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采用新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对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新旧标准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新标准评价对空气质量评价产生较大影响,达标率下降,空气质量变差。新标准更加科学客观,与公众感受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于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7日对NO2,SO2,O3,CO,PM10和PM2.5进行了监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AQI优良率仅为25%,PM10和PM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58.3%,75.0%;有机碳是泰州市ρ(PM2.5)中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次是富钾和元素碳。PM2.5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源、燃煤,分别占来源比例21.76%,16.52%,15.54%。局地污染源和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2021年影响江苏省的沙尘天气过程开展研究,分析受影响的时间、区域特征及环境空气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的沙尘天气过程共计13次,全省累计受影响229 d。从时间分布看,沙尘天气过程多发生在1月、3—5月,2月、11月较少,6—10月和12月无沙尘天气过程。从区域分布看,苏北地区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较显著,受影响天数>20 d的城市均分布于此。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且东北偏北风或东北风输送时,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较易出现小时高值。沙尘过程造成PM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比为38.0%,造成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比仅为12.7%;扣除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后,PM2.5和PM10年均质量浓度分别较扣除前下降1和6μg/m3,沙尘天气过程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大于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时,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占...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级中心站负责子站和区/县级监测站自建子站共同组成和两级管理的结构特点,上海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年度质保审核,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和完善。以上海为例对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和AQI实时发布背景下完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QA/QC体系中的质保审核的建立实施及其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分析了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臭氧(O3)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O3平均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12.2μg/m3,其中,2017—2019年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O3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占空气质量指数的比例逐年升高,O3超标使汾渭平原2015—2019年各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减少了1.4、5.4、13.0、11.1、14.4个百分点。O3浓度呈春夏季(5—9月)高、秋冬季(11—12月)低的特点,其中,5—9月O3超标天数占全部O3超标天数的97%以上。各年度O3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O3-8 h)的最大值分别为152、176、224、195、202μg/m3,均出现在5—7月。O3...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省辖市区1995-1999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并对TS'NOx,SO2污染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江苏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以及大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流程,将2015年13个地级市的模式预报、人工预报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预报更准确,PM_(2.5)日均值、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AQI 3个指标人工预报和实况的相关性分别比模式预报高出12.8%、0.3%、11.4%,平均标准误差(MNE)分别低20.7%、3.1%、23.1%。依据国家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指南评分办法,对各市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级别为"良"时进行评分。通过开展07∶00预报更新,使201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预报级别得分平均提高了0.9分,全年级别得分平均提高了2.6分;通过改进模式预报参数,使PM_(2.5)日均预报值、臭氧日最大8 h平均预报值、AQI预报值和实际观测值的相关性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6.0%、5.0%、33.9%,MNE分别降低3.6%、31.3%、7.6%。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6):29-29
2005年10月,江苏省列入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考核的主要跨市河流19个市界断面中,有13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符合控制目标要求,达标率为68.4%;有6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超过控制目标,超标幅度在4%~30%之间,其中镇江入常州的丹金溧漕河黄埝桥断面超标幅度最大。与上月相比,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略有上升,其中有12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上升,升幅为1%~54%;与2004年同期相比,断面整体达标率略有下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地处太湖流域的6个市界断面总磷和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34mg/L和3.49mg/L。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省72个国控点监测数据,采用了区域大气模式和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模拟了2017年江苏省ρ(PM2.5)的时空分布,耦合综合源追踪算法(ISAM)分析了不同地区排放源对ρ(PM2.5)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PM2.5模拟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76,标准平均偏差(NMB)=5.2%,均方根误差(RMSE)=23.4μg/m3,模拟结果落于观测结果0.5~2倍的比例(FAC2)=84.2%。源追踪模块结果显示,夏季主要受东南风控制,本地排放的贡献更大(省内贡献为52.34%),其他季节受偏北风输送影响,外源输送的影响较大(省外贡献为53.48%~56.84%);冬季苏北5市的排放贡献比沿江8市的更大,而春、夏季沿江8市排放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5年1—8月江苏地区NAQPMS、CMAQ、CAMx、WRF-Chem 4个模式预报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分数偏差(MFB)为-0.066 5~0.201 1,标准化分数误差(MFE)最大值为0.381 8,均在理想范围内,其中CAMx预报效果相对较好,WRF-Chem有一定误差。4个模式相比,NAQPMS对于PM_(10)的模拟性能较好,各模式对PM_(2.5)模拟性能相近,CMAQ和CAMx对O_3模拟较好,WRF-Chem对CO模拟较好,各模式对SO_2和NO_2的模拟都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州地区2009年-2010年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样品的水溶性离子、重金属元素、有机碳/元素碳(OC/EC)、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初步掌握了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的化学组分和特点,有机质(OM)是广州地区秋冬季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其次是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铵根;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并受一次源排放影响;PM2.5中的重金属含量以铝、锌、铅相对较高,且城区高于城郊;PM2.5中17种多环芳烃、苯并( a)芘( BaP)的浓度均为城郊高于市区。 相似文献
13.
14.
广州市近年空气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掌握广州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广州市2001~200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整体空气质量有逐步好转的趋势,尤其是SO2浓度下降明显,NO2稳中有降,PM10略有下降但2009年仍有上升趋势,且PM10超标率居于首位;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NO2与PM10夏季浓度较低,春冬季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城区NO2浓度明显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主城区外NO2浓度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全年灰霾天数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变化规律与PM10浓度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交界断面水质监测与空气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质控难点,介绍了江苏省的解决办法。通过统一技术细节、联合监测及强化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自认定考核等手段,解决了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技术纠纷;通过设立省级质管站、进行可信度评估等措施,强化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准确性评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区分污染等级的情况下,2016年夏季广东各市的预报准确性差异较大,中山预报准确性达92%,是全省唯一一个准确性超过90%的城市,云浮最低,为53%。在区分污染等级时,实测为轻度及以上污染级别的情况下,各市的准确性普遍较低,仅佛山、东莞与广州的准确性达50%以上,而有11个城市的准确性为0。综合考虑不同污染级别的准确性得分后,佛山市排名第1,较不区分污染等级时的排名提前9名。指出,采用区分污染等级的预报效果评估办法更加适合广东空气污染较轻的区域。在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情况下,广东省平均的等级预报准确性低于首要污染物为其他物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十三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2020年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指出,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任务较重、基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水环境监测代表性不足、监测指标单一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支撑不够等问题;提出,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完善农村环境例行监测网络、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特色指标监测研究、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四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议,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2021年3月15—17日,江苏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严重沙尘污染过程,在此期间对连云港和苏州2市的PM_(10)和PM_( 2.5)质量浓度,以及退偏振比参数进行连续观测,结合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对沙尘气团来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过程起源于蒙古国南部,起沙之后自西北至东南传输,约24 h后开始影响江苏省。受其影响,江苏省3月16日4市达重度污染,沙尘对苏北和苏南城市影响差异较大,连云港市PM_(10)质量浓度短时高达978μg/m^( 3),近地面至高空2 km退偏振比值达0.3左右,沙尘特征较明显;苏州市受沙尘影响时间较连云港滞后约14 h,PM_(10)质量浓度峰值仅为155μg/m ^(3),以浮尘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