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垃圾特性分析及其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深圳市盐田区垃圾场处置工程陈垃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内陈垃圾已基本腐熟,相对附近农田土壤,陈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较高,接近但尚未完全达到农用垃圾肥标准,且铅含量超标2~3 倍,不宜进入食物链。但陈垃圾可用作市区绿化地带、公园、苗圃、林业等处的有机肥和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表层营养土 相似文献
2.
生活垃圾填埋场陈垃圾基本特性及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填埋场已填埋陈垃圾具有丰富的资源 ,我国填埋量已达几千万吨。通过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 6年填埋龄和 1 0年填埋龄陈垃圾基本特性的测试研究 ,揭示出填埋 6年以上的陈垃圾已具有相当稳定的性状 ,原始垃圾特征已完全消失 ,开挖后没有异味 ,在组成上除部分大颗粒无机物和大块难降解有机物外 ,其余部分已腐化为类土壤物质 ,可以开采再利用。陈垃圾中类土壤部分在物理化学性质、水力学和微生物学性质上均表现出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形成的、极为优良的基质特征 ,可用作污染物生物处理基质或作物培育基质。 相似文献
3.
4.
对拟建项目佛山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土壤现状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为赤红壤和面砂土,现状良好,属于清洁级水平。采用污水灌溉土壤累积残留量模型,选取重金属作为预测因子,对垃圾填埋区及其附近土壤由于受垃圾渗滤液影响而产生土壤污染物的累积增量值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累积增量与渗透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科学》2015,(6):72-75
从长春市一个封场垃圾填埋场中系统采集了不同填埋年龄(8~12年和25~30年)和不同位置(上层和下层)的垃圾样品,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填埋垃圾总体呈弱碱性,含水率随填埋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上层垃圾含水率低于下层垃圾;从垃圾组成、有机质和生物可降解物(BDM)来看,8~12年的填埋垃圾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而25~30年的垃圾基本达到稳定化,但上层和下层垃圾的降解程度无明显区别。这表明传统填埋场中垃圾稳定化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开发能够加速垃圾稳定性填埋场的生物反应器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填埋垃圾的特性分析则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7.
已填垃圾的沉降分析是正确评估填埋场服务年限和合理确定填埋厚度的重要依据,根据陈垃圾的形成机制、沉降模型、计算方法以及及有关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填埋过程中的垃圾沉降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陈垃圾土的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8.
对拟建项目佛山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土壤现状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为赤红壤和面砂土,现状良好,属于清洁级水平。采用污水灌溉土壤累积残留量模型,选取重金属作为预测因子,对垃圾填埋区及其附近土壤由于受垃圾渗滤液影响而产生土壤污染物的累积增量值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累积增量与渗透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废水处理的特性是合理选择处理工艺的基础,对水质成份复杂多变的渗滤液而言尤其如此,本文对渗滤液的水量,水质处理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为分析、掌握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于2018年4月17日对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界正东、正南、西南、正北和东北5个方向进行现场采样,并采用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填埋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污染,虽然各重金属元素均满足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Pb、Cr、Ni、Cd、As、Hg、Zn均高于拉萨城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r高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值1~3倍,为轻度污染;相对于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和无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和Hg在个别监测点为轻度污染;各监测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生态危害,其危害程度排序为西南>正南>正北>正东>东北。 相似文献
12.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江西乱石湾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美国环保局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含量特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Cr(Ⅵ)、Cd、Cu、Pb重金属是填埋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区域所有采样点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 20,说明土壤受中度重金属污染; Cr(Ⅵ)是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所有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 89,说明地下水总体处于警戒线等级;致癌健康风险值在2. 32×10~(-4)~1. 69×10~(-3)/a之间,是国际委员会推荐值的4. 64~33. 8倍,致癌风险水平为Cr(Ⅵ)NiAsCd;非致癌健康风险值在2. 54×10~(-10)~9. 72×10~(-9)/a之间,致癌类重金属的个人年健康风险值是非致癌类重金属的10~5~10~6倍,说明该区域的致癌风险极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城市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一类特殊工程,其安全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成熟的工程力学思想,将分析山谷型垃圾填埋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化为分析垃圾坝稳定性。利用已知的稳定填埋场边坡有关性状,反算出垃圾土可能最小综合内摩擦角,利用这个参数来计算填埋体在三种典型状态下对垃圾坝产生的最大作用力,从而来判断垃圾坝的稳定性。探索了一套分析山谷型填埋场填埋体稳定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两个公式,对于该类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滤液中富含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包含羟基、羧基、羰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是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重要载体。垃圾渗滤液因来源不同,其中的DOM组分与重金属种类、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 DOM 与重金属之间常见的反应以络合作用为主,该作用是影响渗滤液中DOM和重金属形态及环境行为效应的关键。然而,DOM络合过程十分复杂,为了解析络合作用,有效的表征方法及据此建立的络合模型,是厘清垃圾渗滤液DOM与重金属络合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重点介绍了荧光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DOM表征方法以及常用的络合模型,综述了络合过程中pH、DOM组成、重金属离子等影响因素,以期揭示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规律,为污染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