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相应理论及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广泛应用的ASM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模型中的水质特性参数(Ss、S1、Xs、X1)的各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活性污泥模型从传统静态模型到最新动态模型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各种活性污泥模型及其工艺软件特点,重点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际水质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3号模型(ASM3)的组分、特点和缺陷,论述了活性污泥模型在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活性污泥模型研究、应用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 )和固体通量沉淀模型为基础 ,结合反应器原理 ,用VB6 .0计算机语言建立A/O法活性污泥模拟器的方法 ,探讨了A/O法活性污泥系统的模拟工艺流程、各组分的物料平衡关系和欧拉法数值积分的步长选取等问题。模拟器的校准结果表明 ,该模拟器建立的思路和方法完全正确 ,可以用于A/O法活性污泥系统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运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杨海真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621-623
阐述了国内外活性污泥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对ASM1、ASM2、ASM3以及其它模型的发展演替及适用场合等作了介绍, 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一些需解决的问题,以促进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质1号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流水质模型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论述了河流水质1号模型(RwQM1)的研究成果.河流水质1号模型从活性污泥模型ASM中发展而来,并推出了建立模型的决策化方法,其对生化反应模型的完善而成为河流水质模型发展的一个标准平台.本文重点介绍了其在生化反应模型方面的进展,并和QUAL2E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现状和污水中氮磷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使得传统数学模型已满足不了目前的要求,需要对活性污泥系统复杂的动力学规律进行有效模拟。文章在综合分析活性污泥动态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3种占主流地位的模型: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这3种模型在污水处理的设计、运行控制和工艺优化等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废水处理仿真基准模型BSM1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欧盟科学技术合作组织所研究的项目中,一个关于水处理的仿真基准模型(BSM1)。该模型建立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基础之上,所选择的建模对象是一种简单常见的生物反应器和二次沉淀池组成的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致力于C、N的去除。应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水处理控制方案之间的效果比较,对于世界各地的水处理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有很大的帮助。文章结尾部分还对该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培德  王如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38-2441
由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同相互影响关系分析以及活性污泥系统多场耦合模型研究现状可知,当前亟需建立既能准确反映活性污泥系统污染物质去除过程.同时又充分考虑水力及温度作用的多场耦合模型,基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以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为新平台,采用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的形式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场-水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FCASM3-Hydro-Temp),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体叶绿素反演模型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具有较大时空差异性的水体组分和光学特性数据集对现有叶绿素半分析(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和生物光学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绿素生物光学分析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总体反演精度可以接受,但反演精度受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时空差异影响较大;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反演精度较高,但是由于水体组分组成及其生物光学特性差异使得反演因子最佳波段位置和反演模型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大大降低了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其中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曲线形状和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是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普适性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在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组合预测理论,在建立由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组成的组合预测模型库的基础上,利用以上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组合构成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分别应用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湖南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和比较预测结果,验证了该组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金泉工业园区水源地为研究区,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得到输入(抽水量)输出(水位降深)数据集,运用克里格法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克里格模型.将克里格模型输出结果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输出数据集进行对比发现,克里格模型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得到的地下水位降深均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0.22%,地下水位降深剩余标准差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0.03%,拟合误差很小.表明克里格模型可以有效地替代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这为大幅减小优化模型在优化迭代求解过程中多次调用模拟模型造成的巨大计算负荷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克里格法、支持向量回归法、核极限学习机法建立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并应用集对分析法建立组合替代模型,通过将多种替代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替代模型在地下水DNAPLs污染修复多相流模拟问题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单一替代模型中,克里格模型的精度最高,其次是核极限学习机模型,最后是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应用集对分析原理建立集对权组合替代模型,与单一替代模型相比,其模拟模型的逼近精度更高,且提升效果十分显著,平均残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4009%和0.5373%;集对权组合替代模型运行一次仅需1.5s,选择组合替代模型代替多相流模拟模型进行地下水DNAPLs污染的修复方案优选分析,能够大幅减小模拟-优化过程的计算负荷,并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荣易  秦成新  孙傅  杜鹏飞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1):2571-2580
模型评估验证是模型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管控模型应用于管理决策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SWAT模型为代表的流域水环境模型在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型评估验证过程尚缺乏规范性指导.结合SWAT模型建模过程和模型评估验证的基本步骤,梳理总结SWAT模型评估验证过程的评价方法,针对确定研究或决策目标、获取输入数据、构建模型、模型率定验证、展示模型结果等5个阶段分别设计评价指标.筛选中国知网收录的2015—2017年发表的以SWAT模型为主题的428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现有研究的模型评估验证过程,分析我国SWAT模型评估验证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SWAT模型应用研究总体比较重视模型评估验证过程,能够清晰定义研究区域、建模目标和期望产出,说明输入数据来源和质量以及模型概化、参数灵敏度分析、参数识别、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结果,模型模拟效果较好.但是,针对SWAT模型评估验证方法的研究较少,在模型参数识别方面还存在参数选取未考虑研究区域特征、参数识别结果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在SWAT模型应用研究中关注参数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识别,结合研究区域特征建立本地化应用数据库,加强模型评估验证方法研究.当模型应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时,应完整地开展模型评估验证,并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潍河流域水质管理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澄清  王蕾  杨为瑞  高景华 《环境科学》1995,16(5):27-29,60
水质管理模型包括河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和水库富营养化模型。河流模型选择QUAL2EU模型并加以改进,增加了模拟COD转化,底泥泛起和水体养鱼的非点输入功能,并将非点源模型和水库模型作了技术处理使之同河流模型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沙尘媒质中微波衰减特性。方法根据随机媒质电磁波传播理论,给出了沙尘媒质中沿水平路径和沿地空路径的微波衰减和相移模型,与Sharief,Erdenekhuu和尹文言衰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衰减模型与Goldhirsh模型比较吻合,验证了其正确性。模型预测结果与Sharief模型结果一致。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方便,适用于不同频率。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西部为研究区,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和拉丁超立方方法在研究区10个县(市)开采量的可行范围内进行采样,经对比选择拉丁超立方抽样结果得到输入(开采量)—输出(水位降深)数据集,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而后对替代模型有效性作误差分析,并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替代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种替代模型在功能上都能逼近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水位降深均值和水位降深剩余标准差与模拟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76%和45%,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作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这为减少优化模型求解过程中直接调用模拟模型所造成的计算负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AERMOD大气扩散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ERMOD模型是美国环保局和美国气象学会联合开发的一种大气扩散模型,它采用了最新的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理论,替代ISC(Industrial Source Complex)模型成为美国的新一代法规模型,该模型已被列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推荐模型之一。国内外针对该模型开展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AERMOD模型与其它大气扩散模型的对比研究和评价;AERMOD模型运行所需气象数据的模拟以及AERMOD模型在某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AERMOD模型较我国旧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推荐模型更能反映污染物的实际扩散规律,但由于目前该模型系统在国内的应用不算广泛,而且该模型本身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为验证它的可靠性、合理性及实用性并确定其预报准确率,建议在该模型推广应用到一个新的地区或城市之前应当经过模型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U-D分解的卡尔曼滤波与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相结合,溯源辨识出地下水污染源的个数、位置与释放强度.基于一个假想例子,建立地下水污染质数值模拟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模型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模型中的随机变量.然后,应用基于U-D分解的卡尔曼滤波辨识出污染源的个数与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辨识污染源释放强度的优化模型,应用克里格插值法建立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代替模拟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嵌入优化模型中,运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辨识出地下水污染源源强.结果表明:采用基于U-D分解的卡尔曼滤波方法能够保证滤波的稳定性,有效识别出污染源的个数和位置;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可以辨识出污染源释放强度.在优化模型的求解过程中,应用克里格方法建立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嵌入优化模型,能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计算负荷和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