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生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日益明确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生存环境中的无机元素。这些元素是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与环境内在最本质的联系物质,因而称为环境生命元素。把自然的外环境和生物体的内环境结合起来研究,揭示环境元素对生物体健康的奥秘,已成为研究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一个新领域,也对提高我国人民健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环境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4.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不争事实,南极冰川融化,印度高温天气,加州和澳洲的大火等,都给地球生物造就了各种灾难,而在全球肆虐至今不止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生态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是平等的存在,休戚与共.要应对环境危机,我们要构建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就要求我们普及环境教育,提升环境意识,形成环境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5.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6.
一个和平的世界,是保护环境的先决条件,相反,战争是破坏环境的元凶。战争不仅导致亿万生命的丧失、巨额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现代战争影响深远的环境灾难海湾战争和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不仅是典型的现代高科技战争,也是典型的生态战争,其对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持久。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中,蓝色的地球象征着纯净、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绿叶的形态捧起地球寓意人类要对地球环境细致呵护,维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标识表达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8.
地球环境从不适于生物生存到适于生物生存,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类人猿到现代入的发展演化过程,说明了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在环境中并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是环境孕育了人,也是环境决定着人,影响、制约着人。但是,人以其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理性思维能力而区别于一切生物。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地球环境的发展演化就  相似文献   

9.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 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相似文献   

11.
<正>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自身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间相互因果关系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成份,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经营的对象是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但占有陆地总面积的约30%,而且还具有成层结构和立体空间的特点,它的成份最复杂,生物量亦最大,在地球的能量转换和貯存,在物质流动和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  相似文献   

12.
地球——哺育生命的摇篮,经过60亿年的演化,形成今天具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的生物世界。所有生命的发生、发展和进化,都是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运动的结果。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阳光给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各种生物在这里生存、繁殖、死亡,循环往返,繁衍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期讨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不同环境中,生物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具体划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演变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与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4.5亿-3.8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林-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雪球”,2.2亿-1.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和二氧化碳或/和氨气或/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8亿年前,“雪球”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相似文献   

15.
在以生态系统为单元,以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主线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突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地位和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体对象,充分挖掘与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农业、环境、资源服务是评价的目标,地质背景因素分析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笔者首次提出"亲生态人口"的概念,并在当年《人口研究》的第四期上发表了文章。所谓亲生态人口就是崇尚生态价值是最高价值、生态效益是最大效益、生态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守望、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7.
马瑞 《环境保护》2006,(7):32-41
编者按 2005年上半年,四川省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四川"的宏伟目标,要通过20年的时间,把四川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经济强省.四川正在朝着由传统增长模式到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的方向迈进,利用"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土壤,培育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的伦理观,树立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珍视资本的价值观,确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建设生态四川,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生态文化建设是和谐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黄润秋 《环境保护》2022,(10):11-13
<正>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破解当前人类发展面临困境、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创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历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概述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元,人也不例外。生命在外界地球化学环境中产生、进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的迁移、结合演化过程。一切生命活动必然要受到地球化学环境中的元素制约。环境对生命活动可能有益,也可能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环境的化学组成及其丰度,生命与环境是矛盾对立  相似文献   

20.
一、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与IGBP合拍全球环境变化既是地球生命系统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复合反应,又是地球自然体系与环境人为影响的综合结果。国际科联(ICSU)提出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对地圈——生物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是研究全球变化的中心;将局部的观测同区域或全球尺度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主要问题。气候既作为诸环境因子中最活跃的直接因素,制约其它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速率;又作为地球环境演化自然作用和人为影响的复合结果,受控于若干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因之,气候因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