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艾滋病     
杨柳 《环境》2003,(1):26-26
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很好,但是他们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这种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而感染,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三名曾经接受过德国科布伦茨市UB血液公司提供血液制品的人,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到10月,德国国会调查发现,该公司有部分血液未经艾滋病病毒检查就出售了,于是德国当局查封了UB公司,并以违反药物管理法,无视人体健康和欺骗罪先后逮捕了该公司经理克莱斯特及其合伙人伯恩茨及两名雇员,第3名雇员在接受传讯时承认,该公司曾将血液混同起来化验,以“稀释”可能有艾滋病病毒,籍以节省费用。这则丑闻一经传出,整个德国为之轰动,德国地方卫生局及诊所的电话线路爆满,人们纷纷询问自己因为曾经输过血,是否需要进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星状病毒是典型的水媒病毒,可引起腹泻等疾病. 为了明确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分布及去除规律,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方法对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采用特异性引物,确立了人类星状病毒在环境水体中的定性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呈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36.6%. 经过核苷酸测序鉴定,人类星状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HAst V-1和HAst V-4. 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7×104和1.03×103 copies/mL,污水处理厂对人类星状病毒的去除率为93.15%. 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人类星状病毒浓度呈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这一分布规律与该地区历年人类星状病毒的流行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4.
病毒与环境     
<正> 在国际上,把病毒作为环境污染物提出来,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受到了各国微生物学、土壤学、海洋生物学、环境工程学、食品学、水理学和病毒学家们的广泛重视。环境病毒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我国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病毒对环境的污染,病毒在环境中的分布、存活以及危害等问题作一扼要地介绍。一、病毒是怎样污染环境的病毒最初是作为致病因子被发现的。根据病毒的寄主不同,它被分为四类:即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人类病毒。据资料报导,从人体  相似文献   

5.
《沿海环境》2000,(7):19-19
玩具是儿童的益友,但它可能成为传染疾病 的祸手,家长和保育人员切不可忽视玩具的卫生。 大多数儿童玩具都是用树脂、塑料、皮毛及化学纤维制成的,由于这些物质容易产生静电,很容易吸附一些细菌的病毒。而且有的玩具厂家,在生产玩具时一味赚钱而不顾玩具产品的卫生状况,事先没有进行消毒就直接把产品销入市场,玩具体身就已附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上海市卫生部门曾对木制、树脂、塑料、皮毛四类玩具进行细菌集落数检测。这些玩具事先经过消毒,细菌集落数为零。然而,把这些玩具给儿童玩十天后测定,结果发现木制玩具上的细菌集落数…  相似文献   

6.
莫雯 《环境导报》2003,(12):13-13
医疗垃圾是医院等医疗机构在诊治、预防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潜在传染性和急性传染性,含有多种微生物和传染病原,(如艾滋病、乙肝、伤寒病毒,包括最近发现的SARS病毒等),被列为国家HW01号危险废物。所以,相对于普通垃圾,医疗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医疗垃圾获得妥当的安置,是这类垃圾的生产者和处置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医疗垃圾的危险医疗垃圾可能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妥善处理医疗垃圾,防止环境污染,杜绝病源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3,(6):4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即国内所说的“非典”)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权威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有些人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另一种推测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冠状病毒发展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病毒基因的变异过程人类还知之甚少,但  相似文献   

8.
李海波 《环境》2004,(4):30
春节前后,有两条新闻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关注:一是美国的两辆火星车先后登陆火星,二是肆虐亚洲的禽流感. 火星车和禽流感,科技和病毒,这两者看似绝不相干,却代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科技让人类飞天遨游太空的梦想成为现实,让人们切实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另一方面,虽然人类发现禽流感病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却一直未能攻克它.禽流感病毒还在每时每刻地发生变异,让科学家们束手无策.科技能让人类登上火星,但科技却对小小的禽流感病毒无可奈何,让人们也领教了病毒的可怕.  相似文献   

9.
青云 《环境》2003,(6):12-12
近日来,各地萨斯流行,由于不少宠物在外面乱跑,主人管不住这些宠物,害怕这些宠物带回萨斯病毒,就把这些宠物遗弃在外甚至残忍地杀死。宠物真的会传播人类的萨斯病毒吗?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考验着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应对大型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对历史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的环境与气候特征进行总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研究及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①历史上人际传播的冠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及冬春季节,而黄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在热带地区及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②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催生影响传染病的暴发及传播.③人类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迫使病毒宿主栖息地迁移和不同病毒宿主聚集,增加病毒变异概率和传染病暴发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认为适宜的气候因素可能利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而热带国家疫情的暴发则说明需要重新审视气候、环境条件及生态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未来传染病疫情的预测及阻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典的警示     
陈克勤 《环境》2003,(6):5-5
随着非典的蔓延,这一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的新疫病令全球关注。人类历史上,瘟疫对人类生命的伤害远远大于战争等所有的天灾人祸。古代中东和欧洲都有瘟疫记载,2千多年前的《圣经》传说中就有瘟疫杀害人类1/4的警告。6-19世纪鼠疫横行杀死近2亿人,灭掉欧洲人口的1/3。天花杀害人类3亿多人。肺结核死亡  相似文献   

12.
驯化病毒     
静君 《环境》2004,(3):37
去年是SARS病毒,今年是H5N1、H7N7病毒,而明年又会是哪种病毒粉墨登场呢?联系到HIV(艾滋病毒)等人类还束手无策的异种物质,难免使一些人对病毒的感情是既恨又怕,希冀人类通过科技进步将病毒一举消灭。  相似文献   

13.
李皓 《环境》2003,(6):13-13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但由于有些人有喜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0):26-27
去冬今春在世界一些地区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呼吸系统综合症”)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使全球8437人发病,843人死亡。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此次疫病流行期间,我国内地的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8人。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引起感染的“非典”病毒尚未完全了解,且病情来势凶险,因此一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恐慌。科学家发现“非典”病毒传播与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有关,气温在16~26摄氏度时,是“非典”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条件。随着季节的更替,横行一时的“非典”病毒会不会卷土重来呢?世卫组织提醒…  相似文献   

15.
《世界环境》2003,(4):68-70
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的微生物,大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的结构简单,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由遗传物质核酸及外面的蛋白质壳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一胜 《环境导报》2003,(11):29-29
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的微生物,大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的结构简单,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由遗传物质核酸及外面的蛋白质壳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必须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余风玲 《环境》2012,(5):53-55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疾病,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壮举.但随着天花疾病消灭后,天花病毒该如何处置呢?这一问题又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人类社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就是,对天花病毒,该存留还是销毁?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人类致病性病毒.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人类致病性病毒给公众健康、休闲娱乐带来的风险,病毒的发生及其在海水中的命运以及检测手段的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艾滋病现在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类健康方面的问题,它的蔓延还在对非洲的粮食生产形成潜在的威胁并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40年以前,仅知有36种病毒能引起人患疾病。本世纪的后50年中,人类在与病毒的斗争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天花已宣告消灭,麻疹的发病率日趋下降,正当人们为此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大批更为凶狠的病毒已悄然扑向人类。专家预言,人与病毒间的生死决战,在下一个世纪中可能更为惨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