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它们对防御洪水、减轻灾害都是必须的。但是,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制止洪水灾害,人类可以达到的目标只是减轻水灾损失,而各种减灾措施能够达到的实际效益决定于社会对它们的支持程度。作者研究了美国70年代以来防洪战略转移的历史进程,认为当此世纪之交,我国的防洪战略应更加注意政策导向,以增强国家防洪主管部门行使管理职权的权威性,并推动地方政府、社会各部门逐级分担防洪减灾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春腊  马丽  刘卫东 《灾害学》2014,(2):136-141
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评估技术与方法则是洪水灾害评估的核心与关键。在论述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类型的基础上,从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非经济损失及其他综合性损失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防洪政策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回顾了近300年来美国防洪战略转移的历史进程。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曾根据国家防洪与发展航运的需要,实施“堤防万能”的防洪政策,然而,1927年的大洪水冲毁了“堤防万能”的神话,迫使国会通过1928年的防洪法,进行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调防洪。随着联邦洪水及其它灾害救济费用的不断攀升,促使美国颁布1968年的洪水保险法与1973年的洪水灾害防御法,实行洪水风险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减轻洪水灾害。1  相似文献   

4.
洪险度及其灾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骞 《灾害学》1996,11(2):80-85
根据洪水灾害成因,提出洪水危险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论述洪水危险度在洪水灾害分析、研究和防洪减灾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水风险与国内外城市防洪规划实例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基于洪水风险和脆弱性的概念,介绍了有关国家城市防洪规划的实例,强调了洪水灾害中风险和脆弱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防洪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借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宝华  付强  谢永刚  冯艳 《灾害学》2007,22(3):95-99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实质就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类;概述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计算经济损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的防洪调度决策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灾害预测手段而一直处于过度依赖经验调度的局面。这类调度手段适应性和操作性较强,但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存在着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极端条件下的洪水溢出情况。提出了从洪灾风险出发,通过运用ERDAS,Damage Calculator等模型相关模块,在GIS环境下对复杂河网平原地区进行洪水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动态模拟,预测和分析区域内各种条件下的洪灾风险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洪水优化调度分洪序列,并最终制定针对性的防洪调度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以洪水灾害风险为依据,在对区域洪水进行时空动态模拟基础上形成的防洪调度方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特大洪水时期的分洪限洪问题,降低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南丘陵山区近年频繁发生严重山洪灾害的实况,从流域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在山区修建即时水库用于防洪的构想,即在山上大面积修建蓄积雨水的梯库和在山间截溪截河分级分段广泛修建用于蓄积洪水的拦水坝,通过延缓洪水下泄的时间和控制洪水的范围,达到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的目的,分析了即时水库体系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和防御水旱灾害等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家诚  王立 《灾害学》1990,(4):55-59
1823年华北大水对清王朝盛衰转折变化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史料对这次大水的雨情、水情、灾情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将这次大水同清代其它各次大水进行比较,阐明这场大水影响深远的原因,并指出存在一个多方面因子所组成的自然灾害系统。  相似文献   

12.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ircumstances of flood disaster death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onkman SN  Kelman I 《Disasters》2005,29(1):75-97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circumstances of flood disaster deaths. A standardised method of classifying flood deaths is proposed and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comparing and assessing existing information on flood deaths are discussed. Thirteen flood cases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ing in 247 flood disaster fatalities, were analysed and taken as indicative of flood disaster deaths.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deaths occurred through drowning. Thu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flood disaster fatalities are not related to drowning. Furthermore, male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dying in floods and unnecessary risk-taking behaviour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flood disaster death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prevent loss of life in floods. To provide a more solid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revention strategies, better systematic recording of flood fatalities is suggested, especially those caus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floods in al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灾的首选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但人们对其风险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我国历史上洪灾最严重的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选取岳阳沿洞庭湖区和开封沿黄河地区为研究区,调查公众对当地防洪工程的信赖状况和水灾风险认知情况,回收有效样本831份。据此分析影响防洪工程信赖的因素和工程信赖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防洪工程的信赖度较高,区域趋同性明显;公众对工程信赖的程度,因居住地与风险源的距离、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力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对防洪工程的过于信赖,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警惕性,并使得公众产生消极和积极并存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倾向。洪灾多发地区应建立大型洪灾、巨灾的风险防范和洪水保险机制,完善我国的再保险制度;政府在高风险区的分区域管理过程中,应以大局为重;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到工程措施能力的限度,扭转在工程信赖基础上的风险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现代社会中的水害演变:从日本经历看今日深圳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正进入城市化的活跃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历表明,城市化必将导致水灾害模式的变化,引出城市水灾损失持续上升的严重问题。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城市型水灾害问题,随后其治水事业从方针、政策到对策均作了重大的调整,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圳市1993年两次暴雨洪涝成灾,损失惨重,其水情灾情均受到了该区域城市化的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城市型水灾害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从治水的角度将日本的城市化现象及其引起的水灾害特征变化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霍有光 《灾害学》1999,14(4):59-64
利用清代在治黄斗争中留下的历史文献, 对清代治理黄河的系统科学思想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目的是鉴古知今, 为当代治理好黄河提供借鉴与创意。  相似文献   

16.
蔡明理  杨达源 《灾害学》1992,7(3):61-66
2000a来,长江荆江河段的洪灾与治理一直是举国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荆江洪灾史料的分析,发现荆江洪灾多数发生在气候比较寒冷时期,特别是在寒冷时期中的温暖期内。荆江洪灾的发生主要与上游洪流水量过猛有关,其次是由本区雨季连续阴雨和暴雨所造成。成灾的基础是河间平原地区的相对沉降,造成泄洪不畅。治理荆江洪灾的主要途径可考虑分洪出流措施。  相似文献   

17.
Gillian A. Page 《Disasters》1980,4(4):411-421
Ad hoc investments in structural flood control measures and continuing high disaster assistance payments by both senior levels of government have often failed to reduce the damage sustained due to floods in Canada. The national Hood Damage Reduction Program, undertaken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vinces, has a new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his joint program emphasizes the non-structural means of reducing flood damages over the long term but also allows for structural measures where these offer the best solution for existing development in the flood plain. The historical and constitutional context, the rationale and details of the program and its success to date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8.
水灾害治理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水灾对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破坏,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防灾减灾工作,在对1980年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自然灾害和水利建设的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了26年来我国救灾工作和各种防灾水利建设对种植业增长所起的作用,为我国进一步制定科学有效的国家防灾减灾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萧凌波  方修琦  黄欢 《灾害学》2011,26(3):83-87,102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程度、政府救灾力度和灾民行为进行了量化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①4次灾害中赈济密度(赈灾物资数/成灾州县数)逐次下降,1813年旱灾中降至不足1785年旱灾的1/6,政府救灾力度遭到严重削弱;②灾民行为日益失控,从1792年旱灾和1801年水灾中的大规模跨区域迁徙,发展到1813年旱灾中大量加入盗匪和起义军,走向暴力。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在自然(气候突变、灾害增多)、社会(政府财政危机、人地矛盾激化)不利背景之下,政府与灾民的互动关系日趋消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 ,总结了中国洪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 ,并依此讨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 ,应明确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与备灾和防灾的关系 ,并提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