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垃圾灾害防治的系统性分析与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电子垃圾灾害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电子垃圾灾害防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即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贯彻循环经济原则,需要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的支撑,并需要相关方面的保障.论证了如何从行政、经济、科教、法律方面,保障电子垃圾灾害防治对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蒋庆丰  游珍  徐刚 《灾害学》2003,18(1):82-86
根据对重庆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地貌灾害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其地貌灾害的成因及变化趋势,即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分散性、地域上的转移性,并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灾害地貌专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灾害地貌专家的建造原理与方法,阐述了灾害地貌专家知识的分类分级方法,讨论了灾害地貌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的基本原则和知识库中专家知识的组织方式,以及推理机的设计和推理规则的构造原理与方法。系统采用压缩编码方式存储各种地学专题图形和遥感图像数据,具有与图像的存储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图像显少自动制图功能。该系统可以对灾害地貌过程进行专家级的预测和评价,并对灾害地貌的综合治理与区域规划提出几种可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地质地貌灾害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彦蕊 《灾害学》1999,14(1):33-38
河北省是我国地质地貌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研究地质地貌灾害的成因与分布,并强调通过调整人类活动,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始建于1000~2000年以前,随着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的改变,经常受到风沙尘暴、洪涝、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地面沉降、地震、海啸、海浸、酸雨、高温等灾害的侵扰。本文在对上述灾害分类阐述的同时,提出了防治城市自然灾害的三步骤,即在搞清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性研究,进而采取工程措施,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输水输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结合网状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江荆沤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工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水输少特征及其演化变真挚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庆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开展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和系统防治工作。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开展灾害科学研究的发展、进展、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四川城市自然灾害与地貌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少城市自然灾害的致灾过程、灾情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密切相关。详细分析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是城市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分为三大类与七亚类,逐类分析了不同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系统论出发,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着重阐明了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最易变化和最难以捉摸的气侯要素在脆弱的粮食生产系统中的作用,提醒人们要增强灾害意识,注意灾害的调查研究,以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董有尔 《灾害学》1995,10(1):84-87
本文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分析研究我国人民同灾害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灾害报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灾害报警为人类安全服务的光辉历史,现代社会对灾害报警的要求,以及如何搞好灾害报警。为了防灾害于未然,达到及时报警,灾害报警的最终目标是把传感、通信和计算机联接成网,融为一体,建立现代的灾害报警网络,更好地为人类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决策,论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在农业结构调整期农作物病虫灾害可持续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1998年水灾的灾害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得出了我国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由人祸酿成的结论。天灾难以完全避免,而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其关键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如何变害为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从灾害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巨灾债券与政府灾害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概率小而损失巨大的巨灾无疑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尽管每年灾害的性质和发生地点不同,但是损失总量和政府救灾的支付总量却是一个稳定的大数,然而依然不能满足救灾与恢复生产的需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巨灾债券,首次提出在政府救灾中引入市场机制——发行政府巨灾债券。这对于投资者是收益高的风险投资,对于政府可以减轻公共财政负担,而对于受灾地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援,加快恢复生产,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滑坡及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昭淑 《灾害学》1990,(2):41-46
黄土高原滑坡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又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产沙方式。如何变害为利,利用滑坡天然聚湫以及利用滑坡机理,发展人工滑坡,促进水保、治理沟谷,发展农业生产是黄土高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海域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自然灾害,人类能不能预防?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在未来我国哪些地区会发生海啸?就上述问题,作了可能性分析。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可以说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类虽说还不能控制地震、海啸等天灾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预报等措施来减轻它们造成的损失。我国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台湾周围海域是海啸的高发区域,其次是大陆架区域,渤海是低发区域。在未来,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即海南、台湾存在成灾条件;其次是上海,广州,也存在潜在的海啸危险;沿海其它城市亦应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9.
蒋学辉  章强华 《灾害学》2001,16(4):67-71
病虫草鼠是农业的主要生物灾害。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和今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柱  刘立成  姜海如 《灾害学》2004,19(Z1):14-17
本文根据史载气象灾害的记录(古代公元前186~1839年,近代1840~1949年)和现代气象灾害的详细记录(1950~2000年)的资料分析,概述了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造成湖北省强对流灾害的天气尺度系统、中小尺度系统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