"一县四品"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县域新农村建设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社会—经济中众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的制约.为了从长期性与整体性角度考察四川省米易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由米易县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干,生态足迹模型和SWOT模型为支撑的米易县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以透视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探讨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体系的有效建立,离不开农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来优化农村养老体系,提升养老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课题,笔者通过河北省农村基层建设年活动,对河北省不同县市的10个村50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查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针对当前农村养老体系不健全,新旧养老保障模式衔接不畅和农村土地流转水平低下、流转形式单一的现状,提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为农村养老提供资金支持,要为新旧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变提供便利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民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环境教育能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主体和方式相对单一以及缺乏必要的教育目标等问题。在发展农村环境教育方面明确受教育的主体,并从扩大教育实施主体、开展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以及增加政府财经投入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福建省农村自然环境特征、污染现状以及经济、环境管理水平,总结了多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并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乡村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下,乡村所受到的冲击十分剧烈。城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有其客观规律,而且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为地阻挡城镇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若不顾实际条件,不惜代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难以保持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乡村的影响会更大。本文在论述中国1949年以来几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近年来城乡差距与乡村人口劳动力的变化、土地高速非农化与粮食安全、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四个方面论述快速城镇化对乡村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的发展问题。根据上述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最要顾及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地的经济区位差异很大、发展的起点不同、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别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时序可有所不同,但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力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保护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是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状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以及管理学等方法,论述了农村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4个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府、企业、社会、农村"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阐明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于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