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昊  王建  梁中  王婕  孙威 《地球环境学报》2021,12(5):558-565
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和以往的传染病大流行与太阳活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并且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大流行事件发生的年份与太阳活动周峰谷值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却很少分析大流行的发展过程与太阳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20-01-01?—?2...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膜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50~1989年间一系列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首次研究和报道了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CM)及鼠疫(HP)传染病发病率流行周期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较长时段看,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ECM、HP年发病率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从较短时段看,发病率的季节变化与某些气象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两类疾病周期流行机制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庆地区黑风洞石笋HF01的~(230)Th年代数据、灰度数据、氧同位素数据和Fe含量数据,重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全新世季风变化历史。结果显示石笋HF01的灰度值主要响应东亚季风变化,石笋灰度序列能够记录东亚全新世季风气候变化历史,即全新世早中期东亚夏季风增强,在6 ka B.P.以后季风逐渐减弱。石笋HF01的灰度序列清晰地记录了一系列的Bond事件,显示石笋灰度值对气候环境变化敏感,是可靠的气候环境信息载体;也进一步证明东亚季风不仅受太阳辐射驱动,还受高纬地区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石笋HF01灰度序列功率谱所呈现的55 a周期与太平洋数10 a尺度涛动(PDO)的50~70a周期一致,45、25、23、22、18、12 a周期接近于太阳活动周期,说明在数十年至百年尺度上东亚季风可能受太平洋涛动和太阳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轨道卫星表面电位探测器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太阳活动低年低轨道卫星表面充电的特征规律,为今后低轨道卫星表面充电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我国一颗低轨道卫星搭载的表面电位探测器数据,对探测到的2017—2019年的78次表面充电事件进行统计分析.重点研究78次事件的充电时长、电位峰值、时空分布等特征以及事件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 在太阳活动低年,83.3%表面充电事件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80.7%表面充电事件的充电峰值绝对值不超过100 V;97.4%的事件出现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88.5%的事件发生在磁地方时的18至02时之间;当表面充电事件发生率不为0时,事件发生率和Kp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7.结论 在太阳活动低年,表面充电事件的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强度不大.表面充电事件发生位置具有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表面充电事件多发生于高纬度地区,在磁地方时的傍晚至午夜发生概率高.表面充电事件发生率和地磁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西防城港市、福建福清市和宁德市的3个滨海核电厂周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长时间高频率的连续观测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进行系统解析.研究发现,在年际尺度上,2014~2020年间宁德嵛山岛站位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太阳活动的先减弱后增强存在一定的反相位关联;在季节尺度上,2019年度3个站位的观...  相似文献   

6.
鼠害猛于虎     
王蜀华 《环境》1996,(1):36-37
鼠的生物机理与太阳活动“鼠害猛于虎”,是太阳生物学专家基于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反而促使鼠类生物机理趋向繁殖繁衍高峰,导致“鼠口大爆炸”的特殊理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1992年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后,太阳物理辐射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冲击相应缓减,但遗憾的是,代表纯阴之物的老鼠繁殖力却十分旺盛,并在短期内形成“鼠害猛于虎”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研长江、黄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相关文献,开展了两大流域全新世古 洪水发生频次空间对比研究。现有资料表明,两大流域全新世古洪水在6000 a BP 以前发生较 少;6000—4000 a BP 古洪水频次上升,在4000 a BP、3000 a BP 前后均出现一个洪水多灾期; 3000 a BP—1000 a BP 两大流域古洪水记录频次呈递减趋势;1000 a BP 以来,两大流域整体上 表现为递增的趋势,而值得注意的是1000 a BP 后,两大流域古洪水记录频次呈现出反相位变化 的趋势。与太阳活动记录对比,发现两个流域洪水发生均与太阳活动相关,但是两个流域洪水 发生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相反,长江流域在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洪水多发,而黄河流域在太阳 活动较强的时期,洪水多发。  相似文献   

8.
月亮盈亏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这早已不是秘密,而太阳活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却鲜为人知。随着近年来太阳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不但月球的引力与人体生物潮关系密切,太阳活动也与人体健康息息有关。所谓太阳活动,主要是指太阳黑子和耀斑等现象的存在及其变化,是太阳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结果。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暗淡的斑点,而耀斑又称太阳色球爆发,是短时间内太阳色球层的某些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二者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太阳活动23周的活跃猛烈期又来临,老大难的全球臭氧层又变稀薄,空洞面积又扩大,地球人类又有挥之不去的大麻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OF和环流合成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近40年来沙尘暴日数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东南地区,器测时代之前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否与ENSO活动有关还未见报道.本文在210Pb定年基础上,重建了南岭东部过去150 a(分辨率1.86 a)的石笋δ18O记录.对比器测指标,发现该石笋δ18O记录与当地有效降水变化密切相关,并以此重建了南岭东部地区过去150 a有效降水变化历史.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与EN...  相似文献   

12.
~(10)Be是宇宙射线高能粒子与大气主要成分氮、氧原子核进行散裂反应的产物,通过大气降水沉降到地表。本文介绍了~(10)Be在大气圈降水、极冰、深海沉积物、锰结核、土壤、黄土、湖相沉积物、生物圈等环境系统的分布特征,并对~(10)Be变化与太阳活动变化的关系、~(10)Be产生率与地球磁场极性倒转关系、~(10)Be沉积速率与各种全球传输过程关系,以及~(10)Be作为一种测年工具的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飞 《沿海环境》1999,(8):18-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进一步升级,护肤品市场呈现出一派兴旺之势,护肤品的分类也日渐精细.夏季,是人们展现自身魅力的好季节.但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照射增强使人们在艳阳清风中尽情裸露与舒展肢体的同时,也为环境污染和破坏对肌肤的伤害而忧心忡忡.日益污浊的空气会对肌肤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城市,机动车尾气和各种工业、民用废气会造成肌肤容易衰老,粉刺增多,雀斑生成.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紫外线直泻而下,尤其今年又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沿海环境》2000,(7):20-21
正确而适当的日光浴,可以有效地防止骨质 ‘疏松,强身健体;尤其对于众多爱美的女性而言,日光浴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健美肌肤,让人驱除疲劳,愉悦身心。近年来,日光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的健康时尚,但是,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又使人们要进行日光浴的时候往往望而却步,甚至连出行时都要备上厚厚的护具。由于过量使用氟利昂等化合物,致使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急剧减少,臭氧层日益变薄甚至出现了空洞,加上2000年又逢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臭氧层减少和太阳活动增强都将使大阳紫外线辐射大大增强,会导致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是自然灾害学与人为灾害学(或自然与人为混合灾害)之总称。人为灾害学属于技术灾害及人为失误的范畴问题,将另作词条,这里集中论述灾害学(主要指自然灾害学)问题,有些方法对策对人为灾害也是适用的。自然灾害本来都是一些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之所以被认为是“害”,是因其与人类社会接触时产生不均衡的突变状态,并给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说,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灾害。进一步讲以自然原因为主引起,但表现为人为态的称作自然一人为灾害,如太阳活动异常年的流行性传染病症;同样,由…  相似文献   

16.
白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5):1347-1354
基于北京1990年晴天太阳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考虑了影响紫外辐射(UV)的主要因子——臭氧、光化学、散射等对UV能量的吸收、利用和散射作用,发展了晴天UV的经验模式.研究表明,1990和1991年UV计算值与UV测量值吻合较好,二者相对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3.68%、3.83%.利用此经验模式计算了大气上界的UV,计算结果较为合理.采用经验模式及考虑太阳活动、轨道参数、大气成分等因素的订正,计算了北京1979-1998年晴天的UV,其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0.20%.1979-1998年晴天,受臭氧、光化学和散射等因子影响,损失于大气中的各个UV能量都表现出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6.93%、7.56%、7.13%;损失于大气的UV能量以吸收和利用作用为主,并表现为冬季最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富营养化和由于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波动影响着波罗的海各鱼类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影响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很多情况下掩盖了自然因素.高速的开发降低了一些有价值的鱼的种类,影响了一些种类的支配层次.海洋深层的氧消耗使得某些海洋种类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随着船舶压舱水而引入的大量非本地种类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和鱼类类群.对于海洋的这些变化的总体影响、残留的和淡水种类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鱼类资源应该根据其自然单元(种群)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管理.根据全球气候过程的周期性波动,应该着手进行鱼类区系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长期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安图红松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选取与安图县毗邻的敦化市气象记录 ,分析了气象记录与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 ,发现红松树轮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均有显著的响应。合成了复合温湿指标 (TH) ,相关分析表明树轮碳、氧同位素对复合温湿指标的响应更加灵敏 ,而且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均对 5~ 8月的平均复合温湿指标有显著的响应。建立了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函数 ,重建了安图地区近 2 0 0年来的气候变化。功率谱分析发现碳、氧同位素组成在 95 %的置信水平上存有准 2 0 0年、准 11年、准 4年和准 2年的变化周期。前两个周期变化基本上与太阳活动周期变化一致 ,后两个周期分别对应于“厄尔尼诺现象”和东亚夏季风的“准 2年振荡”。  相似文献   

19.
波罗的海的鱼类类群:是有限资源还是无限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富营养化和由于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波动影响着波罗的海各鱼类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影响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很多情况下掩盖了自然因素.高速的开发降低了一些有价值的鱼的种类,影响了一些种类的支配层次.海洋深层的氧消耗使得某些海洋种类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随着船舶压舱水而引入的大量非本地种类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和鱼类类群.对于海洋的这些变化的总体影响、残留的和淡水种类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鱼类资源应该根据其自然单元(种群)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管理.根据全球气候过程的周期性波动,应该着手进行鱼类区系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长期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于2009~2010对瓦里关山大气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夏季频繁受到区域排放的影响,大约17%的CO2浓度标识为污染浓度.2009~2010年CO2平均浓度390.72×10-6,较1995~2008年高17.4×10-6;2009~2010年CH4中位浓度为1851.11×10-9,较2002~2006年高16×10-9,意味着区域内CO2和CH4的排放仍在不断增加.利用遗传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插补数据获得了完整的空气温度、风速、CO2和CH4浓度时间序列,并对时间序列展开了傅立叶分析.在天时间尺度,由于太阳活动的逐日变化,气象因子、CO2和CH4功率谱在24 h和12 h有着非常明显的谱峰.在月时间尺度,CO2浓度在30 d的周期内有明显的谱隙,意味着气象和物候因素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对CO2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