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索怎样开展好能源的国际合作,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有怎样的能源发展目标。我们的关注点和精力刁应该老放在担心别人有资源不卖给我们,到处找油气上面。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是否有更广阔的互间,最终取决于自己国内的能源市场做得怎样——做好了国内的事,才会拥有话语权,再寻求国际雀作就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公共资源,先把节能减排和国内能源结构的优化真正做起来。 相似文献
2.
3.
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既有利于缓解中国能源安全紧张问题,也有利于俄罗斯开拓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背景、基础、特点与障碍,提出了发展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 《中国环保产业》2007,(1):5-5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以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为优先合作重点,努力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粮食安全的生物能源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发了生物能源产业。随着生物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粮价与石油价格的联动性日益增强,农产品的能源属性日渐显现。作为连通农业和能源的一个新兴产业,生物能源事实上面临着两端约束。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造成了能源与人争粮,对粮食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关注能源安全,在协调粮食安全的同时寻求发展生物能源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多、石油资源少,无法依赖世界资源完成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转变。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要供各国消费,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比其他国家大得多。这种全球分工结构导致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有更强烈的迫切性。大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把能源问题纳入国家未来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做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排,从现在开始为长远铺路。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规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黑龙江省2002-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运用Kaya分解法,预测了黑龙江省2011—2020年在不同情境下的人均碳排放量。研究表明,2002-2010年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人均碳排量年均增长率为8.18%。在四种经济增长情境下,黑龙江省2011—2020年人均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均远远低于2002-2010年,但人均碳排放量仍逐年增长,且GDP增长速度越快,人均碳排放量增长也越快。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生物质概念及生物质利用技术的概况,介绍了生物质(竹、木剩余物)气、炭、液、油四联产生物质能源利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对生物质利用的市场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12.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仍然很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效防治工业污染,提高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有国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3,(6):30-34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在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中因政策性原因遭遇经济发展瓶颈。本文从分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现在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窘境,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以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耕地保护基金为主的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建议,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民增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开发太阳能的紧迫性与可行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是一种具有无限性、无偿性、清洁性特征的自然能源,开发太阳能对缓解我国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我国开发太阳能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我国太阳能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利用1995年以来县域统计资料对黑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化显著;②极不发达县域向东扩展;③区域发展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先增后减;④中心城市发展缓慢,但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三市的带动作用显著。探讨了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历史基础与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政策、区位、交通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导致黑龙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效益水平、高度水平、转换水平、科技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了工业结构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07年的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竞争力的因素表现为多元化和均衡化,竞争力螺旋上升,以波动性强、子系统变化悬殊为主要特征,科技水平是竞争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子系统中,效益和高度子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转换子系统体现为不连续性,科技子系统则在稳步提高.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竟争力存在科技水平不高、结构转换能力不足、高度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枯竭与工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