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本文对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框架中每一层次的目标重新进行了描述;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的划分,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了重新定义;分析了法规体系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法规标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启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修订、加快推进综合规范(大规范)的建设、建立以核心产品标准为基础的标准体系、推动建立法规标准协调机制等法规标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安全生产法》为基本法,由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体系。通过对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特种设备法规体系的研究,理顺相关的法律关系,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属性、法律特征和基本原则,提出措施,强化依法治特,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规范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继红 《劳动保护》2005,(10):17-19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形势以及WTO规则的要求下,吸取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范标准体系,已成为我们近期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1999年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立法;强化使用环节现场监督检查;做好机构改革期间全国安全监察机构平稳过渡工作;继续贯彻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现有的中央及地方现行的安全方面的法规,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一、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法规体系  在进一步清理、完善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相配套的规章、标准的同时,统筹考虑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客运架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防爆电器,下同)的法规建设,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于1955年成立,回顾我国7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创新,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科技成果硕果累累,特种设备领域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开创了特种设备事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法规标准论坛旨在报道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动态、反映社会各界对法规标准的意见、解答法规标准方面的问题,是为广大读者新开辟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园地。本期介绍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监督检验规则》《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7个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动态,欢迎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含义、法律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欧盟指令中基本安全要求的主要内容以及和标准的关系等,重点论述了特种设备安全与风险的关系、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的范围、本质安全的含义、特种设备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分析的要求,提出了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以下简称服务部)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下属的出版物发行单位。服务部成立以来,始终遵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自觉接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突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及图书的销售和发行工作。服务部现发行特种设备类及劳动安全的法规、标准、图书近1000种,存书40万余册。服务部及时在《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及网站、微信发布更新发行信息及法规标准资讯,免费邮寄最新法规、标准及图书目录。跟踪服务从本部购书的用户,及时提供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游乐设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5个层次入手,梳理并分析了我国目前游乐设施安全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针对游乐设施法律的欠缺、安全技术规范不能涵盖全部游乐设施及其安全监察、游乐设施的设计理念偏颇、现有游乐设施法规标准对游乐设施的一些要求与国际不接轨且量化要求不足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国家应尽快制定颁布《特种设备安全法》或游乐设施的相关法律,早日填补游乐设施在型式试验、安全评价、评估、寿命预测、预警和进出口大型游乐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的安全技术规范空白,改变游乐设施设计理念,完善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量化要求,尽快使我国游乐设施安全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适应国情并与国际体系接轨。  相似文献   

10.
《林业劳动安全》2005,18(4):25-25
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首届特种设备安全国际论坛”于2005年11月15~16日在京举行。论坛以“关注安全,共享和谐”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交流、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交流、特种设备企业安全管理交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交流和特种设备高新安全技术交流等。本次论坛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关键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4个原则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风险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并构建包含风险监管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事后处置体系在内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法律规章、关键技术4个方面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符合事物发生的内部规律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具有层次分明、目的明确等特点,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立法后评估是检验其立法效果和提高其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安全技术规范的立法目的,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明确了评估原则和标准,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要素集,设计了评价模型和评估程序,形成并确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后评估方法。通过评估案例的实践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广泛调研,对英国有关特种设备的管辖范围、法规标准体系框架、检验机构管理和主要监管环节等进行了研究,可为我国特种设备监管机构、检验机构、涉外生产单位制定政策、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氯化氰毒剂既是典型的低沸点、难吸附化学战剂,也是个体、集体防护装备防毒性能试验、检验必需的特种化学试剂。氯化氰标准物质的研究是统一防护试验标准、量传校准防毒性能检测装置、评价试验方法准确性不可缺少的研究项目。本文对氯化氰标准物质的制备、定值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进行了介绍,对促进防护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搜集和整理了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和308项特种设备中的起重机械标准,对两类标准的管理情况、制修订年限、强制性、基础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上述比对分析,总结了非煤矿山和特种设备中起重机械标准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提出了今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日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分析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现状,提出了中国《安全生产法》和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的各自特点与不同点。同时,系统梳理了中国危险化学品、机械安全和职业卫生等领域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这对健全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对建立我国新型安全生产秩序、扭转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安全生产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还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笔者重点提出并论述六大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方案即包括: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条件评价制度、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事故调查程序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核心观点是实行分类分级许可发证;安全教育培训要与生产培训相结合;实行矿长、特种作业人员职业技能资格证制度;安全评价工作改为政府部门评审制;安全设备测验工作应充分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应建立安全事故调查组的强制调查手段等。  相似文献   

18.
企业长期以来被看作仅追求最大化利益,其背后还有着更大安全责任.为了破解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不高的难题,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特种设备安全效用相关者”的概念,将监管过程中的各个主体拆散重组,指出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果必须遵从相关者间的安全效用规律,只有综合考虑,合理优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效果才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完善中国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分析我国矿山安全领域的立法现状,借鉴美国矿山安全立法经验及启示,立足于我国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革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以《矿山安全法》为基本法,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监察手册和强制性标准为支撑的新发展阶段矿山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为中国矿山安全领域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欧洲职业健康安全署近期发布电子纪要,解释了保健行业工作者在他们工作场所的日常活动中如何与纳米材料发生可能的接触,并提供了预防潜在接触可以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国家层面的法律监管、消除与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措施以及个体防护装备(PPE)。作者特编译此文,为国内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