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一个重大飞跃,拓展了安全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使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从安全发展理念到安全发展战略,又是一个重大飞跃,使一种意识变成一种行动纲领,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安全生产“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安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之年,回首这一年,安全生产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以“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第30次集体学习,安科院刘铁民院长主讲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和现状”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两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时强调,“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要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及安全生产法制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中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以及安全生产法制化的问题,针对"五阶段论"和"事故高峰论"两种观点的质疑,重新考虑我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的依据,提出将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计划经济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的"两阶段论"观点,还从历史唯物的角度对安全生产阶段划分的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是解决目前我国事故多发问题的基本途径,并提倡完善以法制为基础的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4.
林静  海岩  刘洋  雨竹 《劳动保护》2004,(2):18-19
2004年初,本刊部分记者分头采访了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部分部委,将他们2003年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和2004年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归纳、整理,力求给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较全面的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亟需编制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对我国安全生产进行科学规划。为此 ,笔者针对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频繁改革、长期以来无安全生产发展指导性文件的情况 ,对美国、欧共体、澳大利亚等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目标、主要指标、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对比分析了编制符合自身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趋势、风险预防及控制的原则和思路等内容 ,并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国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编制经验 ,探讨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和指标类别、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等问题 ,取得的成果 ,对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安全科技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实现安全发展的有效手段。强化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被列为国家安监总局2010年重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自2018年我国开启新一轮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以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该如何抓的思考不断深入。本刊刊发系列文章,回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与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我国开启新一轮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以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该如何抓的思考不断深入。本刊刊发系列文章,回忆并探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与变革,以飨读者。本文是第六篇。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近年来,通过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年7月?2010年8月,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部署,针对我国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14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杜邦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石化、化工、煤碳及钢铁行业安全高层论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外事司柏然司长、安科院刘铁民院长、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苗思凯先生分别讲了话。与会的中外企业高层领导分别结合本行业实际,总结交流了他们的安全管理经验。大家认为.此次论坛为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了一个分享安全生产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满足行业发展对安全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建筑业安全稳健发展,基于2017—202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运用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测度(Slacks-Based Measure, SBM)模型测算各省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并借鉴分层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思想,构建多个生产前沿面以考察其空间分异,进而通过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 GML)指数分析其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整体偏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2)从省域看,内蒙古、福建、河南、海南和青海保持稳定领先态势,山西、湖北、广东和甘肃则长期落后;从区域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差距较大,东北和中部地区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发展较为同步,但均较低。(3)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向好发展,技术进步对此做出了较大贡献。此外,研究可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业安全研究所(以下简称工业安全研究所)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四司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是我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领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是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贸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工业安全研究所主要围绕工贸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技术研究与安  相似文献   

13.
自2018年,我国开启新一轮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以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该如何抓的思考不断深入。本刊将刊发系列文章,回忆并探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与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工业化、城镇化及安全生产发展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国外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发现了安全生产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之间的非对称抛物线关系曲线,并对我国不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七大经济区域安全生产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中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安全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政府监管、加强安全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产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安全的诸多问题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努力下,数十年采,我国安全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安全立法初建体系;安全监管逐步加强;社会安全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安全科学理论有了初级发展;安全技术取得一定进步;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安全工作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全法制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机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轨,安全法制建设与时俱进,针对市场机制特点,顺应社会发展变革,为规范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作用。2002年11月1日实施的《安全生产法》,更将安全法制体系建设推向了发展和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回顾工业化进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到1979年达到初级阶段的历程;论述了1979-2009年我国从农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大国的转变,完成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后工业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过渡.重点分析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3个重要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态势:第1个阶段为1979-1990年,是"工业复兴、事故上升"阶段;第2个阶段为1991-2000年,是"经济快速发展,事故居高不下"阶段;第3个阶段为2001-2009年,是"进入法制轨道,事故稳中有降"阶段.最后提出建议,如加强安全法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及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0]23号文件提出的9个方面32项工作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4日下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带领有关司负责人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安全生产科研工作,听取了安科院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安一科院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班精神,促进安全生产科研工作上新台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2010年安全生产政策研究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安监总厅政法[2010]52号)。2010年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服务于总局党组的中心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是首批获得国家认可的具备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资格的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所有行业类别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的机构。安科院评价中心作为同时承担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评价机构,长期以来,把安全评价技术创新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有效推动了我国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