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工业废弃物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项目的研究开发背景、主要意义、项目水平、应用范围 1.1开发背景 目前全国工业废弃物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10亿t,2005年全国的工业废物产生总量达到13.4亿t,历年累计的堆场面积已经超过0.1万km^2.工业废弃物的处理率约为50%.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1.5亿t,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年总产生量达到1.85亿t,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大中城市人均日垃圾产生量约1Kg,井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底,生活垃圾清运量1.52亿t,垃圾的集中处理率约为51%。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一个需要迫切解决问题。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是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二是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基础;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是降低生活垃圾无害化成本,节约资源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统计了近几年我国开展调研的134个村庄生活垃圾情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1个有效样本数,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性及其组分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76 kg/d,变化范围较大,最低为0.15 kg/d,最高为0.29 kg/d,且不同地区垃圾产生量有一定的差异,东部0.77 kg/d,中部0.98 kg/d,西部0.51 kg/d,南方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66 kg/d,低于北方的1.01 kg/d;在组成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2.38%,其次为厨余,占垃圾总量的35.97%,各成分大小关系依次为灰渣>厨余>塑料>其他类>纸类>玻璃>布类>金属,且不同地区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南方主要以厨余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3.56%,其次是渣土,占垃圾总量的26.56%,北方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64.52%,其次是厨余,占垃圾总量的25.69%,其他组分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4.
1日本城市垃圾的中心问题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稀缺,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消费水平提高及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速了包装工业发展。食品的方便化、超级市场成为购物的主渠道,使一次性包装产品骤增,包装废弃物亦快速增加。厚生省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包装废弃物在城市垃圾中按湿重计算占21.8%.接干重计算占1/3以上,按体积计算约占60%。厚生省另一份资料显示,日本每年使用的原料和产品的总量高达23.6亿吨,每年出口外销总量为1亿吨左右.从国外进口总量为7亿多吨。换言之.在日本“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繁荣背面,“大量丢弃”正在日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市餐饮服务业、高等学校和居民家庭餐厨垃圾产生量的调查,力求为北京市餐厨垃圾的总量预测、处理及再生利用提供参考数据。调查以问卷、现场跟踪及实际称重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餐饮业、高校学生食堂和居民家庭人均餐厨垃圾产量分别为0.40kg(/人.次)、0.45kg(/人.d)和0.49kg(/人.d);餐饮业和高校学生食堂的餐厨垃圾以餐后垃圾为主,人均餐后垃圾量分别占餐厨垃圾总量的72.5%和80%,而居民家庭人均餐后垃圾量仅占餐厨垃圾总量的14.74%;小区居民夏季、春秋季节和冬季的人均餐厨垃圾产量分别为0.63kg(/人.d)、0.46kg(/人.d)和0.38kg(/人.d),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南山寺、亚龙湾、亚龙湾森林公园、西岛、珠江南田温泉和鹿回头山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分拣称量、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三亚景区垃圾的产生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六景区垃圾的日均产生量依次为5833.33、1211.33、1231.56、291.25、1093.75、726.67kg·d-1,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0.64、0.30、0.33、0.29、0.45、0.40kg·capita-1·d-1;南山寺以可回收垃圾为主,约占45%;亚龙湾、西岛和珠江南田温泉以其他垃圾为主,分别占51%、55%和40%;亚龙湾森林公园和鹿回头山顶公园以有机垃圾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38%;人均日产生量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日均产生量在冬季较大,其次为夏季;游客接待情况与垃圾产生量呈近似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结果显示,小洲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47 kg·d-1,居民对生活垃圾问题较为关注,但自觉性和对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具有各自特点,总体以有机垃圾、塑料和纸类为主,这些组分占垃圾总量的80.83%~92.02%.结合小洲村特点和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依照区域特点规划环卫设施和制定收集模式、利用当地消纳条件就地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垃圾进行采样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地区的经济、生活情况等因素,得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垃圾中以灰土和厨余为主,分别是19.83%和19.33%;其次是砖瓦陶瓷类,占总量的15.26%;玻璃类和金属类垃圾所占比例最小,为1.0%~3.3%;垃圾的焚烧热值较低,平均热值为2729k J/kg,显著低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均值。有机垃圾比例越大,灰土所占比例越小,含水率越高;影响乡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常驻人口数量和经济情况;影响乡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燃料变化。同时针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产生量的减少提出了两点建议,以期对以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液体复合铁铝盐絮凝剂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废水治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净水剂投加量4.7-5.3g/L,pH=5.9,沉降时间2h左右,经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及资源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大中城市人均日垃圾产生量约1Kg,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底,生活垃圾清运量1.52亿t,垃圾的集中处理率约为51%.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一个需要迫切解决问题.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是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二是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基础;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是降低生活垃圾无害化成本,节约资源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程炜  张新玲 《环境科技》2002,15(4):37-39
提出了生活大气污染物总量核定办法,依据南京市2000年生活燃料消耗情况,估算了2000年南京市生活大气污染物SO2、NO2、TSP的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2.
参考了前人对于拆迁建筑垃圾的研究,根据南京市相关统计数据,估算出1998-2009年间南京城市房屋拆迁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并比较了相关数据,得出估值合理。估算结果显示南京市房屋拆迁建筑垃圾年产生量波动较大,但变化趋势大体为上升。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南京市GDP与房屋拆迁建筑垃圾年产生量1998-2003年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2004-2009年正相关性减弱;市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使得南京市房屋拆迁趋于合理,间接减缓了房屋拆迁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的增长趋势;房屋拆迁政策的制定以及修订、社会事件对南京市房屋拆迁建筑垃圾年产生量有短期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随着城市房屋拆迁决策系统的发展,南京市房屋拆迁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普遍共识,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作用日益凸显。废弃物处理是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尚未达峰的领域之一,因此废弃物处理领域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对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全面达峰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设定到2022年浙江省未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两个情景,预测和比较两种情景下生活垃圾产生量、分类回收量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通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4%,且焚烧处理过程减排效果更明显,可促成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提前达峰。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末端处理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逐渐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淘汰的高峰期,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多。文章将家用电器、电脑和数码产品作为主要测算对象,根据电子电器产品的国内销售量、产品寿命期、平均重量以及各省份保有量等数据和参数,使用斯坦福(Stanford)模型定量化预测了2011-2020年我国主要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及各省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各类电子废弃物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2011、2015、2020年总产生量分别达到394×104、613×104、963×104t,年均增速7.9%左右;家用电器类电子废弃物仍将是主要来源,但以手机和便携电脑为代表的数码和电脑类电子废弃物增速和产生总量同样十分显著;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以及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针对电子废弃物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回收管理体系以及责任分担制度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海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了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成分及产气规律。方法通过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现场抽气试验理论计算。结果场区内填埋气体含量分别为CH462.2%,O21.0%,CO234.7%,其余气体2.1%;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条件下沿南四湖农田水稻吸氮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素是水稻必需营养元素中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也是南四湖水体主要营养性污染物之一.通过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不同氮肥量处理大田试验,研究了南四湖流域鱼台农田控释肥条件下水稻生育期的吸氮特征.结果表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施用中氮量337.5 kg/h...  相似文献   

19.
有机废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VOCs,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也成为目前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顺利运行的瓶颈。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总结了有机废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VOCs的产生机理、监测技术、排放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有机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生物转化过程中,填埋和堆肥中产生的VOCs在100种以上,填埋和堆肥中产生的VOCs浓度分别为67~7 896,411~14 547 mg/m3,VOCs浓度分布较广,去除效率有待提高。厌氧发酵产生的最高VOCs浓度一般低于30 mg/m3,且厌氧发酵产生的VOCs易于收集,并通过可催化和热力焚烧有效去除VOCs。因此,应将有机废物填埋和堆肥过程产生的VOCs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