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港-城互动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新兴计量方法,对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990年以来,连云港市港口发展对连云港市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当明显,但连云港市城市经济增长对港口发展的带动作用却不明显.从港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支撑港口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港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城市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以营口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营口市1995-2009年以来城市相关产业与港口吞吐量进行关联度分析,其结论为:港口经济与城市工业、建筑业关联度较高,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城市经济的促进下,港口临港工业正在形成,但是港口经济对城市服务业带动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对实现辽宁省城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概况与综合绩效内涵,采用AHP法、功效函数、模糊综合评判法验证。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辽宁省及14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都在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同;②辽宁省域经济投入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绩效逐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绩效从2007年起呈下降趋势;③城市功能定位、区位资源与产业结构是促使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时空分异的重要驱动因素,提出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人口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辽宁省为例,测度了2005--2010年人口文化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较低、居中、较高三个层次的关联度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市的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的总体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辽宁省关联度高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反之社会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大力发展辽宁省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还将会促进辽宁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方面的实证资料,构建兰州市人居环境和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求出1999-2010年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值,定量分析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1999-2010年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转变,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呈持续稳步上升趋势,进而提出促进兰州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研究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海洋各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辽宁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海洋油气业和海盐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4年、2010年时间截面,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辽宁省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通过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图,揭示了辽宁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辽宁省城市金融竞争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突出,两翼凹陷”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沈阳和大连两极突出;在东西方向上,辽东优于辽西,且辽西呈现出“北弱南强”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旅游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乌鲁木齐为靶区,用多元统计方法构建评价模型,研究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状态.得出2007-2012年间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发展综合效益呈上升态势,协调度C值处于不平稳状态,旅游经济发展的下行走势仍较明显;协调发展度D表现为稳定上升趋势,近年来旅游经济进入到相对快速发展阶段,但城市环境改善并没有跟上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衡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衡阳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衡阳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研究,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在介绍衡阳市土地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出发,选择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济产出、社会生态效益四个准则层建立了适合衡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衡阳市2000-2006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分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衡阳市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的状态,集约利用水平呈曲线上升趋势,并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衡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新疆奎屯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其宜居程度;并选取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类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2006-2012年的宜居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从环境怡人性、生活便宜性、居住安全感、居住归属感四个方面21个指标,对城市居民宜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生活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奎屯市城市宜居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宜居程度不高,但呈增长态势;在人居环境满意度因子中,城市生态环境等指标,居民的满意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中心的不断东移,东北亚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腹地经济也成为各大港口研究的重要课题。引入因子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港口竞争力指标进行处理并横向比较,得出港口竞争力排名,同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天津、大连三大港口竞争力最强,但大连港稍显落后。在三大子港口群中,山东子港口群综合优势显著,辽宁子港I:3群存在腹地经济落后、恶性竞争等问题,津冀港口群受行政区划限制,港口资源整合困难。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辽宁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极具潜力。鉴于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分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灰色模型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与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比较,旨在发现目前辽宁省各海洋产业当中对本省海洋总值贡献率最为突出的产业,对辽宁省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合指标方法对辽宁省14个省辖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内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高低落差大的格局.根据测度结果进行城市化发展水平类型划分,探讨了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因素、历史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要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必须具备发达的港口经济与和谐的港城关系。从实现上海市港城经济联动发展的目的出发,将港城经济系统划分为城市经济子系统和港口经济子系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01—2010年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保险业、信息业对港口经济的联动性较强,城市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和金融业对港口经济的支撑不足,且港口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因此上海市需加快基础设施、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08年辽宁沿海各城市的城市化和气候指标,运用线性拟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盘锦和大连的气温在城市化影响下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合理水平、下垫面变化和城市环境共同构成葫芦岛、锦州、营口和大连城市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盘锦和丹东,城市规模和城市环境是第一主成分,产业结构合理水平和下垫面变化是第二主成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运用1992--2010年大连市港口吞吐量和C-DP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大连市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大连市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存在失衡关系,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回归的速度达1.7832;长期内港口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3122,短期则为0.054;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港口物流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反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辽宁省主要海外客源国(地区)为样本,考察了辽宁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省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DPESAR框架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选择辽宁省1995—2017年的面板数据,应用SPSS17.0和EViews6.0软件,建立生态安全演化与绿色经济发展关系的结构模型,研究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症结,进而构建最优控制模型,探讨二者之间的演化关系,依据辽宁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标要求,模拟并预测辽宁省到2022年的生态安全与绿色经济发展关系的理想演化状态。结果显示:敏感指标的下降会造成生态安全的恶化。但是,通过政府的调控,消除暴露指标C(k)通过压力指标带来的滞后影响可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调整后的生态安全影响因子对绿色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为辽宁省"十三五"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