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特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语言实现过程,并将特征分析法、传统布点法,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同一地区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核素含量均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特征分析法优选出的采样点位,其核素含量均值对传统布点法的相对偏差均为负值,且<10%,即便与BP法相比,也不失其优越性,表明用特征分析法监测一个地区环境辐射平均水平的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熵权物元分析法在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元分析理论和熵权法,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对辐射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如何选择较少的最佳点位,使获得的监测数据能准确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范的要求是环境监测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潍坊市在优化大气布点方面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常用的“实测法”有“历史数据估算法”和“网格法”两种。对于中等城市,往往因常规监测点位少而应用“历史数据估算法”难以满足要求;“网格法”则因其布点多、周期长(一般需进行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布点监测),投入的人力、物力大而使中等城市的三级站难以胜任。我们采用适量网格布点一次性监测和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使之相互印证,互补长短。并以确定特征点位突出优化点位的代表性,以严密的统计分析和检验保证优化点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灰色局势物元分析进行河流优化布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灰色局势的级数法和物元分析对河流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在同级水质基础上,选择最佳理想点和最次理想点作为优化点,优化方法简单、快捷。实例表明灰色局势物元分析法用于河流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河流最优测站距离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监测经历近十年的实践,现在应是到了总结经验,优化布点,以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监测网络的时候了。为了更好地配合此项关系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方向的基础性工作,本刊特开辟《优化布点》栏目,旨在开展学术争鸣,探讨优化布点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在具体枝术上求得大体统一。欢迎广大读者就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点布设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规划网格高密度布点,通过一年的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从而对绵阳市的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得到采样点位的最佳位置分布。通过检验,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形势下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和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亟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确定国控监测点位,以说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潜在风险状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梳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国内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布点尺度和点位优化方法研究,提出了国家尺度上适宜布点尺度,建立了统一的历史点位优化筛选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点位的布设思路、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阶段性的布设结果,最后提出了后续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优选环境监测点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尝试应用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进行环境监测点位的研究,证明此法具有简便、易行、实用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掌握其环境质量状况,摸清污染来源和影响范围的必要手段。监测点位是环境监测的基础,监测点位优化是提高环境监测代表性的必要手段。按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730—2014)的要求,梳理了点位优化工作的基本流程,经过试优化,预计在全国将增设122个国控监测点位。其中,76个在原有监测点位中选择增设,46个按照规范要求新设。利用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插值分析,调整前后水质总体变化小,未出现颠覆性结论,同时提高了对陆源影响区域水质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主成份子集合选择法的应用过程,指出该方法只考虑了各测点的污染随机变化信息.而忽略了各测点的污染水平信息;用该方法所得到的优化点集不能正确地反映地区大气污染水平.因而主成份子集合选择法不宜应用于大气例行监测的优化布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分析现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与需求,发现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测定需求,部分标准规范性有待提高,标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同一污染物项目不同方法标准之间的可比性研究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基础科研和顶层设计,加大可比性研究等方面完善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目标决策中的TOPSIS法(即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对湖南长沙等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和上海指数法相比较,认为该评价方法对比较多个城市(或多个监测点,下同)的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比欧几里德贴近度法和上海指数法均优越.  相似文献   

14.
序贯数论优化法和侧影图进行河流优化布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序贯数论优化法(SNTO)对监测点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分类结果,基于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构造一Rousseuw定义的函数并做侧影图,以确定各属类的最佳代表点,从而遴选出优化了的点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督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督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出,目前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部分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断面)设置欠科学合理,环境质量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不强,监测能力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测数据的质量缺乏保障,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力度和水平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提出,环境质量监测督查不仅能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又是对实现环境监测历史性转型开展的有益探索,各级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工作抓出实效。  相似文献   

16.
依据功能区环境噪声普查数据和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分布特征,进行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布设.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对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点位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数量和内容及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要、方法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顶层设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强质控、加强监测科研借鉴国际经验等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分析——应用OTP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及OTP模型的概念.针对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的现状和特点,设计了符合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特点的OTP模型,提出了系统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需求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输入项的不同权重,充分考虑影响模型输出的各种因素,加强研究模型输入项的量化表征,动态调整模型的输入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selection of sampling sites is one of the major tasks in thedesign of a monitoring network. Many environmental networkssuffer from either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r redundantinform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effective algorithm thataddresses the issues of insufficient and reduction information.The new algorithm is denoted as Multiple-Point Variance Analysis(MPV). MPV includes both Multiple-Point Variance ReductionAnalysis (MPVR) for adding information-effectives sites, andMultiple-Point Variance Increase Analysis (MPVI) for deletinginformation-redundant sites. The MPVR and MPVI equations areverified under two hypothetical cases. The optimal procedures ofthis new algorithm include determination of simultaneousadditions or deletions of groups of sampling points. Theseproposed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eliminate the need for anyspatial discretizations or sequential selections. The efficiencyof these optimal procedures is tested under actual field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MPV is aneffective tool for adjustment of existing sampling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