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北黄海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空间角度,基于点-轴理论,重点分析了北黄海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北黄海经济带的空间发展模式为点-轴渐进逐级开发模式,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集聚与扩散效应、交通协同效应;北黄海经济带依托大连经济发展一级枢纽轴心,沿庄河、东港二级枢纽轴心的两条产业轴延伸,形成一条点-轴式空间发展枢纽轴带,即北黄海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以"点—轴"理论为依据,对新疆旅游资源分布格局、旅游市场特征、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区位商和城市流强度计算法确定新疆旅游发展节点,建构新疆旅游业发展轴线及空间结构体系并进行旅游线路设计,以期对新疆旅游业区域合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5-2011年三者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GM(1,1)模型预测短期内研究区三者协调发展趋势.结果显示,7年内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但是大连市和锦州市耦合协调度却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内,除锦州市和大连市外,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好转,逐渐摆脱不协调态势,向协调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建立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时空演化和结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长期处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中,其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差异较大,空间格局的演变虽然以集聚型极化发展为主,但是扩散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其空间格局形态也逐渐由集聚型向扩散型演变,表现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6.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较突出。而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模式则是决定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多中心模式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构建该区域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获取西成高铁沿线8个市级行政区A级景区和高铁站点的地理坐标,利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K函数等方法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成高铁沿线景区形成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双热区分布和由成都向乐山、绵阳辐射的次热区分布。②人文遗址类和自然遗迹类景区分别在65km和75km左右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现代人造或重建类景区则一直呈聚集分布。③88.4%的景区分布在8个中心城市的“一日游”圈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运用构建的美丽中国生态位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具有可行性;(2)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和综合生态位因区域不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分为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三大区域;(3)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和长江上游区域因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匹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4)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土“三生空间”最终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提出乡村四生空间,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方法剖析了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长期上升—短期下降”的变化特征,区域间、省市间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扩大趋势。(2)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同时出现高水平区在下游集聚、低水平区在上游集聚的空间格局。(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可划分为稳步提升型、类型维持型和交替变化型三类。(4)基于因子—因素的逻辑,构建了创新水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文化单因素以及双因素协同作为驱动源、四生空间优化作为传导过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面临开发与保护的巨大挑战,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为其保驾护航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流域式生态共同体,区域统筹协调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根本关键。本研究导入区域协同治理理念,提出构建梯度式渐进学习环境协同治理框架,并采用数据进行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的多情景测度与评价实证检验了梯度间以及梯度内部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协调机制的潜在影响。最终,从中央、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提出梯度式学习视野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分形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较为集中,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首位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空间布局较分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存在。这种差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增长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扩大地区贫富差距,阻碍区域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准确定位和疏导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县为单位,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追求有效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利用的生态性、技术基础的复杂性、经济运行的社会性等为根本特征。制度与循环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论述了我国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制度障碍,如市场机制障碍、产权制度障碍和政策法规障碍等,并提出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城市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以营口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营口市1995-2009年以来城市相关产业与港口吞吐量进行关联度分析,其结论为:港口经济与城市工业、建筑业关联度较高,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城市经济的促进下,港口临港工业正在形成,但是港口经济对城市服务业带动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驱动力,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展河北省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效率建立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科学地定量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以生态效率指标为基础,建立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突出强调了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目标,基本涵盖了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3R”原则和本质要求,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程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这些措施对提高珠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为研究地域单元,运用区位嫡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1996-2005年以来的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关联进行测度与研究,得出辽宁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产业集群现象,各海洋产业关联度较大等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及辽宁省海洋资源状况,对发展辽宁海洋产业集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省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江苏省13个市进行了单系统、两两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协调度分析评价,得出江苏省绝大多数市处于不协调状态,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