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近几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农村土地整理形式,其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前期的几个理论要点,即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效益等,并结合芜湖市农村居民点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其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为其它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仪陇马鞍镇南海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以土地整理前后1:2000实地调绘结果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探讨土地整理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改梯(田)后耕地中田块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景观破碎度增加;耕地类中的旱地、农村宅基地及林地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丰度指数降低,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也成为焦点。通过对永清县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调查,构建了适合乡镇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乡镇土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从而得出永清县土地利用集约度状况,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溶山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失量大并转换为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在水资源分析中,除了分析全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尤其要分析不同季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土地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才能成功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分析粮食与耕地资源态势,研究省域土地整理区域差异与对策,为合理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尖锐的成都平原区和盆地丘陵区应以农村居民点和农地整理为主,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济较落后的川西南山地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应与退耕还林、治水治沙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灾后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全省应重点抓好成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川南喀斯特地貌农地和炼磺污染地整理、攀西地区土地复垦开发重点工程,以及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综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对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测算,对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对德州市合村并居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林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具有服务城市生态、调节城市气候、活化城市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城市林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社会影响显著,其积极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权属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在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严峻情况下,国家为了缓和经济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提出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此背景下,土地开发整理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随之带来的土地权属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土地开发整理权属问题的本质认识基础上,阐述了权属争议问题的类型,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中权属调整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方案,以及规范化、科学化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水资源短缺日益威胁着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是干旱地区在生态重建时期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措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的多功能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干旱区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甘肃省民勤县的农业综合效益由0.22上升到0.76,其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根据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节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大型水电工程相继修建的前提下的川西高山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做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妥善安置移民。采取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高山地区土地整理模式可采用工程防护模式、开发未利用地模式、生物工程模式和土地平整模式等。川西高山地区土地整理必须突破水利设施、土壤改造和施工条件差等3项限制性因素,从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体进行整体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评价系统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件,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对顺利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智慧”的视角,运用安全关键系统构建理论分析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并结合地方实践,提出了适合于四川省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选取42项指标,对所建立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一套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有关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设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理想规划目标值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证,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提高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临湘市的实际生态脆弱性程度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以便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科学依据,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法的休闲型旅游地评价——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旅游在现代旅游业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青睐。提出了休闲型旅游地的概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休闲型旅游地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得分可将旅游地分为典型的休闲型旅游地、潜在的休闲型旅游地和非典型的休闲型旅游地三类。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湘西自治州、黔江区都是典型的休闲型旅游地,恩施自治州和铜仁地区为潜在的休闲型旅游地。  相似文献   

17.
秦婵媛  郭滢曼  刘飞  傅斌  罗勇 《四川环境》2022,41(5):242-250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系统,提供的景观美学服务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城市河流景观美学定量化评价还存在明显不足。选择成都市主城区的三条典型河流:府南河、沙河、摸底河,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河流景观照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客观评价。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对景观照片进行主观美学评分,最后综合两次评分结果,得出结论如下:(1)府南河下游景观美学价值最高,沙河上游居中,摸底河段最低;(2)河流景观美学服务价值主要受水质状况以及岸边建筑的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网络问卷调查法,可以明确河流景观规划中哪一要素更重要,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对河流景观进行保护利用,有利于为成都市河流规划利用、保护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客观实际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两方面着手构建了温泉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提出了温泉地旅游资源等级指标及赋分标准.以厦门翠丰温泉及腾冲热海温泉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理论的检验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参加旅游策划的实践,构建了湘西古丈、永顺两县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永顺县小溪景区为例对其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相应策略,以期解决两县旅游开发中的区域竞争与协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世界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研究区域,从研究区域的资源价值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选取了5个Ⅰ级指标: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区域规模、交通便利程度,12个Ⅱ级指标:年代久远程度、民俗代表性、历史事件名人影响度、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完整性、典型性、观赏性、地域组合、环境容量、通达性与服务中心距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YAAHP软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层次分析,得出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西递、宏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其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策,以期达到对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