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在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更为凸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需求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校教育不对接、自身观念不适应等。因此,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和企业吸纳作用,优化高校教育机制,从多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纵观经济转型期以来的安全工作,客观讲,基本是在摸索中适应,在探求中前进。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资本积累还属...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一划时代的决定无疑加快了改革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制度的进程,农民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随后中央要求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也正在出台,政策变革已取得多个方面的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4.
青年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应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角度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文化技能水平低的青年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为农村青年创造更多的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青年就业状况的简要介绍,提出促进青年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提高青年就业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正处于一个从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社会迈进、从改革普惠走向财富或利益分割的时代,就业不足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正在成为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 相似文献
9.
10.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近些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新的立法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反就业歧视的精神,一些既有的立法通过修订充实了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对应于就业歧视现象仍频发生的现实和不断高涨的社会诉求,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依然任重道远。内容亟待完善,实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在促进就业方面是采取失业保险制度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相结合的体系,为劳动者的就业风险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还存在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政策随意性大等问题。本文认为,要完善这一体系,基本思路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就业保障;加速相关立法工作,通过法制化使就业政策制度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使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最近,黄华华省长到省劳动保障厅视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加快城乡就业并重制度建设。城乡就业并重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广东就业指导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构建和谐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全球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并同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国际社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国际劳工组织倡导各国政府采取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措施,G20巴黎劳工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促进就业一揽子建议,还有欧盟实施5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就业计划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成长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总量和结构上看,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容纳的就业量达3.09亿人,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城镇就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0%,在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07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五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就业的现状和问题,二是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三是对就业立法的几点建议。现将莫荣同志的讲稿发表,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扩大就业的关键在于扩大就业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也需要构筑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理顺扩大就业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价值,能够正确引导就业形态良性发展。因此,研究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作用是扩大就业问题的基本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就业平台,建立民生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需要考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这也是衡量社会就业水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然而,什么是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如何着手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因此抛出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学界和实践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